-
伍麦叶的熏笼精:孔子怎么成了“坐在河岸等待敌人漂浮尸体”的使徒?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53:2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近年,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吸引了中东人,让他们对中国越来越重视,渴望从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于是,思想开明的文化精英们把掌握“龙”的文化与历史当作跟上时代脚步的一种努力。
然而,西方主流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让他们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错误认知。
“铁血孔子”
一项典型的现象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分子们对孔子很尊重,但孔子在那里恰恰遭到极度的歪曲。
新世纪以来,心态开放的阿拉伯作者当中有项时髦,就是偶尔在笔下引用孔子的格言,可是那些所谓的格言往往是以讹传讹。
阿联酋阿语报纸《海湾报》是一家对中国充满寄望的媒体,2023年3月,该报发表阿卜杜拉·塞纳维的文章《中国作为变化世界中的超级大国》,议论中东人一直在琢磨的现象:“几十年来,尽管它(中国)拥有大量的金钱和武器,但一直尽可能地否认自己是一家超级大国”(原文如此),非坚持说是发展中国家,那是为什么呢?
该文截图
作者给出的分析中有如此的观点:
“中国并不急于扮演什么强大角色,而是遵循其哲人孔子的教导,就像耐心地坐在河岸上等待敌人漂浮的尸体一样(处理国际形势)。”
很显然,该作者得知了一句误译,那句误译把“逝者”理解成“死去的人”,于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变成了“死掉的人是如此之多啊,没日没夜地从眼前的水上漂过”。早就听说过类似的笑话,没想到并不是个段子!好家伙,蒙哥马利、蒙巴顿跟隆美尔、伦德施泰特四个绑一块儿,都不比这个版本的孔圣人更冷酷,这样的歪曲,对我们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这篇文章中这段文字的截图
那一句充满哲理的话是在文化传播中的哪一环出了问题,有待追究。本文要讨论的是,有一种普遍情况,中东人非常相信西方权威,一定通过西方人去了解中国,可是西方权威对中国的阐释充满了误解,中东人再根据自己的路数去把握西方理论,辗转之下,便能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译本。
例如,他们十分信任基辛格以及《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的作者艾利森,以为他们两位道出了关于中国的不二真相。那两位美国学者则坚信西方“中央王国论”的一项信条,即,孔子教导,所有人都必须“知道你的位置”——服从等级秩序。对应的英文曰: “Know thy place.” 然而中东学者没理解西方高人们的意思,把该句翻译成了:“理解你的祖国。”
2017年,半岛阿语官网上了一篇《西方与中国之间会爆发文明冲突吗?》,夹叙夹议地介绍艾利森发表在《外交事务》上的文章,就是如此展开二度解读:
“在中国人那里,‘个人观’一词意味着‘偏重社会胜于个人’。对他们来说,秩序是最高价值,而一致与和谐是由结构形成的,在结构中,社会成员服从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首要教义:了解你的祖国(vatanika)。”
接下来继续对中央王国论进行发挥:
“这一概念并不局限于用在当地社会上,还扩展到国际事务,因为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天然位置位于金字塔的顶尖,而其他人只是他们的附庸(原词为‘支流’)。文章的作者(即艾利森)声称,美国的观点与中国的思想是不同的。”
按半岛这篇文章的说法,孔子曾教导中国人,中国的本质在于它是全人类的金字塔尖,其他民族和国家都比中国地位低,都是中国的附庸国,甚至不过是中国的旁支末流,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懂得自己国家的那一本质。而两千多年来,一代代人中国人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一直坚信到今天,还在国际上加以实践。这般自由发挥也太天马行空了吧。
另外,《阿拉伯新闻报》2016年的一篇文章《警惕自封的大师》批评了一个有趣现象,当地社会上活跃着很多自我包装的权威,那些人的毛病之一就是爱引用历史偶像的格言,甘地、孔子、爱因斯坦以及先知们都是他们的最爱。前几年我国恰好兴起了同样的风气,看起来是国际流行啊。很可能是如此的风气促使阿拉伯媒体上出现各种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的孔子格言。就在《阿拉伯新闻报》上,2015年有一篇文章《伊斯兰是简明的,不要将其复杂化》反对极端主义,文中竟道是:“孔子说过:‘生活本来是简单的,但我们总是将其复杂化。’”
不过,难以置信的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阿语官网在2023年12月3日发表一篇述评,介绍《纽约时报》上托马斯·弗里德曼关于以色列与加沙问题的文章,其中竟道是:
“在开篇,他(弗里德曼)敦促以色列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反思据说是出于孔子的名言:‘在踏上复仇之旅前,先挖好两座坟,一座为敌人,一座为自己。’”
从什么时候起,在国外媒体上,“不语怪力乱神”的孔老夫子变得这么铁血了?
“战略导弹孔子”
到目前为止,中东文化人尽管很尊敬孔子,但对他并不了解。媒体上只有五花八门的格言,但认真介绍的文章寥寥。说来也不奇怪,我们这里也一样很少有人真心关注阿拉伯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西方世界。
中东学者已经意识到“西方中心主义”的症结,沙特《中东报》上,一位专栏作家就反复呼吁同道们关注中印等东方国家的思想与文化。2022年7月,半岛阿语官网发表了一篇试图全面介绍孔子及其思想与意义的长文,无疑是阿拉伯知识界拓展视野的一次努力。然而,那篇文章里几乎每一句的内容都是错的,而且错得特别离谱,暴露出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文化交流多么不到位。
该文标题为《儒教(直译则是孔子主义)——孔子的教义是如何战胜皇帝(指秦始皇)的压制,变为中国的骄傲之源》(以下简称艾文),作者为艾哈迈德·达都什,可惜没提供他的简历介绍。他在半岛发表系列文章,依次介绍各大宗教,包括佛教与道教,也介绍了其他一些古文明现象。无疑,他介绍孔子的文章是一次失败的努力,然而,其文中每一处错误都意味深长,极具代表性,值得仔细分析。
该文截图
首先,他对孔子的生平介绍便错得一塌糊涂(如“他的本名为孔夫子”)。不过,我们今天要分析的是作者如何理解孔夫子的身份与“性质”。艾文如此思考: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新哲学的创新者,而是古代道德传统的载体。”
“有些人不排除那种可能性,他是真主(原文确为‘安拉’)派遣给他人民的信使(一般翻译为使徒、使者)先知,特别是因为他说,天赋予他将其国家从痛苦中治愈的任务,他还表示,坚信天不会让他失望,唯一理解他的也只有天。”
“孔子的影响力在于指出了‘天’(原文就是天的拼音),它融汇在天空中,而《论语》一书中谈道,天是生命之源,同时断定天在观察着人类,并对人类进行判断,但当代研究人员坚持认为,不能以一神教(直译为‘经天启的信仰’)里关于神的概念去类比‘天’。它不是一位主动的神、强有力的造物主(haalig),而是像道教中的‘道’和印度教中的‘梵天’,也就是说,是存在于自然中的规律性原则,人们通过内省并与它相结合,发现应该如何生活,如何行动。”
文中这段内容的网页截图
很显然,作者无法理解陌生的思想体系,所以自然地按照他生长其中的宗教观来硬套儒家思想。他用了三个概念给孔子定性:载体、先知与使者(信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2024-01-27 14:31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评论 9“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137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13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8“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
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
特朗普扬言:考虑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特朗普罕见批普京
-
特朗普:你是金砖国家,该100%征税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