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渐熟,“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最后更新: 2023-06-02 08:21:41【导读】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
由于气象地理原因,全国不同地区“三夏”时间会有一定出入。
眼下各地小麦正由南向北渐次成熟,可以说丰收在望,但近期小麦主产地的天气却是阴晴不定,让人心急,担心这“烂场雨”(观察者网注:麦收期间的连阴雨,农民们称之为“烂场雨”。“烂场雨”会造成小麦倒伏受淹,易导致霉变和穗发芽,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如果连续5天,每天仅降下1毫米的雨水,小麦都会在地里发芽。即便是收割上来的小麦,如果没有及时脱粒,也会在仓库里发芽。)会影响小麦的收成。一面是农时不等人,另一面是天公不作美,在这样的条件下,今年要抢出个丰收年,压力可是不小,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去即将开镰收割的山东胶州看看。眼下,山东省胶州市的42万亩小麦渐次成熟,当地备足各类农机,确保小麦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在胶州市铺集镇鹿家村,小麦进入灌浆成熟后期,正由青转黄,丰收在望。
鹿炳展今年种了400亩小麦,为确保应收尽收,他所在的农机合作社新增了一台收割机和两座烘干机,来应对阴雨天气和应急作业。
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副书记宋德强:我们组织13支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收获技术指导,所有农机检修完毕,农机手随时待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影响。
各类农机同步准备 有效衔接夏收与夏种
今年,胶州市的麦收工作从6月上旬开始,从南至北,自西向东,陆续展开。截至目前,胶州市已经准备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等各类农机16000多台,在应收尽收的同时,做好麦收和玉米播种的有效衔接。
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 多地近期降雨密集
我国南方地区今天进入了主汛期。中央气象台预计,1日到4日,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等地将有持续较强降雨天气,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而从5月25日以来的一轮降雨天气,对黄淮及其周边地区的三夏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造成了农作物的损失,面对这样连绵的雨情,没别的办法,只有一个“抢”字,抢收抢运,把丰收抢到手。
在陕西,全省范围的持续降雨,抢收压力巨大,渭南市蒲城县这两天间歇地放晴了,当地也是日夜不停,分秒必争,迅速展开抢收作业。
这两天,在渭南蒲城县尧山镇,履带式收割机正在对雨后难以进地的田块进行抢收作业。尧山镇地处渭北旱腰带,小麦成熟较早。今年收割季遇到连续降雨,村民焦急万分。
蒲城县尧山镇光陵村村民闫晓纯:今天晚上连夜不停,机子不出问题的话,我总共16亩小麦,基本上就收完了。
今年,渭南市冬小麦种植面积446.5万亩。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逐镇村安排农技人员,对小麦成熟时间逐田逐日排序,科学配备农机和农机手,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手轮班作业,成熟一亩、抢收一亩,加快夏收进度。
专家解读:阴晴不定的天气之下 “抢三夏”的意义?
在阴晴不定的天气下,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一轮夏粮的收成,“抢三夏”的意义何在?我们来听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的解读。
农业农村部: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受灾地块抢收
当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地区加强跨省协作和省内协同,千方百计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受灾地块的抢收。为什么要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抢收?
先做个基础知识的介绍,收割机主要分为轮式和履带式,轮式收割机体型大、速度快;履带式收割机工作效率会低一些,但它的优势是不容易陷入泥浆。由于最近刚下过雨,麦田的地表比较松软湿滑,传统的轮式收割机的轮子很容易陷进泥里,动弹不得,而履带式收割机接触面宽、通过能力强,更适合在目前这种湿度较大的麦田里作业。所以这两天,山西运城也在迅速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参与受灾地块的抢收。
总台记者带你去运城市盐湖区曲村看详细情况↓↓↓
专家解读:确保颗粒归仓 跨省协作省内协同怎么做?
确保颗粒归仓,需要跨省协作和省内协同,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继续来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的解读。
多地农田墒情“过湿” 须提前准备适宜农机
这是中央气象台6月1日发布的“10厘米土壤墒情图”,图中大面积的绿色地区表示: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适宜;而蓝色区域则表示土壤相对湿度“过湿”;黄色和红色地区表示土壤缺墒。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河南、湖北北部西部、陕西南部等地土壤相对湿度“过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在抢收农作物时可能会遇到农田松软,轮式车辆会遇到车轮陷进土地、影响作业的情况。这里也建议这些地区多组织调集和准备履带式农机,以便于更好更快地抢收抢种。
- 原标题:小麦渐熟 “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有人假冒央企诈骗?中国稀土严正声明
2023-06-02 08:19 -
河南周末将迎新一轮降水,西部中南部中到大雨
2023-06-02 07:17 聚焦三农 -
落马贪官假释期威胁官媒删忏悔视频:不删告你!
2023-06-01 22:47 廉政风暴 -
江歌妈妈:刘鑫侵犯江歌生命权赔偿款已全部到位,后续将捐出
2023-06-01 20:57 -
多维度阐释全球文明倡议,“多元现代性与文明交流”会议在京举行
2023-06-01 20:23 -
中央网信办:从严处置恶意首发、胁迫企业开展商业合作的平台账号
2023-06-01 19:32 网络监督 -
小学老师被指在课堂猥亵多名女生:本人否认,公安成立调查组
2023-06-01 18:34 -
苏州公积金账户余额可提取用于支付首付?官方:属实
2023-06-01 18:05 -
前四月服贸逆差3073.9亿元:出口降4.9%,进口增22.6%
2023-06-01 17:19 中国经济 -
浙江海宁临时工棚爆燃致5死,系非法转移油品引发
2023-06-01 17:19 -
商务部:半导体是中美会谈时中方提出的重点问题
2023-06-01 17:10 中美关系 -
国台办发言人“上新”!
2023-06-01 16:58 两岸关系 -
小学生想看自己学校六一晚会,还得爬墙?武汉当地回应
2023-06-01 16:53 -
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
2023-06-01 16:02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2023-06-01 15:10 聚焦三农 -
云南昭通彝良持续暴雨引发山洪,致3人遇难、1人失联
2023-06-01 13:43 -
韩乔生将赴现场解说,“村超”能救中国足球吗?
2023-06-01 13:42 -
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会见安谋公司CEO雷内·哈斯
2023-06-01 12:08 -
多名明星遭虐猫团体“开盒”?网友曝光
2023-06-01 11:28 网络安全 -
上海垃圾分类四年间,一件“麻烦事”如何成为日常好习惯?
2023-06-01 11:23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
美媒警觉:中国此举越来越像美国了,不能坐视不管
-
“这个国务卿当不久”
-
46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安全内阁终于通过
-
日本压上国运的氢能源,出路只能在中国?
-
拜登骄傲宣布:大赦2500名毒贩
-
“他将与马斯克等坐在重要嘉宾区”
-
涉及中国,“拜登帮了特朗普”
-
“今年中国买家动作更快,100%转向巴西”
-
菲律宾求助美国公司:都怨中国…
-
特朗普请了中方没请他,“谁还会在南海站马科斯一边?”
-
“中国首超美国,走势截然相反”
-
“相比去年同期,学中文的美国用户激增216%”
-
“布林肯你是罪犯!你为什么不在海牙?”
-
针对中俄,拜登作出“最后一击”
-
“星舰”第七次试飞:助推器成功回收,飞船空中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