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开放赋能发展,明年中国经济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我们期待高水平开放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强劲的推动力,要立足产业参与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态势,促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稳定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共同创新,促进国内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以高水平开放赋能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相统一的发展。[全文]
-
不要被种种说辞吓到,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仍很大
中国目前经济形势的特征依然是总需求不足,通货膨胀处于低位。我们并未面临保增长还是抑通胀的两难局面。我担心的是:由于某种原因,来自供给面的外部冲击导致通货膨胀率突然上升。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就会大大上升,就可能不得不面对滞胀的威胁。[全文]
-
财政赤字率突破3%,我们“破心中贼”了吗?
要让消费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主要作用,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的问题。笔者的答案是:除了调整收入分配,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大幅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全文]
-
这一点,是保障“下一个中国在中国”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人才观其实有很多的错误导向,比如一定要有个两院院士、一定要有一个帽子。马斯克、乔布斯有任何的帽子吗?我们现在的人才几乎是用政策的方式,由公务员官僚机构来定义的人才,但在美国,只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就是人才。[全文]
-
现在是不是治理地方债的最好时机?
我们要正视地方政府的赤字问题,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很难放开手脚做事。而且这里面很多都是欠的社会的钱,地方政府还不上欠款,社会资金也很紧张,大家都在收缩。[全文]
-
中国经济如何重新走上中高速增长的轨道?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为21%,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中央财政发力的政策空间是相对充足的”。[全文]
-
人民公社体制下为何会有“冰棍队”?关键在带头人
“冰棍队”什么意思?就是每个工分分值仅仅3厘钱,一个壮劳力一天挣10分也就只有3分钱。那时,“小豆冰棍”3分一支,在车站生产队干一天,居然只能挣到一个小豆冰棍的钱。[全文]
-
“中国经济到顶论”流行?不,我们正在走入“芯片自由”
被制裁三年后成功上市的华为Mate 60,是六盘山上的第一面红旗,体现了中国正在走入“芯片自由”。如果说之前的中国还集中在原料、能源、初级农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那么,转型消费品的大进大出后,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与外循环将高度融合,人民币价值也将更接近“合理价位”,使得汇率与购买力等价GDP的差距极大缩小,人民币购买力极大提高。[全文]
-
中国经济的短期压力和长期出路在哪里?
想调节收入分配,需建立起自动调节投资的市场化机制;同时还要避免前苏联、东欧曾碰到的内部人控制国有资本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构建一个国有企业所有权的竞争市场。可以成立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国有投资基金,把国有企业股份分给这些投资基金。这些国有投资基金可以相互买卖国有企业股份,并把基金份额分给老百姓。[全文]
-
民营经济发展局是民企的“娘家人”还是强势“婆婆”?
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个消息发布之后,社会上和媒体上就出现很多讨论[全文]
-
内需不足是个收入分配问题
不再刺激投资、放任经济增长下滑,并不会自动带来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因而也不会自动消除内需不足问题,而只会让内需不足变得更加严重。[全文]
-
都在说“中国经济太差”?谎言背后的“计划”需警惕
对美国来说,只要目标得以实现,哪种方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因为其结果是肯定的——中国经济增速将下降,生活水平增速将随之下降,中国社会产生社会不满情绪的可能性增加;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讲,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将下降——这将有利于美国。[全文]
-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轨迹?看看合肥吧
地方政府在半导体、电动车、量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等12个产业建立了企业集团。每个集团都安排有一位“链长”:由一名政府官员负责该行业的宏观规划。比如,2020年,合肥市市委书记担任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链长”,市长则主抓显示屏产业。[全文]
-
大国财政难题,央地的财权与事权怎么平衡?
要想真正发挥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优势,就要打破既有的部门和地区的利益格局,以目标倒推政策规定。例如,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补助,需要结合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综合设计央地的责任划分。[全文]
-
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起作用了吗?
我们对实体清单上的几十家企业做了调研,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企业受影响严重,三分之一通过措施规避了影响,其余三分之一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全文]
-
GDP超越美国,能代表中国更强了吗?
购买力GDP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可能发挥作用的唯一领域是,发动战争的能力。几年前,我可能甚至不会提到这个问题。谁会在21世纪发动老式的征服战争呢?但是糟糕的旧日回忆似乎又回来了。[全文]
-
城投债、城市化、走出去,三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城投债的问题在于出现两个错配。错配一,是用金融债做财政;错配二,是时期错配,用短期资金做长期的事情。[全文]
-
很多人觉得消费拉不动经济,那是没看到中国震撼全球的生产力
中国固定资产形成占GDP的比率高到45%远远领先其它国家,不应该当成坏事,这是中国的能力。更不应该以为,中国只会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全文]
-
举国体制搞自主创新就是破坏市场?这事儿少了国家组织还真不行
在当下国际经贸和大国竞争格局下,国家力量的介入是为了确保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组织化”条件回归,是为了建立真正有效的创新市场机制,而不能将其理解为是对市场机制和创新竞争的扭曲。[全文]
-
“中国经济见顶”了吗?我不同意
我们无法承受再一次误读中国的代价。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转型也许会成功,或者失败,但等待中国崩溃不是一项正经的政策。[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国家发改委:回归PPP本源,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
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打造六个平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
全国首个!广州发布民营企业首次违法合规免责清单
-
财政部长蓝佛安:严把关、快下达、强监管,确保管好用好国债资金
-
国务院:2022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9.5万亿元
-
国家发改委主任:有信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
“中国经济未来20年前景,会比其他大国都好”
-
10月制造业PMI为49.5%,降至收缩区间
-
前9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至9%,制造业下降10.1%
-
31省份三季度GDP全部出炉,12省跑赢全年目标增速
-
四季度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新华社解读背后深意
-
国务院拟对16省区市实地督查,征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等5类问题线索
-
最高检再就民营经济发文:防止片面严、片面宽
-
国家统计局:对实现全年5%预期目标很有信心
-
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三季度同比增长4.9%
-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
央行: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31万亿元
-
习近平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最高法发布意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
-
· 中国经济 ·
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间,中国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率,为人类经济史上所不曾有过的奇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早已举足轻重,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颇为引人注目。无论中国经济规模是否如世界银行预测的那样,将在2014年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超常增长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
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631.2亿美元,全球第二
-
国家统计局: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不存在所谓通缩,后期也不会出现
-
“‘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
江苏省委书记首度回应“苏大强”
-
国家统计局:8月青年人就业呈整体改善趋势
-
央行有关负责人:提前还贷有所减少 预期获实质性改善
-
“中国经济没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
-
学习时报:国家设了一个很大的“局”
-
31省份7月CPI出炉:22地同比下降,4地“四连降”
-
1-7月国有企业利润27332.5亿元,同比增3.9%
-
前7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15.5%,国家统计局解读
-
商务部:前7个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34%
-
CPI同比转负是否意味着通缩?国家统计局回应
-
国家统计局: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
-
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
-
“持续稳定恢复”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
中央网信办:网站平台应重点处置贬损丑化企业或企业家等信息
-
国家发改委: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