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所谓中国“债务陷阱”,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陷阱
如果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起来,那才是最大的陷阱。因为一个国家发展无望,就会导致就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这样老百姓就要遭殃。即使是发达国家,如果一个地方不稳定,也会波及其他地方。[全文]
-
“门槛”变了,中国何时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到现在为止,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6%,如果中国也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会翻一番,从16%变成34%。我相信,我们一定有机会见证这个历史。[全文]
-
中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未来潜力很大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什么时候会结束?大概只有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时候。到时候我们的经济体量就是美国的两倍,美国再不高兴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全文]
-
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快速增长,实现知识分子和李约瑟关心的中国复兴?
从现在起,到2028年,中国仍有多年年均8%的增长潜力。但是,潜力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为了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中国需要在内深化改革,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各种扭曲消除掉,也需要看全球经济的外部环境,后者并非中国自己能掌控。[全文]
-
中国引领新工业革命,有其必要,但有多大可能?
开放对新工业革命非常重要。首先,新工业的规模经济很大,国内市场即使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其规模也不能和全世界的市场比。其次,我国需要引领新工业革命来打破美国的封锁,但也不可能每项技术都靠自己来发明。我国还是必须和过去一样,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全文]
-
美国“卡脖子”不用太悲观,中国经济有这两大优势
高科技产品的特性是迭代特别快,企业必须保证大量的研发投入来维持产品的先进优势,而大量的研发投入离不开用企业盈利来做保障。因此,美国卡中国脖子的行为实际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全文]
-
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时,将出现稳定的世界新格局
理由是:美国失去了卡中国脖子的技术优势;中国经济规模达到美国2倍,美国无力改变这一事实;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市场,美国为图自身发展已离不开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中国崛起而起,要走出这一变局也只能通过中国的持续发展。[全文]
-
为何能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是基础
了解增长潜力,其实就像我们买新车,要看这辆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多少,你这辆车子的最高时速理论上可以跑200或250公里,但是不是要开那么快?那不见得。所以你有8%的增长潜力,也不见得要开足马力,每年达到8%的增长。[全文]
-
中国脱贫经验,放到世界上行得通吗?
中国终结极端贫困的成就不但使14亿国人受益,而且也获得国际机构的高度赞誉,为海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仍然在与极端贫困作斗争的国家很多启发。[全文]
-
随着中国变成世界经济中心,经济学大师将在这里辈出
当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经济中心,中国的经济现象就会成为最重要的想象,也因此21世纪将会是经济学家在中国辈出的世纪。而要有真正的理论创新的贡献,经济学家们一方面要研究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内生的差异性。[全文]
-
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不是要改变发展道路
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有利于让我们认清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态势,不会因为过去认为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受点影响,就影响我们的信心。[全文]
-
中国经济早就内循环为主
不少国内、国际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在美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甚至认为是中国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才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但我并不这么想。[全文]
-
美国已被权贵阶层绑架,革命都未必能解决问题
斯蒂格利茨教授曾建议东欧、前苏联国家要按照美国做的去做,而不要按照美国说的去做。非常遗憾的是,东欧国家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参照美国做的去做,而是只听信了美国说的去做。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些转型经济体经济崩溃、危机不断、发展停滞、贫富分化。[全文]
-
决定中国能否成为高收入国家的5年,有为政府该怎么做?
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变化,为防止被卡脖子,中央会主导发展一些关系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战略型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跟中央配合。各地在发展战略型产业时,可以“倒弹琵琶”,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发展出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民用产业。[全文]
-
中国下半年增长15%并非不可能,但必须有点新措施
中国要想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的GDP增长率就要达到5.6%,那么第三、四季度必须达到15%以上。对中国来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相当大的空间,再加上政府的执行能力,真要努力,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达到。[全文]
-
疫情冲击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到什么水平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在-6%到-10%之间,二季度也可能在1%上下,全年增长主要依靠第三和第四季度由投资拉动的反弹,如果能达到10%,那么,全年的增长率会在3%-4%之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