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总书记报告丨花茂村的笑声
最后更新: 2020-10-22 08:43:20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有一个面积9.8平方公里的村子——花茂村。
花茂村原村名“荒茅田”,从名字就能看出过去村里田园荒芜。
2015年6月16日,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和村民座谈交流。在“红色之家”农家乐,总书记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微视频 | 花茂村的笑声
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荒茅”变成了“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贫困村也变成了小康村。
2019年,花茂村集体经济积累1135万元,年纯收益210万元,最后的13户38名贫困人员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
村民们的笑声,成为花茂村最美的音符。
“红色之家”农家乐是典型的黔北民居,由村党组织协助村民黄国琴夫妻俩在2014年创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15年总书记到花茂村视察时,就是在这里和村民座谈交流。
“他一进来就坐我们后院了,问了我们家有多少人,生意怎么样。”黄国琴指着自己的小院,兴奋地说,“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说到这,大家都笑了,他也笑了。”
△“红色之家”农家乐小院
从那以后,“红色之家”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2019年,“红色之家”接待游客三万余人。
“2015年以后,我们每一年的毛收入大约120万。去除工人工资、税收以及其他开支,剩下一半就是利润。”黄国琴高兴地说,“现在日子富起来了,给两个儿子全款买了房、买了车。自己家里也有两辆车,一辆买菜、一辆代步。”
疫情期间,黄国琴夫妻俩把“红色之家”重新装修,4月2日开始营业,几个月来生意渐渐恢复。现在,每天有20桌左右的客人来就餐。
这五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地道的农家菜,住特色的乡村民宿。大家纷纷感叹“新农村实在太好了”!
每每想起这一幕,黄国琴脸上就露出幸福的笑容。
53岁的母先才已经做了近40年的陶艺,是家中第四代传承人。他开的母氏陶艺馆是花茂村现在仅存的一家陶艺作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花茂村里陶瓷作坊特别多,几乎家家都做土陶生意。本世纪初,便宜耐用的工业制品越来越多,土陶制品渐渐没落,花茂村的陶瓷厂纷纷停产。到了2007年,村里只剩下母先才家的作坊还在咬牙支撑。
2014年,在政府帮扶下,母先才建造了陶艺馆。“刚建起来时,压力特别大,因为建陶艺馆一共花了差不多100万,背了外债80万,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好在政府给我办了小微企业补助,还有贴息贷款等相关的政策支持,我们家陶艺馆才很顺利地建起来了。”
后来,母先才接受了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周成军的建议,转变经营思路,由主营生产日用陶器改为陶器制作体验。转型后,前来体验陶艺制作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人收费20元,小朋友收费10元,一天能收入几千元,顶得上他过去一个月的收入。”周成军说。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游客在馆里排起长队,一年能接待上万名游客。
△来母氏陶艺馆参加培训的村民们
母先才家年收入从过去的3万元增长到30万元。原计划需要20年才能还清的负债,两年多就还清了。
“花茂村这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的精气神变了,经济收入高了,人笑得更灿烂了!”母先才笑着说。
村子富起来了,村民腰包鼓了。但是还有一些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情况特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他们的生活是花茂村村干部心头的大事。
村党支部书记彭龙芬一有空就会到村里的贫困户家看看,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难事,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近几年来,我们在抓脱贫工作的时候,从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特别是解决村民就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增加了生态护林员、环卫工人等方面的就业。”
△孔凡银夫妇
孔凡银一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一家三口几乎没有稳定收入。前几年,孔凡银在工地干活时不慎摔伤造成腰椎错位,落下了病根。妻子蔡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儿子一出生患有精神疾病,今年已经3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增加孔凡银一家的收入,村里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领导安排我当护林员,一个月有800块钱。”孔凡银说,“蔡琴身体好的时候,村里就引导她种养。今年她种了近三亩辣椒,一亩高粱,这样一年就能增加几千元收入。”
乡村旅游是花茂村的重点项目,村委会不定期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餐厅、陶艺等培训活动,不仅使大家掌握了新技能,还增加了收入。
“今年的餐厅培训,孔凡银家三个人都参加了,培训15天,每天每人补助40元,15天一家三口就收入了1800元。”“党的政策好,他们感党恩,跟党走。”彭龙芬说道。
孔凡银家就是花茂村脱贫的缩影。2019年底,村里最后的13户3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几年前,花茂村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模式,许多村民守着自家的田地,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不足千元。每个农家庭院的收入很低,庭院经济没有发展起来。
2016年,花茂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发展的都是我们的高效农业,比如观光农业、大棚种植,每亩地收入两三万块钱。像我们引进的稻家蛙,平均每亩产值是4万元左右。我们挨家挨户进行了庭院绿化整治,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真正实现了千元院万元田。”前驻村第一书记周成军说。
现代农业合作社,让村民既收获了土地租金,又当起了产业工人,领到了工资,还方便照顾家庭。
在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几个当地村民正在田里忙活。合作社成立后,逐渐转变雇工方式,从请零散工人变成把产业分块包给村民打理,优化工资结构,这样不仅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产业效果也更加明显。
村民徐银芬2017年时还在播州城区经营餐馆,后来回家照顾孙子,把自家田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就到合作社来务工。“我们8个人承包6个棚,就是这一片茄子,所有工序都是我们自己做,8块钱1个小时,一天上9小时,另外还有150块钱的绩效、300块钱的全勤奖,加起来每个月有2500到2600块钱的工资。”
“疫情期间,我们外出返乡的村民都回来了,在家里面没有事情做。2月份开始播种后,我们让这些在家的村民来合作社务工,每天有80块钱收入。他们深有体会的就是不仅在家门口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户户有门路,人人有增收,让大家的腰包更鼓,笑容更加灿烂。”彭龙芬笑着说。
△花茂村“红色之家”院外的笑脸墙
曾经的“荒茅村”已经一去不返,如今的花茂村,花繁叶茂,名副其实。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56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7.9%降低到2019年的0。
如今,花茂村的产业越来越红火,百姓的笑脸也越来越多!
- 原标题:向总书记报告丨花茂村的笑声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英雄儿女》 第一集 祖国召唤
2020-10-22 08:35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这些重要场合,习近平频频强调“十四五”
2020-10-22 08:32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
2020-10-22 08:23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国家卫健委:新增14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10-22 08: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嚣张!“如果我不高兴,全山东也别想吃一个好的海肠”
2020-10-22 08:18 廉政风暴 -
港政务司司长晤德驻港总领事:强烈反对
2020-10-22 07:43 香港 -
流感疫苗一针难求:散户预约成难题,黄牛价格翻番
2020-10-22 07:34 -
刘鹤:中国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2020-10-22 07:26 中国经济 -
警方通报修路毁古墓:对挖掘机司机等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0-10-22 07:19 依法治国 -
文旅部:暂不恢复旅行社等出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2020-10-22 06: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山东威海乳山市一企业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样本呈阳性
2020-10-21 21: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教育部启动编写“四史”大学生读本,明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
2020-10-21 20:21 中西教育 -
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23日举行
2020-10-21 20:07 抗美援朝 -
砥砺奋进又一程|创新之力
2020-10-21 20:02 5G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我家大门常打开——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故事
2020-10-21 19:5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国务院常务会议: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
2020-10-21 19:59 -
这座长三角城市要全方位对接上海,李强龚正与南通市党政代表团座谈
2020-10-21 19:11 上海观察 -
习近平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
2020-10-21 19:06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高铁创新里程碑!时速400公里可变轨动车组亮相
2020-10-21 18:46 高铁世纪 -
吴淞江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李强宣布新川沙河段开工
2020-10-21 17:16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3300秒!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创新纪录 评论 166香会今日开幕,全球聚焦中美交锋 评论 145商务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评论 103小麦渐熟,“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评论 75“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136最新闻 Hot
-
3300秒!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创新纪录
-
17岁女生婚纱照被盗用,反遭网暴一万多条?当事人发声
-
美国网民:吃瓜吃到自家头上了?
-
泽连斯基“威胁”北约,得手了?
-
金砖国家或设立共同货币,南非:以免成为制裁受害者
-
美国寻求从日本购入TNT,为乌克兰造炮弹
-
“美军正将武器装备分散到亚太小基地,免于中国‘决定性打击’”
-
香会今日开幕,全球聚焦中美交锋
-
“金砖银行”行长打断阿根廷部长: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
法德首脑当面告诉科索沃领导人:尽快重新选举
-
“他想悄悄修复英国对华关系,但又不想被看出来”
-
边境地区遭炮击,俄国防部:击毙50余名乌克兰“恐怖分子”
-
核武条约再起风波,美国将吊销俄核查员签证
-
美参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却被批为“送给中国的大礼”
-
美国波音公司再次推迟“星际客机”飞船载人飞行测试
-
为了“上分”,美军无人机在模拟测试中“打死操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