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钟:ChatGPT为什么没诞生在AI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一的中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最近几个月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新闻恐怕就是ChatGPT的火爆流行。
ChatGPT是美国一个初创科技公司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2022年11月面向公众开放,到今年1月已经积累了1亿用户。
我也是这1亿用户中的一员。这段时间我使用ChatGPT的感受是,如果是在我本专业的经济和金融搜索方面,我不会依赖它。由于我知道自己所需的大部分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原始来源在哪里,我会直接去各个数据的发布网站进行寻找。ChatGPT可能更方便,但是由于我的工作要求数据的准确性,所以略过人工智能这个中间层级反而更有效率。
但是在专业以外的地方,尤其是完全陌生的知识领域里,ChatGPT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就像我们平时身边或则网上认识的某些“万事通”朋友,他们说的不一定就是最正确的权威意见,但的确可以快速给出一个我们容易理解、方便进一步深入了解事物的答案。
当然,如果仅仅是搜索辅助这样的功能,那么ChatGPT可能也就是一个更加智能的维基百科,并不值得现在这样热火朝天的关注度。它在搜索以外的各种场景应用,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就我个人来说,ChatGPT可能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辅助处理各种初级任务。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分析大量数据来寻找规律、分辨趋势和研究各种异常的变化。但在将自己的研究结论整理成文字的时候,实际上大量的工作时间是用来完成一些初级的数据分析和文字工作,在做真正的深层数据挖掘之前,往往需要完成描述原始数据、画图做表、对图表进行简单描述等等繁琐步骤。
当微软宣布将ChatGPT整合到自己的办公软件后,未来我可以将原始的经济金融数据“一键生成”一份包含图表和文字介绍的初稿。这个初稿里只要能完整、准确的描述原始数据和介绍图表,那么我就可以摆脱繁琐的初级劳动,将主要的时间花在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寻找数据变化带来的机会和风险这样真正核心的任务上。而当我完成一篇完整的分析之后,ChatGPT甚至可能“一键生成”一份精美的PPT,这样工作效率当然就会成倍的提高。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面对着大量繁琐的文字工作,如果以后ChatGPT或者类似的人工智能软件可以让人“一键生成”这些文件,这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衍生出来的巨大商机的确难以想象。
我相信最近无数人都在思考着人工智能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造成什么样的变化,而也有很多人在提问:为什么ChatGPT这样的技术成果没有出现在中国?
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成立于2015年12月,最初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在2019年转变为盈利性公司。其主要创始人包括现任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以及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按照后来的媒体报道,OpenAI的创始者本身就是美国科技领域的明星巨头,所以他们出面聘请了当时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最顶尖的一些技术专家加入,而不少技术专家因为可以和自己同水平的研究者合作机会难得,宁愿降薪加入。
从2016年到2019年,作为非盈利机构的OpenAI的报税记录必须公开,根据他们当时的税表可知每年的成本开支都在递增。2018年是OpenAI作为非盈利机构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当年总开支是5千多万美元,其中人力成本是1千5百万美元左右,租用服务器来运行人工智能的模型运算的开支达到3千万美元,剩下的5百万美元则包含了办公室租金、差旅费、法律费用等各方面的杂项开支。
2019年OpenAI为了吸收投资和给员工分配股权,选择从非盈利机构转变为盈利性公司,获得了微软公司的10亿美元投资。而2019年开始的GPT语言模型的研发发布也开始加速。到了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后,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承认运行成本过高需要推出收费服务来平衡收支,而微软公司则立刻增加投资,据说新投资达到了100亿美元。
简单总结上面这些信息:
OpenAI在2019年之前的三四年里烧掉近1亿美元,才开始推出最初的GPT模型,当然此时的产品还只是雏形阶段,远远达不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效果。从2019年到2022年由于变成了盈利性公司,我们不知道OpenAI的成本支出情况,但是根据CEO山姆·阿尔特曼的发言和融资动作来看,微软在2019年投入的10亿美元恐怕已经大部分花掉了。
现在事后诸葛亮的我们当然可以说OpenAI过去7年多烧掉近10亿美元做出来的ChatGPT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故事。但是同时期美国成立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远不止OpenAI一个,不少当时比OpenAI更出风头的类似企业现在已经杳无声息,烧掉的资本当然更是无法计数。
从财务角度分析,这种未知领域的创新性研发就是一个漫长的烧钱过程,而其成果则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就连谷歌、苹果和脸书这样的明星企业也没有“烧出”ChatGPT这样的产品,更不用说从总收入到利润率都落后于西方同行的中国互联网大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媒体:“试管婴儿被放错胚胎”事件初步和解
2023-02-22 07:22 -
SHEIN“狂飙”上市,如何回报中国产业工人?
2023-02-21 17: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广东高职毕业生月均收入比农民工低
2023-02-21 09:12 最难就业季 -
俄亥俄泄露本该处理得更好,当地却采用了直接点燃
2023-02-21 08:59 美国一梦 -
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
2023-02-20 22: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股价遭爆炒后收关注函,浪潮信息承认“与ChatGPT还存在差距”
2023-02-20 21:48 观网财经-科创 -
联想单季营收1086亿,杨元庆:中国制造带来多重优势
2023-02-20 20:15 观网财经-科创 -
-
被发现有近武器级浓缩铀?伊朗回应:没超60%
2023-02-20 14:58 伊朗局势 -
3家中国锂企被加政府要求剥离在加资产后续:两家已出售
2023-02-19 22:39 大公司 -
中国5G基站数超231万个,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2023-02-19 19:42 数字化转型 -
34年来首次,日本去年下半年电子设备贸易现逆差
2023-02-19 16:15 日本产经 -
被罚没超3.87亿!五家银行回应银保监会重罚
2023-02-19 13:39 -
性骚扰+职场霸凌?这家“四大”审计机构被举报
2023-02-19 09:33 -
房产中介公司收多人十万诚意金后疑跑路,法人代表:我只是个外卖员
2023-02-18 19:31 观网财经-房产 -
两部门: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
2023-02-18 15:45 观网财经-金融 -
保险不好卖,众安在线预期2022年亏损13亿-15亿元
2023-02-17 20:34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天氟硅拟主板上市,火灾事故成省级警示教育片
2023-02-17 19:58 观网财经-金融 -
“0首付0月供,业主买房开发商还”?楼盘回应
2023-02-17 19:48 观网财经-房产 -
传宁德时代将“锂矿返利”,电池级碳酸锂或降价一半
2023-02-17 17:54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