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又以安全风险为由,拟要求政府部门拆除中企生产的监控设备
-
严珊珊.
(观察者网讯)综合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6月7日报道,英国又一次以所谓“安全风险”为由炒作“中企产摄像头”问题。英国内阁办公室当地时间6日宣布,将要求英国中央政府各部门从敏感地点拆除由中国企业生产的监控设备,并将拟定拆除时间表。
声明未提到具体中企名称,而是称新措施适用于“受中国安全法规约束的公司生产的监控设备”。但两名知情人士称,此举针对的就是海康威视和大华。
英国《金融时报》
英政府近来一直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重新评估“与外国有联系”的公司在其关键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中的作用,还将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调查供应商,并评估是否应禁止企业参与公共采购。英国内阁办公室拟定下周在议会讨论收紧采购法案时提出这些改变。
英国内阁办公室6日宣布,将要求英国中央政府各部门从敏感地点拆除由中国企业生产的监控设备,并承诺将公布一个时间表,拆除“受中国安全法规约束的公司生产的监控设备”。
两名熟悉英政府计划的人士告诉《金融时报》,新举措针对的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设备制造商海康威视和大华。
报道还称,预计英国内阁大臣们将向保守党鹰派议员保证,在相关法案通过之后6个月内,就公布一份拆除监控的时间表。
英国内阁办公室大臣杰里米·奎因声称,这些新措施将“保护英国敏感部门免受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公司影响”,还叫嚣此举旨在对试图“伤害”英国的“敌对者”起到威慑作用。
这项新举措意味着英政府部门财产中大量的现有摄像头将被拆除,根据英政府监控摄像头专员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警察部队使用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摄像头。
两位知情人士称,监控摄像头的平均寿命为7年,但英政府拆除这些设备的速度可能会快得多。
英国网络安全公司牛津信息实验室首席执行官埃米莉·泰勒称:“这项禁令有一个貌似合理但未经证实的‘安全’理由。相反,我认为这是通过技术禁令,展现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泰勒认为“通过制造商标志判定设备是否安全”是一种“荒谬”的举动,“因为如果调查任何一条科技供应链,你都会发现中国在其中一环,所以你们要在哪里停步?”
这不是英国第一次炒作“中企产摄像头”问题,且借口一直是被滥用了的“国家安全”。
去年7月,英国有约70名议员敦促英政府禁止销售和使用中国企业海康威视与大华生产的监控设备,他们担心有隐私方面的风险,且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
去年11月,英国内阁办公室以所谓“安全风险”为由,要求其各部门停止在敏感建筑上安装“受中国安全法规约束”的公司所制造的监控摄像装备,包含指导各部门切断此类设备与核心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并考虑完全拆除这些监控设备。
对此,海康威视曾声明,英国政府可能采取的行动,只意味着通过技术禁令展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绝不涉及海康威视产品的安全。
海康威视还强调,其设备“符合我们业务所在国家的适用规则和法规,并遵守严格的安全要求”。大华此前也曾表达过类似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去年11月在回答有关问题时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中方坚决反对一些人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有关动向,中国政府也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俄联邦委员会批准中俄远东线供气合作协议
2023-06-07 19:56 能源战略 -
如何看待中国?大多数欧洲受访者选择了这个词...
2023-06-07 19:39 -
普京:今年俄GDP预计将增长1%至2%
2023-06-07 19:25 俄罗斯之声 -
民调支持率仅为1%他宣布参选,只为“干掉”特朗普?
2023-06-07 18:08 -
呼吁俄乌建“非军事区”,这国防长被总统紧急召见:没和我商量
2023-06-07 17:42 乌克兰之殇 -
“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将继续扩大在华业务”
2023-06-07 17:37 -
“美国将发射新间谍卫星追踪中俄航天器”
2023-06-07 16:48 航空航天 -
外交部:日本政府一再“洗白”,事实却一再打脸
2023-06-07 16:32 日本 -
“拜登政府对华只有‘一招鲜’”
2023-06-07 16:07 中美关系 -
遭遇疑似海盗母船,我海军护航编队安全护送巴拿马籍商船
2023-06-07 15:55 中国海军 -
为了立陶宛欧盟将对华加征关税?汪文斌回应
2023-06-07 15:52 -
美议员借军舰事件宣称“坚决反对中国的欺凌”,我外交部驳斥
2023-06-07 15:43 中美关系 -
他呼吁中美关系紧张也应合作,转头又提“威慑”…
2023-06-07 15:37 -
布林肯将在几周内访华?外交部回应
2023-06-07 15:34 中国外交 -
第一条去年通车,第二条今日开工,第三条计划投建
2023-06-07 15:06 一带一路 -
“我在多国遭质问:乌克兰在哪?我们有事时你在哪?”
2023-06-07 14:41 德意志 -
我使馆回应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愤慨
2023-06-07 14:34 日本 -
台军展示太阳能发电战术背心 台将怒批:学乌龟晒太阳
2023-06-07 13:52 -
“禁飞令”下,印度航空一赴美航班突发故障迫降俄罗斯
2023-06-07 10:57 俄罗斯之声 -
相关推荐 -
-
谈判陷僵局,以总理令摩萨德小组回国 评论 3获批林地盖酒店、占用耕地造湖……5省被通报 评论 102六国入境免签新政首日,相关入境人员增长12.54% 评论 161王毅:中越就提升两国关系定位达成共识,水到渠成 评论 82伊朗的60亿美元,又不给了?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美国竟又推出新规,针对中国汽车电池
-
“以色列想在战后加沙建缓冲区,已告知沙特等阿拉伯国家”
-
“美国想要落实两国方案,须对以色列更强硬”
-
“香港在国家认同上‘欠的债’,现在要两手抓补回来”
-
罕见!伊朗同沙特商讨加强军事关系
-
美国首个TikTok州禁令,没得逞
-
统计局点名:有市县领导尚未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
-
布林肯三访以色列“罕见训斥”,被内塔尼亚胡当面“泼冷水”?
-
美国迫使沙特撤资AI企业,为“防中国”?
-
拜登终于发声明:我们经常意见严重不合,但…
-
美议员竟又盯上这家中企
-
“基辛格是一面镜子,今天的美国政治精英却走偏了”
-
“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美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不学汉语”
-
他再次驳斥BBC:虚假、不真实,请给予我们尊重
-
委内瑞拉将就并入争议地区举行公投,巴西罕见提高戒备
-
停火延长之际,哈马斯在耶路撒冷枪击:回应以军袭击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