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报告称到2025年中国粮食缺口或达1.3亿吨,将扩大俄农产品进口?驻俄大使回应
最后更新: 2020-10-14 06:38:13微信公号“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10月14日消息,2020年10月13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就中俄务实合作、当前国际局势等问题接受《消息报》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一、去年,俄中领导人共同确定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对实现该目标造成多大影响?
张大使:据中方统计,2020年1-8月,中俄贸易额686.3亿美元,同比下降3.2%,降幅较1-7月继续收窄1.1个百分点。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但中俄贸易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上半年,中方对俄医疗器械、纺织原料、电子电器等出口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俄能矿、农产品进口量持续扩大,俄首批牛肉已输华。疫情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中欧班列在俄逆势加速发展。两国首个合作建设的物流中心——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7月底正式投入运营。随着人员和货物往来逐步恢复,相信两国贸易额仍将加速回升。
中俄贸易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目前,中国商务部与俄经济发展部正加快编制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以落实两国元首提出的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我们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二、根据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报告,到2025年中国粮食缺口将达1.3亿吨,这将增加中国粮食进口需求。您认为在这方面扩大俄罗斯粮食进口的前景几何?总体而言,在您看来,农产品在双边贸易结构中的份额会进一步增加吗?
张大使: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但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六连丰”,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产量仍将稳定在这一水平上。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粮食适度进口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的。近年每年粮食进口约1亿吨,其中谷物不到两成,主要用于消费结构优化和库存调节。进口量占总量80%以上的是大豆,主要是作为工业原料,并生产饲料和食用油。中国社科院专家报告里的“粮食缺口”主要指的是大豆缺口。中国的谷物自给是完全有保障的。
近年来,农业合作已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2019年6月,两国元首见证了大豆合作规划的签署。此外,中俄还签署了冷冻禽肉双向出口议定书、俄产大麦油籽输华检疫议定书。今年中俄农产品贸易在疫情冲击下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贸易额达28.6亿美元,中国自俄农产品进口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9.1%。有理由相信,只要俄农产品具有足够竞争力,农产品在双边贸易合作中的比重还会继续增长。
三、从第一季度俄中贸易数据来看,美元在两国贸易结算中比重首次跌破50%,而在五年前,90%的交易都是以美元结算的。俄中双边贸易去美元化的进程会继续吗?中方脱离美元的动机是什么?出于政治还是经济上的考虑?
张大使: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双边本币结算迎来了新进展。深化和扩大本币结算规模是中俄深化金融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有助于提升双边本币使用水平,规避第三方货币结算带来的汇率风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今年一季度双边贸易美元结算比重降至50%以下,人民币和卢布结算比重保持上升趋势,这表明中俄在推动双边贸易结算多元化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本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中俄加强本币合作和国际结算体系合作,也有利于建设更加民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世界金融体系多样化。中方视俄方为优先合作伙伴,愿与俄方一道持续完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与对接,积极探索提供更多人民币国际贷款的可能。
四、近期,俄中旅游市场相关人士预测,两国游客量到2022年才能真正恢复。据您估计,情势果真如此不乐观吗?除外交人员外,当下哪些类别的俄罗斯人可以到访中国?俄罗斯商人和学生何时才能回到中国?
张大使: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沉重打击。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旅游仍处于低谷。签证中断、口岸关闭、航班停飞等一系列出于防疫需要的限制措施确实使中俄两国游客往来人数锐减,但两国并未因此停滞在旅游领域务实合作的步伐。
目前,两国旅游主管部门一方面正积极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制定各项扶持政策,为疫情后行业更快复苏和两国更高水平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积极开展高层对话,中俄旅游合作分委会、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已经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双方将加强政策协调,鼓励旅游企业创新经营思维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联合培养等。我相信,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的进一步可控,两国的旅游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
鉴于莫斯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自4月初起临时关闭领事办证大厅,为保障必要且急需的人员往来,临时开辟签证网上渠道和“绿色通道”时间,审核受理外国公民来华工作、商贸、团聚和私人事务类签证申请,暂不受理来华旅游和学习类签证申请。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为早日恢复正常的人员往来创造条件。
五、毫无疑问,美国正在奉行全面对华地缘政治施压的方针,并且在欧洲等世界各地积极拼凑反华阵线。在美国人看来,如果你不和美国为伍对抗中国,那么你就是美国的敌人。在此背景下,除俄罗斯外,还有哪些国家能够承受住美方压力,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盟友?
张大使:一段时间来,美国国内一部分政客似乎患上了“反华妄想症”,他们为捞取政治私利,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国威胁论”、“中美脱钩论”、“中美两极论”,妄图把中美再次拖进冲突与对抗,把世界重新推入动荡与分裂。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此类政治操弄势必遭到中美各界有识之士和国际社会的鄙视和唾弃。中方不会让这样的阴谋得逞。
中方始终认为,处理国际关系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而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正如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指出,“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中国在发展同其他国家关系时,不会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更不会动辄威胁、制裁甚至围堵其他国家。中方致力于同各国发展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和实践证明,多边主义是人间正道。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仅是中国的选择,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在这一问题上,中俄两国有着高度共识。中方愿同包括俄方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坚持合作共赢和多边主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应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六、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中,各方就安排欧洲官方代表团访问中国新疆一事达成共识。请问,是否已开始相关的组织筹备工作,欧方或中方是否提出哪些前提条件?
张大使: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中德欧领导人就中欧关系以及双方在经贸、绿色、数字、抗疫等领域对话合作深入交换看法,一致同意加强沟通协调合作,确保今后中欧之间一系列重大政治议程取得成功,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这是正常的,不会也不应该影响中欧对话合作。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坚持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把握好中欧关系的主导面和互利共赢的主基调。
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当前,全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稳定发展各项工作,新疆呈现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族团结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我们一直欢迎包括欧方在内的各国朋友去新疆走一走、看一看,去实地了解新疆的真实情况,而不是道听途说,偏信那些刻意编造的谎言。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提出希望访问新疆,中方已经同意并愿作出安排。目前球在欧方一边。同时我要说明一点,我们反对有罪推定式的调查。
七、9月初中印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晤,此前两国防长已经进行了对话。双方部长们的面对面会晤是否有助于推动僵局解决,双方部队是否开始撤出,还是说紧张状态仍在持续?
张大使:中方一贯严格遵守中印两国签署的有关协定,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近期中印边境事态的责任不在中方,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国不是挑衅者,更不是扩张者。目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可控,未再发生新的对峙。不久前两国外长在莫斯科会晤,就共同推动边境局势缓和降温达成积极共识。双方将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密切沟通。
边界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中方历来主张通过谈判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议,寻求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中方的政治意愿是真诚的,一直积极推进边界谈判,研究制定谈判解决的路线图,推进“早期收获”磋商。希望印方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中印互为伙伴而非对手、妥善处理分歧的重要共识,展现政治意愿,认真落实两国外长的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为缓和局势作出切实努力,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 原标题:张汉晖大使接受《消息报》书面专访
- 责任编辑: 奕含 
-
王毅过境访问新加坡,同新外长维文举行会谈
2020-10-14 06:17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51089例,累计确诊784万例
2020-10-14 06: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中国停止进口澳煤炭?澳总理火速回应
2020-10-13 22:13 能源战略 -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这件事上,美国应跟随中欧
2020-10-13 21: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萎缩4.4%,中国一枝独秀
2020-10-13 20:59 经济晴雨表 -
印度在中印边境建桥,中方回应
2020-10-13 17:03 龙象之间 -
特朗普首场“复出”竞选集会:不顾疫情,跳起了舞
2020-10-13 16:44 特朗普 -
韩征兵机构拟修法允许优秀艺人延期服役
2020-10-13 16:44 三八线之南 -
五眼联盟联合日印,又要求科技公司“开后门”
2020-10-13 16:09 网络安全 -
特朗普:干这事的畜生,给我抓进去!
2020-10-13 15:35 美国一梦 -
听闻特朗普感染新冠,印度铁粉饿了四天突发心脏病去世
2020-10-13 15:21 特朗普 -
荷兰报告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
2020-10-13 15: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耿爽:中国核力量与美俄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绝不接受任何胁迫与讹诈
2020-10-13 14:37 中美关系 -
年轻人不愿应征 日本海自想了点办法
2020-10-13 13:15 日本 -
强生叫停疫苗试验:志愿者出现不明疾病
2020-10-13 11: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富士康给美国画的饼,又没兑现
2020-10-13 11:25 富士康 -
中国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海关总署回应
2020-10-13 11:07 能源战略 -
特朗普宣称“免疫”,《柳叶刀》确认病毒变异会导致二次感染新冠
2020-10-13 10: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副国务卿访印,又开始臆想“亚洲小北约”
2020-10-13 10:5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俄维和部队副司令等遇袭身亡,阿塞拜疆总统向普京致歉 评论 115印度“外交战”再升级:停发加拿大人签证 评论 257德企巨头顶住政府施压,“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评论 184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评论 318普京会见王毅 评论 72最新闻 Hot
-
拜登首次见了,“中亚五国领导人没有讲话”
-
“法国又推出一个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武器”
-
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巴基斯坦是过去式,加拿大是印度的新头号敌人”
-
亚美尼亚指责俄“做得不够”,佩斯科夫:这是阿塞拜疆内政
-
“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还很遥远”
-
克宫回应拜登涉普京言论
-
“乌克兰如溺水之人”,波兰威胁上了
-
“违抗”民意修好关系,日韩领导人获“肯尼迪勇气奖”
-
福岛核事故再爆丑闻,日环境大臣:遗憾
-
纽约时报:布林肯访问当天,乌克兰炸了自己
-
“国庆住我家”,可行吗?
-
被质询访华时华为发新机,美商务部长:不爽
-
绍伊古马不停蹄访问伊朗:加强俄伊军事关系
-
近20年来首次,“叙利亚总统将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