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美3月CPI都上涨,但有这些不同
在猪肉和蔬菜的涨价推动下,三月份国内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也有所回升。而三月份国内社会融资增量也大大超过预期,达到了2.86万亿人民币。有不少人开始担忧国内的通货膨胀是否将开始抬头的问题。其实工业品涨价反而会刺激生产,增加供给。[全文]
-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点在哪?知识传播也要供给侧改革
过去国内经济学界在探讨四十年改革历程的主流观点往往都集中在产权改革这个方向上,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资本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能够给继续改革的方向带来新的思路——知识传播上的供给侧改革。[全文]
-
GDP之外,还有一个经济指标需要特别关注
目前国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紧缩过度造成的断崖式下跌风险,在紧缩大背景下适度宽松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措施。 表面看,每个季度的GDP波动都是0.1到0.2个百分点,但是和其他经济数据结合起来看,往往可以看到更深一层的问题。 [全文]
-
作为交易员,我喜欢学习粟裕兵法
兵法是一种处于高度对抗状态下,急需灵活反应,判断胜于认知,行动胜于言语的思维方式。行动者的所有认知,都是“知之”加“不知”,千疮百孔,充满怀疑、猜测、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朝好了讲是“艺术”,朝坏了讲是“赌博”,特别不像“科学”。 [全文]
-
2018年四只黑天鹅:美股 欧元 比特币 还有……
对于2018年与1987年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其实,真正类似的地方只有一个:股价上涨太多太久,或者太快。如果美中经贸关系在2018年持续紧张,那么历史的暗示就会发生心理感应。如果广泛产生了类似感应,成为市场普遍情绪,那么就有可能成为触发因素。[全文]
-
认识中国经济转型,不应只看GDP
过去,人们认为凭借对GDP相关数据的掌握就能基本了解一个经济体的表现如何。如今,这样的办法已经不再可行,对于像中国这样庞大、多元且正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体而言就更是如此。简单的平均数据已经无法体现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以及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再平衡成果。[全文]
-
中国成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离美国还有多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得到的投资份额和绝对数额都呈现了下降的苗头。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利润占投资比重和美国相比差距开始缩小,逼迫中国必须向产业链高端爬升。[全文]
-
中国外汇储备跌破三万亿,有何玄机
中国2017年1月份的外汇储备,6年以来第一次跌落于心理上非常重要的3万亿美元的水平线。外汇储备的增损本是正常现象,每个国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它的下降其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的真正核心是导致资金流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全文]
-
2017国际资本换方向?中国迎来“金融大考”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仍然和四十年前一样,建立在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之上。新一轮美元升值周期大约始于2011年底,一直持续至今。美联储于去年12月再次加息,多重因素会导致诸多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和企业债务风险加大,今年将会是国际资本流动的转折点。[全文]
-
汽车销量大增,宏观经济开始向好?
2016年9月,乘用车市场继续呈良好表现,环比增长25.95%,同比增长28.94%。这样的数据非常亮眼,值得肯定,同时GDP增长率也“趋稳”。两个还算不错的消息叠在一起,它们是否有某种关联呢?[全文]
-
中国人为何对经济越来越焦虑?
国外智库、媒体及一些敌对势力时常释放出一些崩溃论、停滞论与阴谋论的声音,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干扰国内社会的情绪,转移了民众对经济转暖积极面的注意力,变相提升了社会的经济悲观主义预期,也间接助推了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中期压力。[全文]
-
要担心的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全球增长陷阱
在当今世界,波及到每个经济体的全球性“增长陷阱”正在变得日益严峻,这就是金融危机深层化发展带来的复苏乏力,并且在2016年进入了更严峻的新阶段。造成每一个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原因,最多的是“输入型”经济风险,比如国际金融危机、战乱、金融制裁、他国经济不稳定。[全文]
-
这是去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今天公布的《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同比增长7.4%,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全文]
-
内地和香港贸易中,藏了多少猫腻?
12月内地从香港进口暴增64.5%,但香港统计的数据是,向内地出口仅增0.9%;12月内地对香港出口高达460亿美元,但按香港的统计,香港从内地进口仅为237亿美元。理论上,不论是进出口额还是增长率,香港和内地的统计数据都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差这么多?[全文]
-
嘉能可案有多危险:你差点再遇全球危机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刚过去的一周是平淡无奇的。但事实上,我们刚和一个类似雷曼兄弟事件的严重危机擦肩而过,整个世界的商品市场差点就此崩溃。[全文]
-
7%背后有什么?
二季度GDP增速7%,对股市会有何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缩。二季度有明显改善,虽然还处在通缩区间,但已经开始触底回升。工业用电量从5月份的下降0.6%转为增长0.7%,显示工业领域面临的下行压力稍有缓解。[全文]
-
7%是中国经济的“底”吗?
目前我们经济的那个“底”还是没有探着。我们做过测算,这个底大概在6%-7%之间,而且会在今明两年触到。今年定的增长目标是7%,我想经过努力以后,我们应该还是能够比较接近或者争取能够达到的,中国经济反转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全文]
-
什么国家更需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
7%的增长率有什么好担心的?看看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今年9%,明年就来个负增长率。他们更需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人的教育投入大,效率高。我们投资一直很高,每年培养百万工程师,一定能实现产业升级。[全文]
-
央妈降息的靴子为谁而落?
众人只知“融资难”与“融资贵”,实则商业银行也有着外人很难想像的“放贷难”。若深究造成这种窘况之深因,主要是眼下仍处于“去过剩”艰难爬坡阶段的实体经济“虚胖不受补”。如此之下,流动性释放越多,在国内大金融体系内“封闭式空转”的资金越甚。[全文]
-
央行降准 应对经济放缓及资本外流
央行降准的理由当然充分。但这一举措与央行近期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并不连贯,显得有些突兀。从去年11月降息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势就显得相当“中性”,放任了资金价格的明显攀升。[全文]
· 下一步,降息?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刘鹤讲话后,A股、港股直线飙升
-
10月挖掘机销量继续分化:内销降47%,出口涨85%
-
北交所启动预约开户,准入门槛50万元+2年
-
北交所第二批业务规则出炉
-
北交所上市、交易等三大规则来了
-
证监会就北交所有关基础制度公开征求意见
-
新华社:新三板改革站上新起点
-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曾2万本金炒到2000万
-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
上海本地股上演涨停潮
-
央视曝“股市黑嘴”细节:短短几分钟 净赚3000万元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
-
中央定调:健全退市机制 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
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萎缩4.4%,中国一枝独秀
-
美股三连跌,特斯拉暴跌21.1%创下最大单日跌幅
-
全球24个主要国家4-6月GDP萎缩近1成:只有中国正增长
-
沪指涨5.71%,多家券商APP因开户火爆宕机
-
沪指站上3100点,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
-
制造业PMI连续3月在荣枯线上方,海外需求疲软拖累出口
-
华尔街巨头一季度持仓曝光:中概股持续走俏
-
-
· 经济晴雨表 ·
每个人都如一叶扁舟在经济大潮中沉浮,但很多人却“身在此山中”,看不清海量数据背后的名堂。各类指数、系数正是经济的晴雨表,助人们拨开迷雾,但有时对某些指数误读、偏信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得出“中国崩溃”的荒谬结论。
-
熔断!承认虚增交易额22亿,瑞幸咖啡暴跌78%
-
欧股大幅低开 美股期货打开跌停熔断
· 印度股市再次熔断 -
美国确诊破千引发忧虑 道指盘前跌逾600点
-
美股高开850点后,一度转跌
-
A股冲锋,全球股市大反攻!美国又现熔断
-
道指一度跌超2000点!触发熔断
-
9成以上中欧班列复开 开行量逆势增长6%
-
美股道指再低开500点
-
黑色星期一!韩国领跌3.87%,欧美股市全线跳水
-
不准净卖出!多家大型险企内部指令,百亿险资抄底入市
-
沪指大涨收复3000点关口 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
-
IMF:全球外储中美元占比降至近六年最低
-
威海港无偿划给“世界第6大港口”
-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
-
3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创5个月新高
-
强生被指几十年知情不报爽身粉致癌 股价创16年最大跌幅
-
国际化再提速,标普道琼斯宣布明年9月纳入部分A股
-
周末不休息,国务院金融委释放哪些最新信号?
-
人民日报刊文:外国学者对逆全球化的担忧和批评
-
澳现悬浮议会 澳元贬值幅度与新兴市场肩并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