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AI画得越来越好,人类要有危机感吗?
-
李焕宇力量与荣耀 个人邮箱lihuanyu@guancha.cn,欢迎各路朋友
最后更新: 2022-10-14 15:44:24【文/观察者网 李焕宇】让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绝大部分工作曾是不少人对未来的畅想,可如果有一天机器连工作岗位都给拿走了,那又会怎样?
1811年,被机器排斥的英国工人们将其视为贫困的根源,他们用捣毁机器的方式反对工厂主,力争改善劳动条件,这场运动后来被称作“卢德运动”。
200多年过去,大机器生产早已在现代社会普及,但类似“卢德运动”那样对先进生产工具的焦虑甚至恐惧却从未就此断绝。
最近的一个例子便是在绘画领域。
2022年,凭借着打通了“文字输入——图像生成”的分类模型——CLIP模型和高效合成视觉数据的扩散模型(Diffusion),人工智能(AI)绘画已不再是一小部分技术爱好者的专利。Disco Diffusion、Midjourey、Stable Diffusion......功能强大的AI绘画工具接连推出,一个普通人只需输入一些提示词,就能让AI在几秒之内帮你完成一副专业级画作。
推特用户@HoDaRaKe的AI绘画作品《失落的黄金城》
中国公司也在紧追潮流。国内搜索巨头百度依托飞桨、文心大模型推出了自己的AI 作画工具——文心·一格。相比于国外的工具,百度在数据采集、输入理解、风格设计等多个层面持续优化对中文关键词,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因文化差异产生歧义的关键词(比如“龙”)的处理,以更好地服务中文环境用户。
文心·一格的作品
不过,如果说此时人们还能以好奇或是欣赏的心态看待AI绘画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已经让一些人感到不妙了。
今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场美术比赛中,一副叫《太空歌剧院》的作品拿下了大赛的“数字艺术”大奖。然而,这幅图并非出自人类之手,而是由一名39岁的游戏公司老板艾伦(Jason Allen)利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创作的。
艾伦并不是一名艺术工作者,此前也从未参加过艺术比赛,他是用Midjourney生成了100多张图,然后花几周的时间去调整关键词,最后从中选出三张,将其微调、放大,最后寄给了赛事方。
这样的作品拿了大奖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人们质疑由AI批量生产出来的作品能不能称之为艺术。
可还没等人们就AI作品的“艺术属性”争出个所以然来,更直接的威胁出现了。
今年9月,用AI写小说的网站“NovelAI”向公众开放了其基于Stable Diffusion,用于给小说配图的AI绘图工具——NovelAI Diffusion。
相比于其他工具,经NovelAI调整的工具非常擅长画“二次元”风格的图像:
贴吧网友“AmberK”用NovelAI Diffusion创作的图片
眼看着AI的画画水平越来越高,一些画师们不禁担心,再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丢掉饭碗。
对此,尝试了Midjourey的日本知名自由插画师斋藤直葵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有的画师可能会因此丢掉工作,但AI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工具,而且还会创造更多的创意类岗位。
首先,AI画出来的画虽然精美,但信息要素过于杂乱,达不到进行商业消费的需求,需要进行再加工,而与其为了满足需求进行再加工往往还不如让人重新去画一幅。
其次,虽然AI作品直接投入商业化有些困难,但这些作品可以很好地激发人类画师的灵感,从而提升人类画师的水平,AI的作品也可以以素材的形势帮助人类画师更快、更好地出图。
最后,由于AI绘画大大拉低了进入这一行的门槛,会有更多人有能力并且愿意投入创意类工作,为行业带来更多活力。
他还以电脑为例称,当初电脑绘画崛起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担心绘画要完,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电脑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正如斋藤直葵所言,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画师已经开始积极利用AI绘画来提升自己的效率
百度文心·一格的开发人员也向观察者网表示:
在艺术史上,上一次“焦虑”的原因是摄影技术的发明,后来的情况我们也都看到了:摄影技术并没有“杀死”艺术,一方面促使艺术像更加“非写实”的方向有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摄影艺术本身就变成了艺术的一个专门分支。
因此他们在定位产品时并不是想完全替代人工,而是面向有设计需求和创意的人群,辅助创意设计,打破创意瓶颈。在他们看来,AI绘画既能启发画师、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视觉内容创作者的灵感,辅助其进行艺术创作;也是为大众提供一个零门槛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展现个性化格调,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对于未来,文心·一格团队认为,AI绘画技术会带来两方面的变化:第一,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将使艺术创作过程进行AI协同进化,例如AI生成初稿后人工修改的新创作方式;第二,AI绘画本身,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流派。为此,他们将持续提升产品易用性、可控性、精美度、中国特色等;同时,进一步提高生成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总的来说,作为AI绘画工具的制作者,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产品会“夺走”人类画师的工作,反而会形成新的机会。
- 责任编辑: 李焕宇 
-
水球变“懒”、扳手掉头…“天宫课堂”第三课圆满成功!
2022-10-12 15:55 航空航天 -
此次“天宫课堂”,将首次采用双中继卫星分别跟踪
2022-10-12 07:29 航空航天 -
福建7500年前就有水稻种植,或自此传到台湾
2022-10-11 16:19 考古 -
Meta即将推出新VR头盔,但自己员工都不想用?
2022-10-11 15:23 观网财经-科创 -
长七遥六火箭运抵文昌,将执飞天舟五号
2022-10-11 14:50 航空航天 -
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中科大团队获重要进展
2022-10-11 10:44 科技前沿 -
研究:月球可能在数小时而非千年内形成
2022-10-11 10:39 -
中国航天这十年:空间科学项目大发展
2022-10-11 07:46 航空航天 -
中国量子力学后发,要看将来
2022-10-09 07:42 科技前沿 -
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近岸发射,“快响利箭”到底有多快?
2022-10-08 08:07 航空航天 -
三位科学家分享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第二次获奖
2022-10-05 18:06 诺贝尔奖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量子信息科学家获奖
2022-10-04 18:09 诺贝尔奖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
2022-10-03 17:54 诺贝尔奖 -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开始选拔,首次在港澳选拔载荷专家
2022-10-02 19:32 航空航天 -
我在联合国谈太空军控:大国擦枪走火的风险多大?
2022-10-02 09:20 航空航天 -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再传捷报!
2022-10-01 08:51 航空航天 -
问天实验舱如何完美转位?详细解读来了
2022-09-30 16:46 -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22-09-28 06:41 航空航天 -
珠海航展11月8日起举行,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将首次亮相
2022-09-27 17:59 -
汲水12吨!“鲲龙”AG600M灭火机完成投汲水试验
2022-09-27 15:19
相关推荐 -
-
世界最大!地下700米的这个玻璃球,将探寻宇宙之初 评论 202联黎部队遭以军袭击,中方表态 评论 348石破茂都不敢提了,他又开始拱火:搞“经济北约” 评论 185“中国同意了,能赶上春节” 评论 246德国今年怕是又要当“欧洲病夫” 评论 9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制定全球技术标准,西方却担忧坏了它们的“规矩”
-
担心伊朗报复,海湾国家敦促美国“阻止以色列”
-
联黎部队遭以军袭击,中方表态
-
“中俄两国,我们不偏向任何一方”
-
石破茂都不敢提了,他又开始拱火:搞“经济北约”
-
外媒炒作“A股遭遇27年来最严重跌幅”,太心急了吧
-
“中国同意了,能赶上春节”
-
欧洲议会爆激烈交锋,欧尔班:对华加税损人不利己
-
关键里程碑!“中国又一领域缩小与西方差距”
-
《天佑美国圣经》,原来是在中国印刷的
-
她激怒俄方:不可接受!
-
飞行员执飞航班时死亡,紧急迫降
-
“谈到中国,他态度明显不那么强硬了”
-
与澳合作开发停滞多年,他不忍了:已找中企商谈
-
克宫、特朗普均否认
-
拆分谷歌,美国司法部要打响四十年来“第一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