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专家揭秘北斗此前“发射前按下暂停键”原因
6月23日9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导航最后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
虽然最终结果圆满,但这次飞行任务却经历了波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航天人再一次用严谨求实和执着坚守迎来“北斗收官”任务的胜利。
记者在长三乙火箭发射队驻地,就为何在发射前按下暂停键专访了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
据李聃介绍,6月15日晚,发射队正在进行负12小时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导致压力数据低于设计指标要求,随即发射队进行了问题排查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虽然经过排故,指标已经正常,但是在发射前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慎重研究,经过讨论指挥部决定推迟此次发射。
“航天人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荣誉而战,对航天人来说,每成功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荣誉,而一次失败就足以将以往的荣誉清零。对我们来说,事业的成就感最终体现在荣誉的累积,追求成功就是为荣誉而战。”李聃说,早在长征三号甲发射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时,发射队就发出了“为了金牌火箭荣誉而战”的口号,而这个口号伴随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一直延续至今。
记者从李聃口中得知,虽然北斗工程指挥部最后的决定是“推迟发射”仅仅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背后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在问题出现后,火箭院就连夜组织相关单位在北京进行了问题复现,并进行了前后方的结果比对,证明了问题发生的基理,为6月18日归零评审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已进入发射前负12小时流程,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已完成燃料加注,火箭发射队在当天立即启动了贮箱压力检测工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常规推进剂泄回方案,并对常规推进剂泄出与再加注风险进行了分析。
在完成归零工作后发射队就投入到了新一轮发射准备中,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6月22日进行了常规燃料的加注工作,并在6月23日顺利完成了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是中国航天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发射队无法这么快完成归零工作,没有工程全线上下大力协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绩。”
在被问到为何敢于在这么一个举国关注的发射任务按下“暂停键”时,李聃表示,“此次发射是北斗全球导航工程最后一步的最后一颗星,是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的标志,在发射前,媒体进行了密集的宣传报道,在中国航天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果断决策的背后,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指挥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尊重科学,坚持原则的结果。
据李聃介绍,曾经在多年前一次北斗工程发射任务时,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周边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当时大家心里对能否按时发射都没有肯定的答案,最后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专业意见,同意按原计划发射,最终任务圆满成功,创造了恶劣气象条件下中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至今火箭院的主办公楼上仍悬挂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个字,这是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对航天人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从那时起,一代代航天人对科学的尊重,对原则的坚守,让航天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航天人用二十年的芳华,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收官,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让中国航天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李聃说。
- 原标题:火箭专家揭秘北斗此前“发射前按下暂停键”原因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
苹果宣布放弃英特尔,采用自研芯片
2020-06-23 08:17 大公司 -
欧洲将建“超级对撞机”?王贻芳:就看谁能抢先
2020-06-22 09:36 科技前沿 -
我国首套小功率霍尔电推进系统完成在轨测试
2020-06-22 06:17 航空航天 -
联通+电信VS移动+广电,5G从四足鼎立转向两极争霸?
2020-06-21 08:33 -
中兴澄清:专注于通信芯片设计,不具备芯片生产制造能力
2020-06-20 10:17 -
华春莹发推:美国应该搞非裔人权法案
2020-06-18 22:16 美国黑人血案 -
北斗三号一线专家回应推迟发射
2020-06-16 12:45 北斗照耀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因故推迟
2020-06-16 07:06 北斗照耀 -
“墨子号”再获新突破:实现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
2020-06-16 06:20 科技前沿 -
我国“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成功进行万米海试
2020-06-08 20:29 -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临床试验启动
2020-06-08 16:0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5G基站周增超1万,预计年底将建设超60万
2020-06-08 08:14 5G -
非典时很多元件靠进口,17年后已能支撑企业大搞跨界
2020-06-07 08:38 -
安卓版微信更新,已支持修改微信号
2020-06-05 13:53 大公司 -
我国首次完成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
2020-06-03 08:35 -
“中原地区人群主体遗传结构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奠定”
2020-06-03 07:23 -
浙大:关键基因表达可使大豆单株产量提高10%
2020-06-02 08:43 聚焦三农 -
SpaceX载人龙飞船顺利对接国际空间站
2020-06-01 06:24 航空航天 -
美国“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
2020-05-31 07:08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没有中国,你就得不到‘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
-
“美国想把中国排除出其电池供应链,但输家多于赢家”
-
这处核设施被曝出现核泄漏,“官方已掩盖至少三年”
-
“以军已进入加沙南部的心脏地带”
-
才缓过来?“美国一边施压一边军援,以总理毫无压力”
-
尼前总统:中国登月时,可别忘非洲兄弟
-
美对以“最严惩罚”来了,但效果…
-
“中国的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
欧盟这样做,“巴西怒批,并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支持”
-
“2030年我国将实现6G商用,6G不仅仅是一个快字”
-
立陶宛,又对中国搞事情
-
台积电欧洲首厂,可能要黄?
-
他披露了美英澳一项“绝密计划”...
-
泰国人质谈判代表不上套,英媒主持人表情崩了
-
这国至今未批准,美方竟赖上中国
-
“普京罕见出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