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靖:俄乌冲突如何收场对中国比较有利?
站在2023年的开端,战争和疫情仍未远离,世界依然面临动荡与不安。然而,挑战总是与希望并存。
在史书中注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2022年,该如何评价?2023年,我们值得怀有哪些期待,理应对哪些“黑天鹅”事件做好心理准备?
本篇延续观察者网“回顾2022、展望2023”专家访谈系列,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黄靖。
观察者网:2022年,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国际事件是什么?您怎么评价这一事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黄靖:首先自然是俄乌冲突,它对整个世界格局都带来巨大冲击,分三个方面。
第一,这场战争冲击了美国主导的西方国际秩序。其影响和结果还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是构成冲击。
第二,战争很大程度上重新界定了大国间关系,不管是中美、中欧还是美欧之间,当然也包括俄罗斯与他国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性增加。
第三,俄乌冲突看似强化了美欧联盟,使他们同仇敌忾地反对俄罗斯。但随着战争拖延,美欧之间的矛盾与不和也越来越突出,我称之为“”乌克兰陷阱”,其作用和效果越来越明显。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带来的变化并非是坏事,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机遇,某种意义上要大过挑战。
观察者网:俄乌冲突引发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及地缘政治危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您觉得这场冲突带给西方国家集团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黄靖:首先是对美国霸权的巨大冲击。这次俄乌冲突,除了直接参战,美西方国家几乎所有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包括经济上全面制裁俄罗斯。但结果显然是失败的。
更重要的是,美西方的这次制裁是失道寡助。在联合国大会上,有141个国家参与谴责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但大概只有40个国家真正追随美国实施制裁,甚至连美国的盟友以色列都选择旁观。全世界少数国家发起了对俄罗斯这个能源、资源大国的制裁,而刚才说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由这轮制裁造成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2023年新年致辞
其影响有三,第一是暴露西方的经济,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并不那么坚挺,反而非常脆弱,制裁给西方主要国家带来的危害远大于收益。
第二点,至少在全球经济领域,美西方国家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比如一直跟美国关系良好的沙特等盟国,都开始跟美国唱反调。
第三点,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逐步壮大,在世界局势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次在巴厘岛的G20峰会能够发现,美国所谓的霸权领导能力已经不复存在。
以前都说发展中国家依赖发达国家,现在发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性也比较大。不仅仅是市场,也包括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这当然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市场经济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它必然推动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战略所能造就和左右的。
西方所谓的经济制裁,实际上是试图通过政治力量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看来是失败的。他们本以为对俄罗斯是胜券在握,如今自己非常尴尬。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脱钩也好,逆全球化也罢,都是政治上炒作的议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都是假议题。
由于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加上西方政府采取了全面的对俄经济制裁,反而充分暴露发达国家经济的弱点,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拖累。这很有可能造成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警惕再次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之类的情况。
观察者网:2022年的中东地区也不平静。今年以来,中东国家对自主与平衡外交策略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不久前更是召开了中阿峰会等一系列高层交流。对于中东国家而言,面对向东和向西的选择,该何去何从?在中东国家眼中,中国和美国对该地区的关注有哪些不同?
黄靖:苏联垮台后,美苏冷战时期在中东地区保持的战略平衡被打破,美国-以色列联盟形成压倒性优势。中东的战略平衡长期得不到恢复,这是该地区自1991年以来动乱不止的根本原因。
今年,中东地区局势也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第一,自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又进一步陷入到“乌克兰陷阱”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急剧下跌。
其次,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明显想把其霸权扩展到国际能源市场。北溪一号、北溪二号遭破坏,目的就是要使现在欧洲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美国、英国和挪威。美国企图用政治方式和政治力量垄断国际能源市场,这是海湾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过去海湾国家同美国有一个交易,他们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定价。但是石油卖给哪些客户,成交的价格、规模与时间,是由沙特等中东产油国自己商量决定的,以达到一个平衡。能源市场的供需,没有美国霸权介入。现在沙特等国,之所以敢在石油减产问题上顶撞美国,就是因为美国企图以政治手段谋求在能源市场的霸权,这涉及到他们的经济命脉,为了维护整个全球能源市场的基础不被美国掌控。
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应对通胀与能源危机的不作为
考虑到以色列是袖珍强国,再加上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紧张关系,结合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下降,现在阿拉伯国家敏锐地认识到,需要引入新的力量,来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平衡。而中国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某些嚷嚷着要中国“放开”的国家,现在却限制起中国人来了
2023-01-03 06:46 抗疫进行时 -
“高估了脱欧的好处”,英民调显示2/3受访者支持重返欧盟
2023-01-02 20:10 不列颠 -
一年了,“取代‘一带一路’?欧盟只是说说罢了”
2023-01-02 17:01 观察者头条 -
燃放烟花庆祝新年,乌克兰男子被捕
2023-01-02 16:46 -
美政客急了:这是中国投喂的“精神鸦片”
2023-01-02 15:31 美国一梦 -
俄军向基辅发射无人机,机身上写着“新年快乐”…
2023-01-02 13:20 -
“苏纳克对中国旅客的态度转变,纯粹是政治举动”
2023-01-02 13:19 不列颠 -
外交部长秦刚大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
2023-01-02 13:11 中美关系 -
“以色列不愿提供军援,乌克兰拒绝在联大投票支持以方”
2023-01-02 11:11 -
卢拉宣誓就任巴西新一任总统
2023-01-02 07:14 -
中国驻法大使:热烈欢迎马克龙总统2023年适时访华
2023-01-01 21:36 中法关系 -
“Meta正考虑解封特朗普”
2023-01-01 18:46 -
事关中国,澳大利亚:与美加同日执行
2023-01-01 18:00 -
苏格兰警方一份年终报告气炸全网:你们怎么敢的?!
2023-01-01 16:19 -
“2023也不轻松,敌人摧毁俄罗斯的意图不会得逞”
2023-01-01 15:14 -
土耳其将派团赴美谈F-16采购
2023-01-01 14:04 -
因为祖先,“卷福”摊上事了
2023-01-01 13:37 -
卢拉宣誓就任前会见俄乌两国特使:呼吁结束冲突
2023-01-01 13:27 拉美左翼 -
驻美国一线外交官:现在是滚石上山,不能松手
2023-01-01 12:42 中美关系 -
联大通过涉巴领土决议,“以色列是时候负责了”
2023-01-01 11:51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 评论 222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湾“断交” 评论 283卢拉感染甲流,暂缓访华 评论 203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企代表已“涌入北京” 评论 207中央财办副主任:有把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评论 59最新闻 Hot
-
台当局仅剩13个所谓的“邦交国”,都在哪里?
-
为减少对“竞争对手”依赖,美国将向加拿大关键矿业提供资金
-
日本拟2027年前改装8艘宙斯盾舰,以搭载“战斧”
-
“警匪对峙我不管,这个快递今天就得送到”
-
塞尔维亚卫生部长:北约在巴尔干实施非人道实验
-
俄军攻势减缓,乌军总司令:巴赫穆特战局趋稳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
台当局“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晨返台,“神情沉重”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