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文化被中国政府保护的很好,我想举两个例子”
【文/观察者网 王慧 张菁娟】“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为传统西藏文化的保护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23日在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期间发言时说,他想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西藏史诗《格萨尔王》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另一个是《甘珠尔》和《丹珠尔》的收集整理和编辑。
他说,虽然所有的西藏人都知道《格萨尔王》的基本故事,但是没有一个关于这个故事的完整印刷本。直至今日,《格萨尔王》的故事一直是在通过职业民歌手活着。在数量上,他们有好几百人,散落在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藏族人定居的不同地区。
“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格萨尔王》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已经发生了变化。创作型歌手,还会自己谱词作曲,再加到原来的故事中。加上所有的创作和添加,格萨尔王的故事已经变得形形色色,估计没有人知道它完整的故事情节。”
什雷斯塔提到,很久之前大家就已经意识到需要保护《格萨尔王》的故事详情,但是因为地域上的广大,要搜集的来源之多,要做的海量的工作,远远地超出了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地方政府的能力。随着娱乐新媒体的出现和现代化,能够演唱格萨尔王歌曲的职业民歌手的数量,也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所以事情变得越来越紧迫。
甘孜县格萨尔王城前的格萨尔王雕像
在此紧要关头,中国政府推出了搜集整理、编辑和出版《格萨尔王》所有故事详情的浩大工程。
“至今我仍然记得,该项目的启动工作开始于1983年,中国政府任命了几十个人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六十位仍然在唱或刚刚放弃职业的职业民歌手进行采访,其中十五位歌手被选中录制格萨尔王故事的歌曲。”,什雷斯塔说,他了解到,歌曲音频记录的录制超过了五千多个小时,然后由几十位藏学家将这些音频誊抄、分析和编辑。当《格萨尔王》的最后版本于2000年出版时,已经有一百多万行诗句,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据国家民委网站介绍,格萨尔王, 名字叫觉如。《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后至公元五、六世纪,即氏族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格萨尔故事的源头。
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等地放牧,由于叔父离间,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轶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
被改编成动画电影《格萨尔王之磨炼》,上图为海报
“《甘珠尔》和《丹珠尔》,虽然有早期的版本,但都已经过时,无法满足现代学者和读者的需求。”什雷斯塔还提到,因为工作量巨大,如果没有学者和有关机构,甚至当地政府的努力,收集整理、编辑和出版这两部佛经典籍是不可能的。
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严永山介绍,《甘珠尔》是释迦牟尼本人语录的译文,而《丹珠尔》包括了印度佛教大师和学者对语录的注疏和论著,内容涉及显、密、经、律的佛教原始经典,哲学、逻辑、文学、语言、艺术、天文、医药和建筑等多学科,堪称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也是藏文文献的集大成者。
1986年,国家批准设立了“藏文大藏经对勘”项目,整理出版对勘本藏文《大藏经》,投入了4000万元资金和大批人力物力。经过23年努力,124部(含4部目录)《丹珠尔》对勘本和108部《甘珠尔》对勘本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顺利出版。
部分黄金书写的大藏经《甘珠尔》 图源:中新网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说,70多年来,西藏多次组织大规模、有系统的文化遗产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现已调查登记的各类文物点427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8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了高原农耕文明传承和文化遗产,改善了农牧民居住环境。
据郑堆介绍,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目前,西藏有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3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6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460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22名。截至2022年年底,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覆盖49个县,带动6065人学会了技艺,实现了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余元。文化工作已成为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重要载体。
“2021年西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8亿元。西藏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成为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堆补充道。
标签 西藏- 责任编辑: 王慧  张菁娟 
-
台政论名嘴郭正亮宣布退出民进党:道不同不相为谋
2023-05-19 14:51 台湾 -
无期!香港居民梁成运间谍案一审宣判
2023-05-15 10:33 国家安全 -
梁万年: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多领域将有新变化
2023-05-06 08:50 抗疫进行时 -
洋媒吐气栏目加入观察员频道
2023-03-14 17:41 流浪地球 -
158个奖!《瞬息全宇宙》成影史获奖最多电影
2023-03-11 16:57 -
石家河最新考古成果:面积近350万平米,与良渚古城相当
2023-03-09 09:32 考古 -
电影《望道》开启2023上影“连台好戏”
2023-02-24 17:46 -
商务印书馆列出20年十大“时代新词”:疫情防控上榜
2023-02-09 16:15 -
今年春节档,“蚂蚁扳倒了大象”?
2023-01-31 19:27 中国电影 -
《满江红》是靠这些“夺冠”的吗?
2023-01-31 15:40 中国电影 -
导演郭帆人民日报撰文: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科幻产业
2023-01-31 09:51 中国电影 -
《满江红》片方:不再起诉其他“造谣者”
2023-01-29 22:47 中国电影 -
《满江红》官博连发数条回应争议: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023-01-28 20:11 中国电影 -
2023春节档票房67.34亿元,创春节档历史第二
2023-01-28 07:47 观察者头条 -
衣服挺好,就是模特有点多余
2023-01-26 21:11 -
神兔文化受青睐 月神兔灯一难求
2023-01-21 09:24 老外讲故事 -
《中国奇谭》破圈,国漫如何重新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2023-01-14 12:32 国产动画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启动: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
2023-01-06 07:58 -
认出一个字奖10万!河南安阳将分批推出未释读甲骨单字
2022-12-27 15:27 考古 -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出土,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2022-12-27 07:32 考古
相关推荐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评论 22“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评论 123“中国人很聪明,现在向他们卖车变得有点困难” 评论 258马克龙表态撤军,尼日尔:基于相互尊重的时代开始了 评论 232今起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有人“一天省下一年工资” 评论 231最新闻 Hot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
事大了!俄方将向加方发出外交照会
-
乌克兰称俄黑海舰队司令遇袭身亡,俄暂无回应
-
“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
“他渡过孤独一周,召唤盟友却无人应答”
-
泽连斯基是否竞选连任?乌第一夫人回应
-
“涉及普京,他最新表态或将激怒克宫”
-
供应北美拿补贴 中韩企业合建摩洛哥电池厂
-
“中国人很聪明,现在向他们卖车变得有点困难”
-
越南要借西方开发稀土,挑战中国?
-
美国完成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3年前采集
-
今起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有人“一天省下一年工资”
-
马克龙表态撤军,尼日尔:基于相互尊重的时代开始了
-
美国关切后,印度被迫推迟?
-
俄方:炸毁坦克后,发现对方用德语喊“别开枪”
-
科索沃发生冲突致4死,武契奇: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