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移动卫星通信40年:罗马是怎样建成的?
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在做NTN的地面试验,并已获得成功。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相关产品。中国的星链-星网还未开始组网发射,理应在设计上有更多超前的考虑。即使明年第一批卫星暂时不具备存量手机直连功能,也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全文]
-
为什么一定要搞国产大飞机?制裁下的俄罗斯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过去一年多来俄罗斯在西方极限制裁下所表现出的底线思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未来极有可能面临着和俄罗斯同样的情况。所幸我们不是俄罗斯,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不断提高国产化率的大飞机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
-
俄方退出CR929研发?分开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此前项目进度的放缓其实反而给了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时间,使得宽体机项目会更适合新形势下的需求,有C919的成功经验在前面,商飞的宽体机项目必然会是水到渠成式的成功。[全文]
-
商业火箭头部公司已然浮现,谁会成为中国的SpaceX?
航天越来越成为中美两国的游戏。我们已经在商业航天领域做到了第二。我们没有理由不乐观。[全文]
-
时隔50天第二架C919交付,这个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第二架C919其实早就具备了交付条件,在六月中下旬就有能力交付给东航,但最终是晚了近一个月才正式交付。[全文]
-
印度再次自豪感爆棚,这个航天项目将拿下世界第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却又长期落后的人口大国,印度太需要在航天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历史性成就来鼓舞士气了。[全文]
-
中国可复用火箭的出现已无悬念!有机会赶超星舰吗?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成功。去年12月14日,卧薪尝胆研发四年的朱雀二号遥一箭发射失利,和首发入轨甲烷箭失之交臂。在中美竞争加剧和火箭复用成为未来趋势的大背景下,朱雀二号的这个胜利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全文]
-
“我们一举超越俄欧印日,几乎赶上美国,已是‘奇迹’”
火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开拓新边疆的重要目的地,是大国竞争的必争之地。“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是中国在这个宏大棋局中走出的第一步,开局堪称漂亮。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祝融号”终将在火星上一直沉睡下去,它身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将永远和火星同在。[全文]
-
三百架订单,只是C919的开始
在珠海航展上,多家金融租赁公司累计签下300架C919订单,毫无疑问超过了7月空客订单的数量,也超过了2019年三大航的105架ARJ21订单,成为了我国航空制造业自建国以来最庞大的订单。这份史无前例的巨大订单无疑是给C919最好的成人礼。[全文]
-
一周军评:珠海航展蓄势待发,有何亮点?
本周,作为一件军事上的大事,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也就是珠海航展在筹备中的动态无疑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全文]
-
中国空间站梦想成真,未来有四大期待
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是10-15年。但按照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经验,我们空间站的最终寿命也一定会大大超期。我们期望中国空间站成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航天母舰”,成为试验新型天地运输系统的目的地、探索月球和火星的试验场和出发地。 [全文]
-
“梦天”舱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科研“梦工厂”
中国空间站起步晚,但起点高。“梦天”舱相当于一个专门做科研的“梦工厂”,我们不仅要在空间站上开展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还要开展航天技术的新实验,为日后的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项目奠定基础。[全文]
-
中国航天这十年:空间科学项目大发展
自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计划,中国这十年来的航天发展是比较顺利的。 只要实现重复使用,都能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很多以前不可行的项目就会变得可行。 在地球不足以支撑人类的时候,我们就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资源,这也是人类移往太空动力。[全文]
-
尼日利亚说要买,C919还有多久能出海?
C919的产能在短时间内不会快速提升。而且对一个新入局者来说,任何一起空难或事故都可能对声誉造成重大打击。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得提前做好对海外客户的培训工作。当然更为直接及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初期以“湿租”的模式向尼日利亚提供C919。[全文]
-
我在联合国谈太空军控:大国擦枪走火的风险多大?
我跟美国国务院的人说:马斯克那儿如果出了事,你别觉得可以撇开关系。无论航天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都不能改变太空作为国家安全“高边疆”的军事和安全属性,也不应改变由国家承担相关国际责任的法律原则。[全文]
-
在液体火箭赛道上冲刺,中国民营航天即将翻开新篇章
所有火箭公司都清楚,要真正立足市场、体现价值,必须有大中型液体火箭,最终还必须是可回收的。SpaceX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中国的大部分民营火箭公司从一开始也都规划了液体火箭。只是液体火箭研发门槛高、周期长,需要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全文]
-
民航局为什么“豁免”C919?
针对C919量身定制颁发专用条件,一方面填补了适航规章中相应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民航局对适航标准有了自己的理解,具备了自行制定标准的能力。这是只有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全文]
-
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高潮,基建狂魔走向太空
未来的某一天,当一个中国制造、璀璨夺目的“天空之城”从星空中划过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想起2022年的那个夏秋,他们的前辈们是怎样迈出太空基建第一步的。[全文]
-
没听说过鄂州花湖机场?它或许是中国物流中心的未来
鄂州机场在建设时同步应用了车路协同技术以达成机坪智能化运作模式。每辆车都相互联网并低延迟实时交换数据,这是物联网、新基建协同之下所达成的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使得区域内高等级自动驾驶与自动运作的实现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全文]
-
海南商业发射场开工,中国的巨型星座不远了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或将正式开启中国和星链系统的竞争,而且政府创造、推动的大规模需求,足以支持多个商业发射场。正像马斯克说特斯拉的真正竞争对手将最可能出现在中国一样,星链或SpaceX最主要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大概也会是中国。[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国产支线客机ARJ21载客突破1000万人次
-
“墨子”发现潜在威胁小行星!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
上海:到2025年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制造能力
-
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亮相高交会
-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运抵文昌发射场,将于明年初发射
-
SpaceX星舰二次试飞:被认定“失败”,马斯克祝贺
-
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
-
北斗系统正式加入,今后可全球民航通用
-
中国空间站第五批实验样品研究,空间辐射暴露实验有何新发现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E卫星
-
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
中国商业航天可重复使用火箭取得重大突破
-
我国成功发射天绘五号卫星
-
中国空间站第五批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共22种25kg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正在返回,画面曝光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
完成在轨交接 !“博士乘组”将于10月31日返回地球
-
-
· 航空航天 ·
人类从文明之初就未曾停止对于天空的探索,展翅高飞的渴望深深印在我们心中。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航空业已经是人类极为仰赖的交通方式,航天科技的发展程度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中国是这个领域中的新面孔却也是进步最快最显眼的一个。我们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相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
着陆场系统做好准备 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回家
-
“新舟”60灭火机首秀
-
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神十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神舟十七号乘组,出征!
-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亮相(附简历)
-
白俄罗斯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
为何今年只安排了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空间站物资够吗?
-
神十七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太阳翼多次受微小颗粒碰撞
-
神舟十六号乘组瞄准本月31日返回
-
神舟十七号乘组将在轨驻留约6个月,明年4月返回
-
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将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十七号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
-
我国首个3.35米直径单焊缝筒段飞行箭贮箱研制成功
-
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已抵达发射场,做好充分准备
-
发射成功!长二丁火箭十月三战三捷
-
首次!我国计划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
-
多款新型商业航天固体发动机发布
-
神十七船箭组合体完成垂直转运,近日择机发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