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查德·沃纳:我警告了几十年,美国量化宽松还是犯了巨大错误
【观察者网 采访、翻译/李泽西 编辑/张广凯】
1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年通胀率已回落至6.5%,美国各方都“松了口气”。不过,这仍高于该国1980年代后、2020年代前任何时期的通胀率。与此同时,欧盟的通胀率仍在双位数百分比,而日本的通胀率已达“泡沫经济”后的最高位。全球的这一波通胀,尚未结束。
当前全球性的通胀,源自何处?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被认为帮助终结2008年金融危机的量化宽松,为何当时未引起通胀,现在却引起了新的危机?《货币从哪里来?》的作者之一、“量化宽松”一词的提出者温切斯特大学银行与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纳(Richard Werner)近日接受观察者网专访,解读了通货膨胀的来龙去脉和银行业的奥秘。该采访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文为上半部分。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货币从哪里来》一书反思了2008年金融危机,认为商业银行是主要的货币创造者,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失控是主要原因。能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个观点吗?
理查德·沃纳:我认为当前的通胀与2008年金融危机反应出了同样的结构性问题,背后都是银行监管。提到“银行监管”,有些人想到的是存款准备率、资本充足协议(亦称“巴塞尔协议”)等技术问题。我所指的银行监管涵盖更宽泛的概念。监管机构确实据此监管银行,但我一直认为这不是正确的方式。
许多人认为,如果我们要求银行保留一定资金比率——这一比率在2008年危机后略微提高了一点——那类似2008年的银行业危机就不会重现了。事实并非如此。
1988年推出的第一次巴塞尔协定目标是防止银行业危机。很快,日本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当时,日本央行行长就采纳了巴塞尔框架,证明它没有起作用。推出了第二次巴塞尔协定后,我们就经历了2008年的危机。现在推行的是第三次巴塞尔协定。我认为这不是正确的监管方式。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
巴塞尔机制管理资本充足率的方式,基于对银行工作原理的特定理解;如果要监管好一个行业的话,政府显然需要对其有所了解。监管银行的有效性,显然取决于哪个理论是正确的,以及监管机构是否采纳了正确的监管方式。
目前有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金融中介论”认为银行只不过是金融行业的中介,收集存款再将其借贷出去;这种解读方式是目前最流行的,出现于大多数金融教科书,银行书籍和经济学书籍中,也被监管机构使用。(译注:即信用媒介论)这在外行看来似乎是合理的,银行确实接受存款,并且贷款。该理论也因此认为银行并不特殊,因为还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样接受资金在将其借出。自1980年代以来,我刚才提到的巴塞尔协定假设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稍微往前倒一下,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当时人们认为另一理论是正确的,所谓的“部分准备金理论”。这一理论也认为每个银行都是金融中介,收集存款、放贷,但银行业整体是特殊的,因为他们在银行间市场互动过程中创造货币,从而对经济整体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理论认为银行确实有货币创造的功能,但我们不再重视该理论,从而也忽视了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更古老的是第三个理论,在“部分准备金理论”出现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从18世纪流行至1920年代,即“信用创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实际上,经济学家是错误的,银行既不需要接受现金存款,也不需要借出现金,不是金融中介,而具有特权的货币创造者。“部分准备金理论”认为银行集体可以通过多次经手同一笔贷款创造货币;“信用创造理论”则认为单个银行可以独自创造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巨大。(译注:信用创造理论认为,信用就是货币。银行不需要先实际借入现金,也不受存款准备金率的限制,凭借自己的信用就可以创造信贷,而信贷只要在流通和支付中被承认,就等同于货币。也就是说,银行具有无限创造货币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们一直在争辩这三个关于银行业的理论,但没有人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我就决定填补这个空白。我是第一个实证测试这三个理论的人。我在2014年写的《银行能从零开始单独创造货币吗?》和2016年写的《经济学失去的世纪》均刊登于《国际金融分析评论》,通过实践研究证明最古老的银行“信贷创造理论”才是正确的,另外两个理论是错误的。
监管者长期以来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为什么他们的措施没有奏效,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可能面临新的一场银行危机。
2020年初,美联储将利息基准率降至接近为零
观察者网:当前欧美国家正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它们202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理查德·沃纳:当前的通胀的确与此有关。在2020年,各国的央行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消费信贷发放,以及购买非银行业的资产。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创造了新的货币,这就是现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本来,应该是中央银行去购买非银行业资产。那样的话,那些资产的卖方可以把获得的钱存入银行,银行得以改善资产负债表,增加准备金。
然而,各国的做法导致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货币,注入经济。各国政府的政策还导致新的货币主要流向消费,而同时消费品供应却因疫情而受限。当更大的需求、更多的钱追逐更少的消费品时,价格必然上涨。这是中央银行政策造成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讨论货币创造的过程,以及资本流向的问题,是利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的消费及商业投资,还是陷入金融资产、房地产交易之中,产生泡沫经济、通货膨胀?
观察者网:2008年危机之后,伯南克主导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受到称赞,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2020年之后的量化宽松,却引发了严重问题。这两次量化宽松存在哪些区别?
理查德·沃纳: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实际政策和结果中看到有区别。
2008年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一场银行危机,银行的信贷创造正在崩溃,因此货币供应量正在萎缩,经济开始停滞。就在那时,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想起了我1995年在日本提出的建议。那时我是香港怡富证券(Jardine Fleming)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我的建议。
当时我认为,日本需要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类似的情况——银行信贷正在崩溃,经济衰退——解决方案是量化宽松,即扩大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创造。
标签 通货膨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01-24 08:12 新能源汽车 -
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2023-01-24 08:00 观网财经-消费 -
网易宣布暴雪停服:感谢玩家相伴14年 将公布退款安排
2023-01-23 16:02 -
中国正在做的这件事没太多先例,但我们有一个“秘方”
2023-01-22 08:17 这就是中国 -
“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2023-01-21 19:27 美国经济 -
31省份GDP出炉:苏粤差距缩小,陕赣突破3万亿
2023-01-21 14:49 中国经济 -
十七部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2023-01-21 11:27 -
哈尔滨拟出新政:三孩家庭购首套或二套新房可获2万元补贴
2023-01-21 08:25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解读:经济运行凸显韧性,功能动能持续增强
2023-01-20 19:29 中国经济 -
亚特电器拟创业板上市:财务数据疑似打架,自有品牌占比不超7%
2023-01-20 18:18 观网财经-金融 -
外资独资券商再添两家,摩根大通和渣打同日获批
2023-01-20 16:49 观网财经-金融 -
英特尔CEO:我们正在解决高端芯片生产集中在亚洲的问题
2023-01-20 15:57 观网财经-科创 -
1月“降息”落空,LPR报价已连续5个月维持不变
2023-01-20 15:05 观网财经-金融 -
人民币持续走强:中国经济强势复苏
2023-01-20 13:41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蚂蚁集团向敬老院捐赠制氧机
2023-01-20 10:55 抗疫进行时 -
外贸出海不是口号,自主创新是企业天堑
2023-01-20 10:45 -
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来了
2023-01-20 08:28 -
元气森林营销中心原负责人叶礼诚被刑拘
2023-01-20 08:19 观网财经-消费 -
春节前现“提前还贷”高潮,购房者:排队4个月
2023-01-20 07:28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债务已破31.4万亿法定上限,“两党都不太可能让步”
2023-01-19 23:12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307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评论 597又来碰瓷?美军炒作“解放军战机南海拦截” 评论 390河南南阳再回应“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 评论 312最新闻 Hot
-
“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
“中美需要真正的接触,安全经贸等纷争都是可解决的”
-
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
又来碰瓷?美军炒作“解放军战机南海拦截”
-
“这个世界受够了‘美国化’,要是中印能达成一致…”
-
欧洲与乌克兰正重拟“和平计划”,“以便争取中印等支持”
-
白宫表态
-
绍伊古:俄军明年多一艘核巡洋舰
-
布林肯催土耳其:希望在几周内解决
-
河南南阳再回应“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
-
“一枚俄导弹飞越了大半个波兰,凸显北约防空漏洞”
-
又来碰瓷!他败选都能赖上中国
-
普京称莫斯科遭袭是恐怖主义,打击乌军事情报指挥部
-
“世界在前进,美国就此掉队却一无所知”
-
发射前这一举动引外媒热议:展现了中国的自信
-
武契奇召见美英法德意大使:给你们孩子讲讲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