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中国航母战力几何?
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不懈跟踪,外界也因此获得了更多评估中国航母战斗力生成水平的信息和线索;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作战舰艇结构也正面临着剧烈的变动。[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海军“N连击”,神秘新导弹亮相
从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震撼发布,到中国第二艘两栖攻击舰广西舰以及多艘055型导弹驱逐舰,以及舰上的直-20舰载直升机成军入列的官方消息,再到一款神秘的舰载垂发新导弹的出现,作为世界第二海上力量的中国海军正在几个领域大踏步地取得进展。[全文]
-
“莫斯科”号沉没,对俄意味着什么?
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命名的战舰在军事行动中沉没,无论其具体原因如何,对于参与特别军事行动的俄军士气而言,都是一种不小的打击。而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军舰命名的重要性。[全文]
-
一周军评:俄军撤离基辅,是打不动了吗?
某种程度上,战争形态又回到了笔者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的“翻车言论”:俄军由于规模所限,不大可能在乌克兰全境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其主要兵力和行动都会集中于顿巴斯地区。而这场乌克兰无意结束、俄罗斯又不可能在目前情况下结束的战争,注定还要迎来第二轮杀戮。[全文]
-
一周军评:南亚次大陆的下一代战机竞赛
乌克兰战争的局势以及各国围绕乌克兰战争展开的大国博弈在继续进行,同时,巴基斯坦空军为本国空军接收的歼-10C战机大办亮相典礼,印度却低调地展开了新一代的“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样机的制造工作。南亚次大陆就这样开始了新的一轮的空中力量技术竞赛。[全文]
-
一周军评:俄乌局势会演化为战争?
本周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的军事新闻莫过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可能爆发的全面战争。由于美国和西方媒体的连续煽动造势,2月16日在几天之内就被外界当成了俄乌战争爆发的“起爆点”,而如今16日已经过去很久,俄乌边境没有战争,却也没有暂停军事对峙。[全文]
-
一周军评:坠毁的F-35C,对美军影响有多大?
1月24日解放军大规模机群出动在南海展开实战化演训之后,美国航母编队目前应该也不会距离战机坠海位置太远,以便出现相关情况及时应对。考虑到搜索和打捞F-35C战机几乎必定旷日持久,未来几个月中美两国在南海上的博弈也自然将充满变数。[全文]
-
一周军评:朝鲜高超音速计划,突飞猛进还是“按部就班”
中国西部邻国哈萨克斯坦遭遇了该国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动乱,长期相对安定的哈萨克斯坦发生的这一切,无疑让人们对于中亚地区眼下的政治格局做出了更多的思考。而朝鲜试射又一型高超音速武器,在这一炙手可热的技术竞争领域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全文]
-
一周军评:美国神经过敏,才给了对手机会
作为又一宗重要的美法军贸争端,此事在反映美国与其他军贸大国的“摩擦”上颇具代表性;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式推出了本国大型无人机“猎人”的首架原型机,相比此前的验证机有了不少技术进步,也反映了俄罗斯对于大型化无人机“有所作为”的选择和态度。[全文]
-
一周军评:美军下一代潜艇重回“大洋竞争”,还为对手留了很多余量
随着中国核潜艇建造基础设施的全面更新升级,中国海军在核潜艇领域的新一轮技术跃升已经箭在弦上,中美两国围绕核潜艇的水下技术竞争,也毫无疑问已经蓄势待发。[全文]
-
一周军评:终于重视起中国的“中国军力报告”
美国公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让过去半年中各种围绕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推测和讨论,从单纯的舆论和学界走向了美国军界和政界。在这其中,美国对于中国核力量建设进度的更新与对中国核战略变化的推测,以及对中国海空力量进一步发展的关注,是今年军力报告的两大重点。[全文]
-
一周军评:“环球飞行”与“环日航行”
一方面,英国《金融时报》在10月16日刊发独家报道,炒作中国所谓的“环球高超声速武器”试验,另一方面,美国在本周密集进行了两次高超声速武器试验,结果却是意味深长的一成一败;与此同时,中俄海军的环日航行,无疑反映了东亚海权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全文]
-
撞船,撞礁,撞潜艇?三艘航母集结是为掩护它?
中美双方在该水域的频繁大规模活动,再考虑到美国海军也有舰艇参加了英国航母编队,不能排除这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为受损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行动提供一定的掩护。[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空军的成长,我们在珠海观察,敌人在天上感受
正是这些装备的存在,才让解放军的战斗力量能够完整,让我军的作战行动真正犀利起来,让我军区别于那些醉心于全世界花样采购先进战斗机的囤积型空军。 [全文]
-
一周军评:澳大利亚的核潜艇,有谱没谱?
如果英美为澳大利亚“量身定做”一款核反应堆,至少需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而如果按美英现成的核反应堆设计更大的澳大利亚核潜艇,造价和成本也会迅速上涨。再考虑到澳大利亚还要在本国建造核潜艇和装置核反应堆,这其中可能遇到的麻烦,恐怕只有昏了头的澳大利亚政府才能干得出来。[全文]
-
够不着美国,朝鲜巡航导弹有多大用
它的射程对于威胁美国来说显著不足,而对于打击韩国而言又明显过剩,但对付日本却是“刚刚好”。面对巡航导弹的威胁,反弹道导弹的武器装备即使不能说完全无用,基本上也是驴唇不对马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