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炒作气球,是美国在以己度人
最后更新: 2023-02-05 11:43:12【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尽管在欧洲的俄乌战争仍在继续,在印太方向上美国也采取了诸多行动试图对中国进行军事力量的“再平衡”,但在西方媒体上最令美国人关注的威胁,反而是一只所谓的“中国间谍气球”;与此同时,美军自己倒是在酝酿和进行一系列有关西太平洋军事力量的改变,尤其是针对其规模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第一的强大海军。
晚安,小气球
以己度人的“间谍气球”
美国当地时间2月2日,美国国防部官员向媒体透露了一项美军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连续几天以来,北美防空司令部一直在追踪一个已经进入美国本土上空的中国高空监视气球。它在周三飞过阿留申群岛,经过加拿大上空到达美国本土上空。周五时,这个气球已经飞到美国蒙大拿州上空。
在本文录入的时候,该气球已经被美国空军一架F-22击落
美军没有公布气球的确切高度,只表示这个气球“高于民用空中交通活跃的高度”,所以不会影响民航飞行安全,其通过一些军方敏感设施上空的行为也不会有导致重大的情报泄露风险,因此美军也宣布决定不击落这个气球;但同时,美军已使用包括F-22战斗机在内的有人驾驶军用飞机观察这个气球,甚至试过飞动升限达到气球的高度。
中国外交部当天就针对相关时间做出了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称,飞到美国上空的无人飞艇来自中国,属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等科研;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该飞艇严重偏离预定航线。中方对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表示遗憾,中方将继续同美方保持沟通,妥善处理这次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情况。从官方角度看,这一来一回的相互喊话,基本就已经把此次事件的情况介绍的七七八八了。
相比美国官方对待气球的举动,美国媒体的操作显然更直白地表明了不少美国人的心态——它们露骨地将这个气球称为“中国间谍气球”,无疑带有直接指责中国危害美国国家安区的意味。毫无悬念的,“中国间谍气球”很快就在推特之类的美国社交网站上成为热搜词,虽然这不是类似的监视气球第一次进入美国国内领空,美国官方也表示了气球“窃密”的可能性不高,但美军对待一个中国气球的态度如此克制,在让不少美国人不满的同时,依然引发了有关中国间谍行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之类的担忧和讨论。
气球降高到50000英尺(18000米)高度以后,成为兰利空军基地F-22的第一个可视化战果 图源:社交媒体
从技术角度分析,在2023年的环境下使用空飘气球挂载侦察设备,对另一个远在上万公里之外的国家进行战略侦察这样的事情,既缺乏必要,又很难有较好的成效。从必要性角度出发,当代侦察卫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各种光学侦查卫星还是其他类型的近地轨道侦查卫星,都能够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实施持久的跨大陆周期性对地侦察。即使近地轨道较大的高度会影响各类侦察设备的效果,当代卫星平台的设备搭载能力也远胜各类空飘气球,从而可以用更大、更先进的侦察装备来弥补高度带来的差异。
从侦察效果的角度看,空飘气球依靠大气环流进行机动并开展侦察活动,速度不高又难以精确控制飘浮方向,多少有点脚踩西瓜皮的意思;加上气球携带设备的能力有限,其中还要分出相当一部分重量用于搭载维持设备运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其侦察设备的探测效果难说乐观。更何况空飘气球本身的结构就十分脆弱,不仅各种拦截攻击手段都能轻易将其摧毁,就算是高空大气中一些恶劣的气象变化也会导致气球破损坠毁。也正因如此,虽然探空气球在高层大气探测活动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常见设备,但用它执行空中侦察、尤其是跨洲际的战略侦察,至少在当代技术上并非最优选择。
吉林一号拍摄圣迭戈基地
饶是如此,美国媒体也好,美国公众也罢,乃至美国军方和政府,都对这个据说来自中国的空飘气球在执行某种侦察活动的事情的观点似乎深信不疑。个中原因,除了当下中美战略互信几乎探底这一基本情况所引发的美国对中方的高度戒备外,美国自身与军事用途的空飘气球之间超乎其他国家的“缘分”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美国的影响。
历史上,美国几乎是仅有的一个既被别国用空飘气球作为武器针对攻击,也曾有计划地大规模利用空飘气球对别国开展战略侦察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对美国本土展开反击,从1944年开始,先后制造和施放了大约9300个携带炸弹和燃烧弹的高空气球炸弹(日本称之为“风船爆弹”),打算利用同温层底部的极地急流和副热带急流将这些气球送到美国本土展开袭击,破坏美国国内的生产秩序,扰乱美国民众的战争意志。
在冷战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和间谍卫星实用化之前,苦于无法对苏联进行越境临空侦察的美国病急乱投医,也曾专门研制和使用过WS-119L和WS-461L两型专为高空照相侦察气球,对苏联实施一系列战略侦察行动。按照美国一贯的“以己度人”的思维,美军在历史上研制使用战略侦察气球,堂而皇之闯入别国领空进行照相侦察的行为,也许正是此次美国媒体和部分公众毫不犹豫地将中国民用科研气球打上“间谍”烙印的重要启示。
携带HYC-1相机的WS-461L,虽然该气球曾经飞入苏联境内,但最终因为定时器没有考虑到气候变化,导致相机过晚开机而功亏一篑,美国空军在此后完全放弃了一切气球侦察项目 图源:美国空军
当然,在这个污名化过程中,不少美国媒体和美国公众显然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上文中提到的两次与美国有关的气球军事行动,虽然一定程度上都证实了用气球实施跨大洲军事行动理论上的可行性,但两次行动的结果又都表明了气球军事行动的低效率:二战中日本施放的9300多个气球,每个都安装了复杂的高度控制设备和弹药,平均造价近千美元,但最终估计只有10%左右的气球成功抵达了北美大陆,实际美军发现实施了攻击行动的气球炸弹只有300多个,其中大部分都在冬季北美冰雪覆盖的丛林面前无功而返,只有极少数造成了小火灾和短暂停电等小事故,真正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则只有1起(1945年5月,一枚气球炸弹炸死了6名进行野餐和看热闹的平民)。
冷战初期,美国代号“神殿”和“坩埚”的两次气球侦察行动则更是效果尴尬。美军为“神殿”行动建设了5处侦察气球发射场,施放将近450个带有侦察照相机的侦察气球,有380个左右抵达苏联,但大多都被苏军发现并击落,只有46个气球带回了照相机胶卷,其中拍到有用照片的更是只有34个。随后进行的“坩埚”行动前后仅施放了13个WS-461L侦察气球,结果其中仅有的3个带着侦察相机的气球全部落到波兰境内,被苏联人缴获后用于在国际上“揭露美国的险恶阴谋”。
尽管当代无人空飘气球的控制系统技术水平要远优于二战或冷战初期,但“靠天吃饭”的空飘气球在侦察的关键问题路径设定上依旧很难有太大长进。认为中国会为了一些可替代情报耗费巨资进行气球侦察活动,这无疑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决策科学程度。
美国海军协会吐槽:至少这一次美国军舰没有对着金星开火
就纯粹的军事角度而言,美国国防部自然还没有太把这次意外当回事;但在美国政界,对这样一次渲染“中国威胁”的机会进行利用的尝试已迅速开始。虽然没有明确事件之间的直接联系,但就在这一风波后不久,美国国务院先是就该事件召见中国驻美大使馆临时代办,随后推迟布林肯的访华之行。虽然今年大概率要面对众议长麦卡锡窜访台湾这一将重创中美关系的事件——布林肯访不访华本也无法挽救中美关系的走向,但美国生造出来的“中国间谍气球”事件为其制造了一个推卸破坏两国关系责任的机会。可以想见,新的一年里,中美之间还会面临更多的坎坷与挑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世怡 
-
俄“瓦格纳”创始人喊话泽连斯基:战到底,不要撤
2023-02-04 13:21 乌克兰之殇 -
朱姆沃尔特号计划2025年试射高超音速导弹
2023-02-03 13:59 -
-
德军两辆“美洲狮”步战车相撞,致12伤
2023-02-02 18:44 德意志 -
菲律宾再向美军开放4个军事基地
2023-02-02 17:04 -
美研制大型地效飞行器,两团队方案竞标
2023-02-02 17:03 -
英国训练的乌军,首战20分钟即投降
2023-02-02 16:42 -
最后一架波音747飞机交付
2023-02-01 21:07 -
通用原子能试射无人机载无人机
2023-02-01 17:56 -
美海军计划170亿升级20艘驱逐舰
2023-02-01 16:05 -
韩军拟本周试射“怪兽导弹”,号称威力堪比核弹
2023-02-01 15:50 三八线之南 -
越军一架战斗轰炸机坠毁 飞行员死亡
2023-02-01 11:56 -
美空军再下单15架KC-46加油机
2023-01-31 17:14 -
美军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最后一次成功试射”
2023-01-31 12:37 凉战 -
美军在关岛启用新基地
2023-01-30 17:02 -
瑞典将向乌克兰提供自行火炮以及步战车
2023-01-30 17:00 -
朝鲜否认朝俄武器交易 谴责美向乌提供武器
2023-01-30 15:36 -
乌克兰防长:今年春季将使用西方坦克作战
2023-01-30 14:05 -
伊朗军工厂传出爆炸声 伊朗国防部:系拦截无人机
2023-01-29 11:36 伊朗局势 -
一周军评:东北亚“恒纪元”与俄乌“乱纪元”
2023-01-29 09:01 一周军事观察
相关推荐 -
“若你不喜欢中国方案,那你的呢?”没说完就被拖走… 评论 190商务部:美方应尽早取消对华加征“301”关税 评论 118美舰擅闯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警告驱离 评论 250“不止瑞信,瑞士本身也岌岌可危” 评论 489秦刚:中俄关系是光明坦荡的君子之交 评论 67最新闻 Hot
-
“若你不喜欢中国方案,那你的呢?”没说完就被拖走…
-
潘长江否认“全家移民美国”:这是我的根,我哪都不去
-
美舰擅闯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警告驱离
-
“紧急威胁!”致命病菌在美感染激增,近半数病患90天内死亡
-
洪都拉斯外长访华商讨建交?中方回应
-
他急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当有份量,美国却甚至不在台面上
-
耶伦再表态:不考虑对美国所有银行存款提供“一揽子保险”
-
“鼓吹澳对华开战之人,犹如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
-
ChatGPT被曝有隐私漏洞,OpenAI创始人证实
-
美对华芯片限制“护栏”细则公布
-
“中国这么对俄罗斯,我不信”
-
英国调查军方在阿滥杀事件,声称“须恢复军队和国家声誉”
-
银行危机本可避免?英国央行:早警告过美国监管方
-
“不止瑞信,瑞士本身也岌岌可危”
-
“又新学什么中文了?”俄石油公司总裁:元,好多元!
-
谁炮制了“亲乌集团”?赫什点名C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