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边:曾经那么强大的苏联工业,怎么沦落到如今地步?
【文/九边】
在我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和它的前身苏联工业是非常强的,但是俄乌战争一打,发现并没有那么玄乎,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现在还得依赖伊朗进口无人机。打开商业部网站,也能发现俄罗斯现在出口什么的,主要是能源粮食什么的初级产品,工业基本没了。
事实上,曾经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方的苏联工业,基本已经灰飞烟灭。那为啥成现在这样呢?咱们今天就聊下这个话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就迎来了一大波劫难。首先要说,苏联最大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都在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来也没继承到全部工业。不过继承到意义也不大,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很快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
苏联时期的企业是计划性质的,并不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大规模的错配,比如老百姓并不需要那么多武器和航天工业,老百姓需要的吃穿住行相关产业却非常落后。所以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下,没法实现自盈利的企业很快就扛不住了,财政又没钱给他们补,所以倒闭潮席卷所有领域,包括他们的能源企业。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苏联拥有巨大无比的电视生产业务,不过由于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一直堪忧,最大的问题就是随时会爆炸,每年都有几百人会被电视给炸死。看电视有生命危险,你们能想象?苏联解体后他们的电视产业几乎瞬间崩了,老百姓都在争相购买日本货。
苏联商场里的电视机销售柜台
再比如始建于沙俄时期的黑海造船厂,我们第一艘航母就是从这里生产的。在苏联晚期就基本上靠补贴度日,苏联解体后,这个造船厂在接下来的28年里只干了一票稍微大点的订单,拆了他们自己的废旧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基本没有其他业务。
一度想生产民用船,可是设备太老旧,生产出来也不会有人买,想更新设备,又需要太多钱购买设备,正好财政也没钱,也就一直啥也没干。同时期韩国的造船业一枝独秀,后来中国也逆势崛起,黑海造船厂老旧的设备和技术根本接不到订单,于是在2018年破产清算了。
苏联电视机产业和黑海造船厂,可以看作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是这个造型,低效且盈利能力差。也正是因为大部分工厂没法实现盈利,解体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工厂都大规模倒闭。咱们一般说的“寡头”,主要撕抢的是苏联的能源和森林土地资源,工厂什么的意义并不大,很多都当废铁卖了。
最后只剩下了少量军工和能源产业,这两样确实都能卖得出去能赚钱,军工可以卖给俄罗斯自己的军队,还可以卖给印度中东,以前苏联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咱们也需要。不过最近三十年俄罗斯军工行业几乎没有进步,这些年一直在吃苏联老底,到如今我们已经不大能看得上苏联装备了。俄乌战争之后,俄最大的客户印度也在调整军购,今后不从俄罗斯进口那么多军火了。
能源好理解,这是俄罗斯的传统优势领域,自从世界上打出第一口商用油井,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就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份额。这次任务战争之后,能源估计也要受影响,俄罗斯可能没法直接卖能源了,需要从印度倒手,到时候印度就能赚一个差价,印度赚的,就是俄罗斯赔的。
其他的领域在苏联时期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没啥效益可言,一旦进入市场运营,根本顶不住西方和我国的竞争,纷纷破产了。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也在之前的文章里经常说俄罗斯人不成器,那么大的家底败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俄罗斯还真没啥选择。其实俄罗斯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中国的,可是它又没法走。
中国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卖石油,后来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在我们那几个传统港口附近做来料加工,赚到外汇之后,拆掉之前比较落后的产线,换上西方最新的。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相当于赚到钱不消费,直接投入了再生产。
改开刚开始是很苦的,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入了设备引进。比如1978年10月,邓公访问日本,参观新日铁,对陪同的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和社长斋藤英四郎说“就照这个工厂的样子帮我们建设一个”。1985年9月15日,经过长达7年多时间的筹建,宝钢一期建成投产。
当初俄罗斯和中国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内需极差,想发展工业就得搞外贸,后发国家想发展工业,基本只有这一条路,这也是为啥亚洲四小龙都是以港口为中心搞制造。
可是外贸严重依赖海运,也就是港口。因为早期转移过来的工业利润都比较薄,必须建在港口附近,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直接海运拉走。如果陆运的话,运输成本比商品价格都高,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卖不出去很快就倒闭了,甚至根本不会有人投资。对于家底一穷二白的后发国家,这几乎是唯一出路。
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新罗西斯克港
等到产业升级后,会把不太赚钱的产业往港口身后的腹地转移,那些港口城市开始搞金融和计算机什么的高科技领域。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搞低端制造业飞起,后来慢慢变成了现代化都市,基本不搞那些落后产能了。
恰好俄罗斯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因为它没有不冻港。大家想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客户能同意你每年只供货半年?为啥不找个能全年稳定供货的地方?所以港口问题已经把俄罗斯走中国路线可能性封死了一大半。剩下的问题就是投资问题,中俄刚开始的时候都没钱。
中国改开之后,最早来中国投资的并不是西方,西方来看过,直摇头,觉得中国的环境太差。来中国最积极的,是香港那边的。大家知道,香港以前也是制造业起家,生产一些小商品,比如李嘉诚以前就是做塑料花的。
可是香港那么小,后来越来越拥挤,正好中国开放了,香港的商人希望去大陆弄块地,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香港卖出去,这事的申请打到中央后,领导大笔一挥,蛇口工业区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这种情况规模越来越大,再后来台湾省的人也来了。
直到现在,现在中国大陆很多制造业,自己是没有客户的,一般接港台那边公司的订单,生产出来之后,通过港台转给客户,那边的人继续做倒爷。
也就是说,香港那边完全不碰实物了,只管理信息。你可能纳闷,我们怎么会这么傻,自己卖不行吗,非要让他们赚差价?当然行,可是找客户也是需要花钱的,卖出去这事本身就比生产难得多。绝大部分公司,包括大家熟知的那些研发型公司,销售部门的开支比研发大得多,销售本身就是个非常费钱的操作,很多我们的企业一直依赖香港,依赖到现在。
- 原标题:曾经那么强大的苏联工业,怎么沦落到了如今地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孙甜甜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