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兴东:俄罗斯断网试验,看透的人不多
【文/ 方兴东】
俄罗斯上周宣布成功完成外部“断网”演习。在主动切断与全球互联网的连接之后,俄罗斯网络基础设施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这一试验距离俄罗斯《主权互联网法》生效才一个多月。
此举引发全球媒体强烈关注,大多数西方媒体对此持批评态度,同时质疑俄罗斯此举对于网络自由的威胁。一些中国国内人士看待此事也有一种复杂心态,将此举视为俄罗斯走向封闭的消极防御之举。其实,看待此事不能简单地人云亦云,需要看透俄罗斯此举背后的战略考量以及对网络世界产生的深远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断网试验的成功,堪称近几年对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产生最大影响的事件之一,不亚于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
俄罗斯断网试验的战略目的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和全球互联网断开,而恰恰是为了更“可靠”而长远地互联。俄通信部称,测试是在专门指定的网络上进行,普通网络用户对断网没有任何察觉。俄通信部副部长阿列克塞·索科洛夫事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任何情况下,在俄罗斯领土上提供不间断的互联网服务。此次评估的结果表明,政府机构和通信运营商已做好有效应对威胁、同时确保互联网和通信有效运作的准备。”据今日俄罗斯报道,演习内容还包括:在遭遇外部“断网”时检查俄境内互联网运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障手机通信安全,保护个人信息、防范通话和短信遭劫持等。断网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俄罗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战略能力和技术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BBC报道
俄罗斯断网试验更大的意义在于撼动了美国在网络空间绝对的霸权力量,瓦解了美国在极端情况下可以通过断网瘫痪一个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乃至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战略进攻能力。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美国因此失去了网络空间的“核按钮”。俄罗斯断网试验并不是封闭自身的消极防御举措,而是强化全球网络一体化不被美国用作军事和政治目的的积极防御措施,对全球网络空间的稳定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要正确认识俄罗斯断网试验,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首先,俄罗斯不是自己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与全球不兼容的网络技术体系;其次,并不影响网络用户的日常使用,只用于极端情况下的应急;第三,并不是自我封闭、与世界隔绝,不是为了构建一国之内的局域网。
相比之下,国内总有一种声音鼓噪中国互联网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不开放、不兼容的技术和标准体系。要知道,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其强大的外部性。一个国家自己搞一套网络并不难,但是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不采纳,国际社会不能互联、访问和使用,那么,这样的网络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所以,我们既要反对自我封闭、消极防御的极左思维,也要反对只求开放而毫不设防的极右思维。中国真正的网络安全战略需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2018年12月1日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美国会在加拿大抓捕孟晚舟。2019年5月16日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美国会对华为祭出断供的做法。但是,这一系列在过去不可思议的极端做法都变成了现实,谁也不能保证美国不会对别的国家实施断网。俄罗斯断网试验是针对美国近年越来越具有进攻性举动的一种反应,尤其是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文件中将俄罗斯明确定义为“对手”之后。
俄罗斯的试验,是对美国独家垄断全球互联主导权的一种抵消,甚至消解,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美国面前完全的被动局面。这一大招的“失效”,将极大降低未来美国针对其他国家实施断网的可能性。毕竟,即便域名、地址和根服务器等核心资源的主导权于2016年从美国政府手中转到了洛杉矶的民间机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但ICANN依然受制于美国的法律,它难以摆脱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直接操控。
纵览全球网络空间,因为美国互联网商业的巨大成功,我们过去一直以美国为重,而对欧洲和俄罗斯等缺乏基本的重视,尤其是俄罗斯更容易被符号化、标签化。随着2018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出台,欧洲一举成为全球网络治理制度建设的领导者。而通过这一次俄罗斯断网试验的成功,我们对俄罗斯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应该有全新的认识。为了确保自身的网络安全,俄罗斯的做法将成为很多国家的榜样,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友。正如中国拥护核武器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确保自己不受核攻击的防御举措。俄罗斯此举将强化全球网络空间的互联和安全,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地,也是互联网最大的贡献者,但是,今天美国也成为全球网络安全的最大变量。维护全球互联网的统一性,确保互联网这个全球最大公共物品的互联互通,无疑是每一个国家的使命。但是,“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每一个国家的安全最好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我们应该站在世界看中国,在战略高度上正视当今网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开放式学习和积极吸纳世界各国的长处,尤其是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能力、欧洲在网络治理方面的制度创新以及俄罗斯在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战略能力。
(本文首发于环球时报,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 原标题:方兴东:俄罗斯断网试验,看透的人不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长五遥二发射失败内幕公开,中国航天走出至暗时刻
2019-12-30 07:55 航空航天 -
“胖五”发射队员日志首次公开:面对失利,我不想逃避
2019-12-28 09:45 航空航天 -
航天科学有险阻,“胖五”苦战能过关!
2019-12-28 09:19 航空航天 -
“胖五”带上天的实践20号卫星,一身“黑科技”
2019-12-28 09:17 航空航天 -
这么多国家造不出核武,被什么步骤扼住技术的咽喉?
2019-12-28 09:05 -
我国实现对500米以下“近地雾霾”高清探测
2019-12-28 08:14 雾霾天气 -
“为啥我的手机还没用上北斗?”答案来了
2019-12-27 16:52 北斗照耀 -
“雪龙2”号在南极“捕获”一批珍贵鱼类样品
2019-12-27 12:50 南极探险 -
我首次完成太阳帆在轨关键技术试验
2019-12-27 08:38 航空航天 -
紫光同创:国产FPGA的进击之路
2019-12-26 17:35 -
维信诺控股子公司获得政府补助1.1亿元
2019-12-26 17:25 -
我国量子计算获重要进展:玻色取样实验逼近“量子霸权”
2019-12-26 16:13 科技前沿 -
紫光展锐5G样机通过泰尔实验室认证
2019-12-26 11:34 -
5G基带芯片之战:五强格局初显(上)
2019-12-26 07:51 盘点2019 -
“太极一号”已完成在轨测试实验:成果超预期
2019-12-26 07:31 航空航天 -
中科曙光推出龙腾G30系列整机:搭载龙芯新款四核处理器
2019-12-25 17:54 -
我国机器人产业企稳回升
2019-12-25 16:40 产业万象 -
15岁少年发现1亿年前甲虫新种!
2019-12-25 15:15 -
韩国机构:中美AI水平差距1.5年,韩美差距2年
2019-12-24 13:56 中美关系 -
我科学家研发出超弹性、抗疲劳碳纳米纤维气凝胶
2019-12-24 07:34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评论 59“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评论 132“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评论 171“中方在最后一刻续了,但美国牛肉还要等” 评论 131“中国发现NASA反应堆缺陷,探月竞赛天平倾斜了”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
普京没同意停火30天,特朗普回应
-
普京嘲讽G7:地图上都看不到
-
美俄通话后,美国大使馆前标语被换成了“我们在一起”
-
美财长夸口:美国梦不能光靠买便宜中国货
-
曹兴信被逮捕
-
英国再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欧洲还有武器
-
罕见!美国首席大法官公开反对特朗普
-
72小时内,胡塞第4次攻击美航母
-
“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
俄军:为破坏俄美领导人通话,乌军对俄别尔哥罗德州发动袭击
-
是否邀请美代表出席胜利日阅兵?俄外交部回应
-
“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
“特朗普与普京迎来‘雅尔塔时刻’?”
-
白俄罗斯以间谍罪判处一名日本男子7年监禁
-
被特朗普威胁要承担“可怕”后果,伊朗强硬回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