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不应将乌克兰问题,作为衡量中俄关系对错优劣的评价指标
最后更新: 2023-03-23 08:25:14应俄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22日访问了俄罗斯。
访俄期间,两国元首举行多场会谈,并签署两份重磅联合声明,进一步发掘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与独立价值,激发两国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因此,如何就中俄双边关系“提质增效”,是未来重要议题。
这场外交活动,无疑也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俄乌冲突一事,将如何体现在中俄元首会谈议程中?中国在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方立场》文件后,会以何种方式、何种角色参与调解,亦是外界关注焦点。对于美西方借俄乌冲突恶意抹黑中国、挑拨中俄,中国该作何种回应?南方国家能否成调停俄乌的力量之一?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作出了解读。
【采访/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3月15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22日访问俄罗斯。这一消息备受国际瞩目,一方面时间点上似乎比外界预期得早,另一方面全国两会刚结束,新一届政府就任,习主席连任国家主席后首站出访选择俄罗斯,这个分量不一般,而且中俄领导人同时在对方官媒发表署名文章;综合这些要素,释放了什么信号?
赵隆:双边议题为主、全球和地区问题为辅,应该是习主席此次访俄的总基调。与十年前一样,习主席在当选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访之地;同时,此行也是201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首次国事访问。我想,这既吹响了中国“大国外交再出发”的号角,也是中俄元首从“云会晤”回归面对面、常态化交流的重要信号。
习主席抵达莫斯科的首日,就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一对一会谈,这充分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正是借助中俄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和民间交往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众所周知,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底色,但中俄深化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也不应被忽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以及地区多边事务的关键力量,中俄通过元首外交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对表,有助于深化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会议、金砖国家及20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协作;而中俄所形成的战略共识也有助于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对大国关系和多双边合作形成示范效应,特别是在动荡变局中发挥“稳压器”的作用。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大范围会谈。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观察者网: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近日美西方国家传出了很多“不和谐”声音,似乎有意妨碍这场外交活动;当然,中俄都对这些质疑、挑拨、甚至无中生有的抹黑作出回应。您如何看待各方在此时的举动?怎么评估这些动作对俄乌局势、乃至中国带来的影响?
赵隆:近期各方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动作确实非常频繁,试图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展示立场、离间分化,其实本质上企图对此次访俄行程制造出一种所谓“选边站队”的氛围,挑动阵营式的对立。但是,正如秦刚外长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所说,“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总体而言,这些挑拨和小动作难以撼动中俄深化合作的战略定力和既定议程,更像是一种“政治杂音”。
不可否认,乌克兰问题的确是中俄两国元首讨论的话题之一,但绝不是唯一话题。在我看来,如何根据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按照“中俄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这一重要战略定位,谋划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定位、新内涵和新目标,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提质升级,这才是习主席此访最为重要的意义。
从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的两份重量级联合声明来看,其主要内容都围绕进一步发掘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进一步激发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所展开,这也是对外界有关质疑、造谣和抹黑的有力回应。
因此,我不赞成将乌克兰问题作为衡量中俄关系对与错、优与劣的评价指标,亦不能利用乌克兰危机来干扰、胁迫中国对外交往的独立自主性。正如此次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所强调,“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中俄关系成熟、稳定、自主、坚韧,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受外部影响,展示出生机活力”。这种清晰明确的表述,既是对中俄关系本质的定性,也是对深化战略协作的定向。不能让中俄之间的正常交往与合作,落入部分国家围绕乌克兰危机制造的“话语陷阱”之中。
观察者网:确实如您上述所言,外交部此前表示,这次访俄行程是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从和平这层意思来看,其实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中国是否会在访俄期间提出用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尤其是最近的沙伊和解,是否会促使中国把握势头在俄乌问题上更进一步?当然,我们也知道,前提是沙伊调解模式是否适用于俄乌。
赵隆:和平共处是国际交往的基础,和平也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前提。习主席此访之所以被称为和平之旅,正是因为我们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非常明确、一以贯之的,那就是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作独立判断,根据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劝和促谈。
在中国斡旋下的沙伊复交,应该说对于化解国家间矛盾、解决地区冲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实,中国也在尝试推动包括巴以和平进程重启等。我想,相关进展将增加各方对于俄乌之间恢复谈判、最终实现和平的信心。
当然,现阶段我们也不能太乐观,因为此类地区冲突和危机背后,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教和种族纠葛,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调解模式与和平方案,单一国家也不太可能掌握化解冲突的万能钥匙。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的背景下,各方在战损、武器装备和资金消耗等方面均承受压力,但尚未触及主动退让或妥协的临界点。
关键还是在于各方(特别是当事方),要对止战休兵的必要性形成共识,针对谈判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达成一致。只有在此情况下,第三方斡旋才可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地时间3月19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语出惊人,不仅抹黑中俄合作,还宣称如果会晤后发表某种停火呼吁“是不可接受的”。图自AP
观察者网:不过,任何由中国牵头或参与的调解,肯定会牵涉俄乌、美国、北约等相关方的看法。尽管中国始终强调劝和促谈的角色,但各方对中国的看法恐怕并不如此简单。比如,美西方不断发出所谓“警告”,既“警告”中俄不要走近,又捆绑中俄“同盟”,还声称不会接受会面后释出的任何呼吁和谈信号;再如,近日俄特使访华谈及上合军事化问题;还比如,乌克兰及其他中亚国家对中国有一定程度期待,所以我们应如何分别看待、处理这些情况,中国能够回应的是什么?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赵隆:就如前面反复提到的一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保持与各方接触。中乌两国外长在3月16日刚完成通话,针对如何推动停火止战、寻找政治解决方案交换了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中乌两国也是战略伙伴关系,所以两国元首保持各种形式的交往是应有之义。
但当下不容忽视的是,美欧部分政客、智库、学者或媒体等,出于某些私利,恶意炒作中俄关系,企图将中俄关系污名化,进行一种威胁绑定,尝试制造出中国发展对俄关系的负罪感,渲染中俄正常交往的过错论,甚至捏造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袖手旁观、从中渔利的谬论。其实,这种种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是不希望中国在化解乌克兰危机的进程中抢占风头,不希望中国透过调停和斡旋扩大影响力。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化解危机,而是更关注由谁主导、如何获利等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国家捏造的所谓中国“对俄军援”这类虚假叙事,甚至以国际道义和公理为幌子频繁要求中国必须如何、不得如何,把中俄之间正常的贸易、能源、科技等合作关系强行赋予额外的安全意涵,针对中俄关系同步推行妖魔化和“打楔子”策略。
但是,中国的对外政策高度独立自主,不应从地缘政治博弈、大国竞争、阵营对抗的角度,将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以及各类双边关系进行强行挂钩,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立体化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大国外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每吨超2000元,这里的水稻秸秆为何能漂洋过海卖出高价?
2023-03-23 06:58 聚焦三农 -
英国2月CPI同比上涨10.4%
2023-03-23 06:58 不列颠 -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2023-03-23 06:43 美国一梦 -
新增3100万年度活跃用户,京东健康年收入涨超50%
2023-03-22 21: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付费会员翻倍,知乎还是亏钱
2023-03-22 18:4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视频号用户时长超过朋友圈,腾讯的下一个机会?
2023-03-22 18:3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阿里顶级大牛辞职创业,字节招兵买马,AI大模型赛道风起云涌
2023-03-22 17: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艾罗能源将科创板IPO上会,实控人著名高校本科学历改成中专
2023-03-22 16:37 观网财经-金融 -
曾与Angelababy、刘翔诉讼战的新明珠拟主板上市,最大客户是恒大
2023-03-22 10:03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富豪美国、瑞士销户取钱涌入香港?真相来了
2023-03-22 09:51 -
“五一”假期出境游旺销,部分热门线路跟团游名额所剩无几
2023-03-22 08:05 中国游客 -
WPS被新OFFICE颠覆?金山回应:上半年推出GPT类产品
2023-03-21 22: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同程挺过疫情:利润腰斩,年付费用户量却较疫前增两成
2023-03-21 18: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东方财富“崩”上热搜,损失算谁的?
2023-03-21 16:47 观网财经-金融 -
妖镍变石头?全球最大金属交易所再爆丑闻
2023-03-21 15:59 观网财经-海外 -
市值缩水超99.5%,趣头条将退市
2023-03-21 15: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地产瘾难戒,香港中资券商集体巨亏
2023-03-21 15:20 观网财经-金融 -
民航局:运输持续恢复,国际货运已超疫情前
2023-03-21 15:12 -
耿爽安理会发言:光听听这些名字,就知道到底是不是防御性的?!
2023-03-21 09:33 半岛火箭 -
出口额近500亿元!被多国“疯抢”的中国罐头为啥这么火?
2023-03-21 09:23
相关推荐 -
商务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评论 7小麦渐熟,“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评论 46“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118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评论 180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662最新闻 Hot
-
商务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
拜登又摔倒,特朗普嘲讽:学学我
-
小麦渐熟,“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
“让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说句话”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
波音CEO谈C919:三足鼎立也不是坏事,过度焦虑很愚蠢
-
华春莹讽刺对华“去风险化”:就像小溪偏要孤立长江黄河...
-
俄安全局:美国利用苹果手机监视多国驻俄外交官,包括中国
-
俄方辟谣:金砖峰会或改在中国举办的报道不实
-
“世纪审判迎来惊人结局!”,澳“兵王”输了
-
“美官员本想牵头美中共建一带一路,但错失一生最大政治良机”
-
北约秘书长:700名北约士兵进入科索沃,但……
-
“正考虑请中国主办”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
说到中国登月计划,他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被“抢水”
-
路透、彭博、华尔街日报记者禁止参会!他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