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麦叶的薰笼精: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半是历史,半是想象
最后更新: 2023-01-04 13:00:3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薰笼精】
拜读了《裴德思:在西方的中国研究圈子,“亲中”就是敌人》一文,很长见识。由此想到阿拉伯世界的特殊情况,在那里,主流精英与重要媒体对西方的“中国研究”深信不疑,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投喂。他们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口味,潇洒地加工出十分大胆的特色版本。
汉朝在佩特拉设了大使馆?
阿拉伯媒体上有一种情况颇普遍,就是对历史极不严肃,学者们似乎是随心所欲地讲那过去的故事。至少涉及到中国史是如此,让我们中国人难以适应。
埃及《金字塔报》是有年头的严肃大报,2022年9月12日一篇《香料与丝绸之路间的阿拉伯与中国——埃及沙漠里的纳巴泰石刻铭文讲述了什么?》(以下简称“纳巴泰铭文”),反复告诉读者:
“他(埃及考古学家、纳巴泰研究专家拉杰)指出,(纳巴泰人活跃的时代)中国在东地中海阿拉伯地区(即黎凡特)是在场的,其角色为贸易的领导者和友好国家,并设有大使馆和过境路线。”“拉杰强调,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所设立的第一所大使馆,是在纳巴泰首都佩特拉,而其时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在位于佩特拉的纳巴泰首都设立大使馆,承担埃及的所有纳巴泰人和居住在西奈半岛、迦南和尼罗河三角洲的人们(的对华贸易事宜),他们跋涉前往中国,并从那里带回商贸货物。”
部分相关原文截图(作者供图)
佩特拉是位于今日约旦境内的著名古城,按照报道中那位埃及学者的说法,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的成果之一,是西汉在佩特拉那里设立了大使馆,给有合法护照的纳巴泰人发签证。《汉书》好像漏记了这事儿?
《金字塔报》同很多阿拉伯主流媒体一样,近年以来高度重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充满赞美,但是喜欢夸大其实,甚至有无中生有之嫌。2019年4月27日,《金字塔报》发表长文《历史在发声——在马穆鲁克时代的历史学家笔下,埃及与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是如何呈现的?》(以下简称“历史在发声”),介绍元朝与马穆鲁克王朝之间的交流,汇集了多方领域埃及专家的观点。
结果,报道中,隶属开罗大学知识学系的高级编辑贾米尔博士介绍“伊历612年(1215年)成吉思汗对中国的宋王国”发动了强力进攻。这一笔再次证明,在伊斯兰世界,成吉思汗征服了“宋王国”即“中华帝国”,一直是“正史”的一环,被当做“历史真相”,即使学术界的严肃学者也深信不疑。
“历史在发声”一文截图(作者供图)
“历史在发声”充满激情:
“丝绸之路有能力为自己开辟文明的路线,那些路线植根于历史,它也有能力超越旧世界的地理界限,为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合作的未来描绘一幅光明的图景。”
并且如此介绍:
“这条历史性的道路从中国延伸到旧大陆(亚、非、欧),面对它的复兴,我们需要置身到历史的旅程中去,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间,那时中国人发明了丝绸制造业,其惊人的纺织和刺绣技艺使古代世界的人民感到震惊,以至于催动他们用黄金和宝石相交换。”
阿语媒体上的相关作者都清楚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希霍芬首先提出的概念,在中东,也有一种一致的观点:汉朝的武帝派将军张骞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建立了丝绸之路。但是,阿拉伯精英们并不肯拘泥于成说,他们往往认为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古远,而且绵延悠长。“历史在发声”便宣称其为持续了二千五百年以上的贸易路线。
半岛阿语官网也是在2019年上线的一篇《中国如何拓展对世界的主导》开篇则曰:
“三千年前,丝绸制造业开始启动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的道路。当然并不仅是丝绸,还有许多其他未经提及的产品,它们从中国及东亚运向中亚、北非和中欧,经过特定的道路,而后者自古以来即以‘丝绸之路’一称知名(原文确实如此)。”
掐指一算,那是西周时期!
回到“历史在发声”一文,关于元朝同马穆鲁克王朝的关系,文中有这样的介绍:
“艾尔迈格来兹在《君主国家赐赠的行为》一书中提及,埃及的一些马穆鲁克埃米尔(也可译成王子)本是来自中国,他们是以作为礼物的性质,由中国君主(赠送)给马穆鲁克的苏丹们,从而到来(埃及),而在埃及的埃米尔们当中,他们拥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埃及的国家(体制里)担任了重要职务,例如纳赛尔埃米尔即埃尔安(译者提示,这个名字不是阿拉伯或波斯发音,是奥斯曼也就是所谓土耳其/突厥语发音,与埃尔多安的拼写很接近)谢赫,他担任了苏丹国在沙姆的监察官,而沙姆其时在纳赛尔苏丹穆罕默德·本·加洛万治下。”
看得我一愣一愣的。只听说过送公主和亲,难道还有送王子和亲的?
丝绸之路帮助阿拉伯恢复文明自信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阿拉伯人非常蔑视,把他们的过去与现在描成一团黑。然而,丝绸之路的宏大叙事有别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史观,在丝路的往昔当中,阿拉伯人看到了先人的身影,看到了本地区在历史中曾经的重要位置。可以说,丝绸之路有助于阿拉伯世界恢复文明自信。
“历史在发声”的优美插图之一《马穆鲁克时代丝织地毯的售卖》(作者供图)
同时,古老的记忆一旦被唤醒,便显露出在欧洲史之外,人类有着更为丰富和广阔的风云往事,这使人对西方文明不再简单迷信。因此,新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丝绸之路爆发了极大的热情。
同样重要的是,那一地区的人们,尤其是精英群体,也很热衷“复兴丝绸之路”的想法,那意味着摆脱西方的控制,在非欧美中心的世界结构中获得发展繁荣的机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相关推荐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评论 9“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137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13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8“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
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
特朗普扬言:考虑2月1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特朗普罕见批普京
-
特朗普:你是金砖国家,该100%征税 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