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申活暖心春|又是一个不回家过年的春节,长护险护理员说:每一位叔叔阿姨都是我的家人
最后更新: 2023-01-26 19:12:52图说:熊传高为老人理发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清晨6:40,天刚蒙蒙亮,熊传高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骑上助动车出发了。他是宛心家政的一名长护险养老护理员,根据计划,每天都要为6位申请了“长护险”的高龄老人进行上门护理服务。尽管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但自从他从事家政行业以来,就因为身负责任不能返乡团聚,已经坚守岗位足足七年。
今年春节期间,以外来人员为绝对主力的家政服务人员留沪率相对往年明显降低,但“保刚需、保安全”仍是重中之重。171家家政公司成为春节保障工作的主力军,留沪家政员数量达50%及以上,为上海家庭带来全年无休的关爱和帮助。
坚守岗位,细心护理高龄老人
今天是大年初五,但对于熊传高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整个春节假期,他没有休息一天,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和他护理的老人们一起过年。
“叔叔,新年快乐!”天刚蒙蒙亮,他就赶到了第一户老人的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帮助老人起床。先慢慢扶他坐起来,给老人穿衣服,再喂两口温水。然后转移到轮椅上,推去卫生间,帮助他刷牙洗脸,涂上一些润肤露后,换到客厅开始喂早饭。因为老人腿脚不便,熊传高还会帮他按摩腿部,全程更是手不停、嘴不停。“老人一个人在家很寂寞,我尽量和他多聊聊天,让他一天的心情好起来。”
图说:给老人剪指甲
一小时的服务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熊传高和老人告别后,又骑上了助动车,赶赴下一位服务对象的家中。“我护理的6位老人,平均年龄是86岁,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爷爷已经99岁了。他们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瘫痪在床,离不开人。”他告诉记者,这些老人有的子女在国外,只有老两口独居在家,有的更是孤寡老人。
“别看他们的年纪大了,但对我却很客气很照顾。”熊传高说,小年夜和大年夜两天,他分别给6位老人洗了个热水澡,“几位叔叔不停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他们想说的话有很多,却说不出来,有这句谢谢你就足够了”。
同属宛心家政的护理员,四年没有回家过年的伏永兰也奔波在工作的路上,今天要去两位老人的家里。“中午先去给一位阿婆做午饭,准备烧个菜饭,放点切碎的青菜、肉糜和虾仁,烧得软烂一点,好消化。下午再去另一位老人那里,给她换尿布、擦身,再按摩按摩。”心细的她还会给老人煮上川贝雪梨水,甜滋滋的很好入口。“他们刚刚‘阳康’,痰多咳嗽多,喝点润肺止咳的梨水会舒服一些。”
以心换心,将老人视作家人
在旁人看来,给老人做护理,这活不仅又脏又累,而且不好干。但熊传高、伏永兰都说,相处时间长了,每位老人都是他们在上海的家人。
“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了,时间长了,就和这些老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当作自己的长辈。老人们离不开我,我得让他们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地过个年。”说到为什么年年坚守在春节的岗位上,两人的回答都很朴实。
图说:帮老人按摩
“我老家在湖北荆州,如果回家过年,大概有10来天顾不上老人。春节期间,一是很难调配人手,二是换了人照顾,方式方法总有不同,他们不习惯,留下来成为最好的选择。”熊传高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长护险护理员,两人加起来要照顾十几名老人,无论是讲责任还是论情感,都放不下。“特别是好几位老人刚刚‘阳康’,还在恢复期,他们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不会主动表达,要靠我们在日常护理中观察胃口、体温乃至于呼吸的变化,不能漏掉一点儿。”
因此,今年春节,熊家四口人散在了三个地方过年。夫妻二人在上海坚守岗位,女儿嫁在了老家,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工作的儿子则去女朋友家过年,只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里人才在视频通话中线上团聚。
伏永兰则把儿子从老家江苏盐城叫来,一家三口聚在老公的宿舍里。“我家虽然距离上海不远,但去一天、呆一天、回一天,也要离开三天。现在把儿子叫来过年,就两全其美了。”
留在上海的护理员们也感受到了公司送来的温暖。发放新春礼包,赠送免费电影票,还有组织小聚餐、小联欢,每一位“守沪者”都值得被这座城市温柔以待。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标签 爱申活暖心春- 原标题:过年|又是一个不回家过年的春节,长护险护理员说:每一位叔叔阿姨都是我的家人
- 责任编辑: 王桢 
-
“您前方还有4538桌,请耐心等候”
2023-01-26 16:56 节日谈 -
生活工作压力巨大,香港硕士移英半年后自杀
2023-01-26 16:08 -
点海鲜葱姜费占60%,当事餐厅回应
2023-01-26 14:43 -
外交部驻港公署正告美驻港总领事!
2023-01-26 13:40 香港 -
应急管理部调度泸定5.6级地震抢险救援工作
2023-01-26 11:32 地震 -
专家:本次泸定地震是去年9月5日6.8级地震余震
2023-01-26 10:55 地震 -
四川泸定5.6级地震:高速路网未发现异常,应急救援专用通道已开启
2023-01-26 10:55 地震 -
长三角铁路今日预计发送旅客173万人次,达春节假期以来最高峰
2023-01-26 08:53 春运来了 -
三星堆游客打架致文物打翻?官方通报
2023-01-26 08:17 -
西南大学回应“教授赵某与一博士生存在不正当关系”
2023-01-26 08:07 -
南方多地气温创今冬新低,今起弱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
2023-01-26 08:07 -
泸定凌晨发生多次地震,救援力量前往震中展开救援
2023-01-26 07:23 地震 -
游客称-15°C滞留黄山7小时,还有人夜困张家界山上?两景区回应
2023-01-25 21:53 节日谈 -
“这估计能吹一辈子吧!”
2023-01-25 20:39 -
影院设备故障不放《流浪地球2》,改放《满江红》?回应来了
2023-01-25 20:18 -
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冠感染情况
2023-01-25 18:41 抗疫进行时 -
国家消防救援局评测网红烟花“加特林”:严禁手持
2023-01-25 17:25 节日谈 -
客流高峰:黄山超2019年,三星堆连续三天门票售罄
2023-01-25 16:21 -
中央网信办:各大平台对25万余条谣言进行标记
2023-01-25 13:44 -
何大明:在中国做一名教育工作者让人非常激动
2023-01-25 13:35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评论 477又来碰瓷?美军炒作“解放军战机南海拦截” 评论 364河南南阳再回应“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 评论 306普京称莫斯科遭袭是恐怖主义,打击乌军事情报指挥部 评论 178发射前这一举动引外媒热议:展现了中国的自信 评论 174最新闻 Hot
-
“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
“中美需要真正的接触,安全经贸等纷争都是可解决的”
-
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
又来碰瓷?美军炒作“解放军战机南海拦截”
-
“这个世界受够了‘美国化’,要是中印能达成一致…”
-
欧洲与乌克兰正重拟“和平计划”,“以便争取中印等支持”
-
白宫表态
-
绍伊古:俄军明年多一艘核巡洋舰
-
布林肯催土耳其:希望在几周内解决
-
河南南阳再回应“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
-
“一枚俄导弹飞越了大半个波兰,凸显北约防空漏洞”
-
又来碰瓷!他败选都能赖上中国
-
普京称莫斯科遭袭是恐怖主义,打击乌军事情报指挥部
-
“世界在前进,美国就此掉队却一无所知”
-
发射前这一举动引外媒热议:展现了中国的自信
-
武契奇召见美英法德意大使:给你们孩子讲讲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