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保卫战”怎么打?最前线的他们说……
最后更新: 2022-06-17 15:13:38【观察者网 文/童黎 编辑/马雪 隆洋】“过去两个月,我每天都忙着和各种企业打电话,处理问题。这次疫情后,工作量又大了很多。”经营会计事务所十年的张女士透露。
受疫情冲击,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最受打击的,无疑就是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秤砣虽小压千斤,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的生死存亡,决定着这场“经济保卫战”的胜败。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共计6方面33项,多处惠及各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海“50条”、北京“45条”、浙江“38条”等地方实施方案先后公布,进一步保障政策落地。
“想让经济恢复,企业首先要‘活起来’。”观察者网近日采访几位制造业、餐饮业等小微商户及业内人士。从疫情管控、成本上涨、资金周转到招工复工,他们聊了各自面临的困境与自救。
他们振奋于国常会那句“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感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及时调整,一边回忆90年代末年轻人对制造业岗位的热情,一边呼吁政策“再快点,再大胆点”,期待着夏天带来的旺季。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希望纾困政策能再快点再大胆点”
颜先生,广东中山,从事制造业采购工作15年
我大学毕业后来广东,至今快15年了,现在在中山一家企业担任采购部门管理岗位,公司规模约50人,具体经营非标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备相关产品。
坦白讲,现在企业经营情况不是很好。这既有之前就存在的问题,也有疫情因素。
受访者供图
一方面,各种三角债务拖欠货款的问题日益严重,这点在制造业尤为明显。国内外客户订单的利润也在减少,人工、材料、管理等企业成本却在增加。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了解到一些企业所在的园区、厂区,现在居然还涨租金。
近几年国内制造业成本飙升,导致一些企业搬迁到东南亚等成本相对低的地区。而每撤出一家企业,无论外资还是中资,就等于它放弃了国内整个供应链,牵涉它的大小配套厂家和就业岗位。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产业升级,但我觉得这样的课题应该是自上而下,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制造业更关注“活下来”。
除了成本上涨外,我感觉近十年来,国内风气有漠视制造业的趋势。我记得1990年代末、2000年初,我来广东找这边打工的亲戚玩,人人对制造业抱着很大的热情和期望。我那些长辈不怕工作累,就怕不挣钱。在这样的努力下,一笔笔来自沿海地区的汇款,换来了内地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换来了如今95后和00后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那时候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对社会治安都有很大的贡献。
我知道会有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投身于高精尖产业,但中国人口庞大,不可能所有人都做这样的工作,而只有制造业,才能吸纳如此庞大的就业岗位,间接巩固社会治安。
这些是之前就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担心疫情反复,停工停产,导致一些展会取消,要么有隔离或核酸要求,不方便去外地拜访客户和到现场处理问题。不过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受访者供图
疫情发生几年来,中山各方面控制得比较好,算是把对经济的影响降了最低。但据我了解的新闻,一些地区也有“一刀切”的现象。已经6月了,一年过去了一半。只能说,企业太不容易了。
我支持“动态清零”政策,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相信国家会根据最新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我也有关注最近国常会及各地一系列纾困政策,用四个字来形容——欢欣鼓舞!尤其是听到会议指出的那句话——“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个人觉得太振奋人心了。
我能感觉到地方上正在落实这些政策,不过还是希望能再快点,再大胆点。
我觉得按照我们国家独有的体制优势,只要真的去执行了,这些措施一定能有效落地。就怕地方上前怕狼后怕虎,懒政,怕担责任,还在疫情防控中不能自拔。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疫情下的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促进与国外产业的竞争;形成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比如国家正在推行的职业教育,真正为制造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培养年轻人成熟的就业观。
制造业为我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希望越来越多人能重视制造业,重视它的环境、生存和需求。
“能理解防疫严,制造业招工是个难题”
龚先生,江苏无锡,经营传统机械制造厂约10年
我继承了父亲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有18个员工,主要做炼钢厂连铸机上的结晶器铜管及总成,属于细小领域的产品,去年产值刚过2000万。
厂里目前经营状况还可以,与去年相比,产值会有所减少。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国内炼钢厂,虽然2、3月份部分客户限产减产,但很多客户都是正常生产的。我自身的规模比较小,做几个客户就能生存,所以我们受疫情影响不是很大。
受访者供图
4月份的时候,常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入常通行证,但我所在的无锡只有白名单上的企业才能申请入锡通行证。那段时间无锡的供应链情况可以说很差,运费直接翻几倍。但从5月底开始,江苏这边车辆就不用查48小时核酸了,政策已经很实际了。
而且对于防疫严这件事,我完全能理解,因为我母亲就由于心脏问题抗拒打疫苗,如果像国外的做法,那是非常危险的。
除了疫情,从我自身经历来说,小微企业还面临着应收款问题、员工后继无人等几个难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童黎 
-
新衣、美食……最忙“出差三人组”Vlog太有爱了
2022-06-17 15:12 航空航天 -
台湾新增本土55187例,死亡154例
2022-06-17 15:06 抗疫进行时 -
需乘指定车辆、人车合影…想出唐山火车站“有点难”
2022-06-17 14:59 抗疫进行时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2-06-17 14:54 -
“死亡之海”建铁路,中国人做到了!
2022-06-17 14:31 -
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2022-06-17 12:04 中国航母 -
农业农村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
2022-06-17 10:30 聚焦三农 -
杨勇被追授“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2-06-17 09:35 -
31省份新增本土“23+41”
2022-06-17 09:15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2+2”,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2022-06-17 07:57 抗疫进行时 -
全国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或查验核酸证明
2022-06-17 07:08 抗疫进行时 -
广州从化出现龙卷风,暂无人员伤亡
2022-06-17 07:03 极端天气 -
兰州一化工企业车间爆炸:8人受伤,6人失联
2022-06-17 06:51 安全生产 -
广州从化区太平镇出现“龙卷风”,暂无发现人员伤亡
2022-06-16 23:06 极端天气 -
持续强降雨致江西73.3万人受灾,1人因溺水遇难
2022-06-16 22:52 极端天气 -
总投资5658亿元,上海32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2022-06-16 22:22 上海观察 -
马英九批朱立伦:共识是一定有的
2022-06-16 22:08 台湾 -
男子核酸超时被拒登机,中国民航报:航司无权“变通”
2022-06-16 21:34 -
高铁濮郑段将开通,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络构架落成
2022-06-16 20:10 高铁世纪
相关推荐 -
罕见!马斯克给特朗普“泼冷水” 评论 96“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评论 119“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149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23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罕见!马斯克给特朗普“泼冷水”
-
特朗普军方高官:台湾“失守”,美国人日子照样过
-
立陶宛怂恿“接着告中国”,欧盟挠头:真没证据啊…
-
“中国不再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取而代之”
-
“不和谈就制裁”?俄方回应特朗普威胁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
算不算纳粹礼?俄电视台:打码
-
特朗普重启“退群”,联合国公布美国欠款
-
宣布拆除前一天,韩国机场公社前社长在家中死亡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