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泉:以美国的水平,能很好应对的事儿,为何搞成这样…
最后更新: 2023-03-01 09:39:3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泉】
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到现在已经超过半个月了。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23日发布了初步调查报告,认为铁路轨道和机车操作人员都没有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车轮轴承快速过热,如果不是铁路监测系统发出警报信息太迟的话,该事故本来可以100%被避免。
从迄今为止披露出的事故现场信息来看,相关的善后工作只怕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也希望当地居民的生活能够尽快回复正常。现在针对现场处置措施是否适当,是否不应该采取可控焚烧的方式,以及是否会造成长期、大面积的环境和健康损害已经有很多报道,但美国相关公司、机构特别是联邦政府的一些貌似“反常”举动背后的原因则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就目前看来,这次事故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充分显现了美国经济金融化、政治利益集团化以及专业机构能力弱化和选战至上的政治文化,所谓“反常”举动其实都很“正常”。
第一个“反常”体现在这列火车上。首先,它特别长,一共有150节之多;其次,它特别危险,装载了大量易燃化学品;第三,它没有被归入“高危易燃类货车(high-hazard flammable train, HHFT),所以列车途经各地并没有得到事先通报,也就谈不上有什么预防措施。脱轨之后一段时间,现场应急人员也不知道车上到底装的是什么化学品,影响了处置速度和效果。[1]
一列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现场冒出浓烟。(美联社)
众所周知,美国的铁路基本都是私营企业所有,多拉快跑才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利润率。美国铁路从二百多年前开始修筑的时候,就通过发行债券承担起了金融功能,甚至一度在1873年的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了今天,美国铁路的金融功能并没有变,甚至比以前更显著了,几家最大的铁路公司全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之后,随着各种投资机构更多地购入铁路公司股票,华尔街对铁路行业的影响愈来愈大。仅通过股票回购和分红,铁路公司这些年就为投资者们提供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回报。[2]金融回报需要业绩支撑,在总运输业务量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各铁路公司只能从内部挖掘潜力。
首先是增加列车长度。从2008年到2017年,单列火车的长度增加了27%,很多时候达到惊人的近5公里长。[3]这次脱轨的列车短一些,但也达到了将近3公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更长更重的火车对线路和操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减少了安全冗余度。
但铁路公司采取的第二个重要挖潜措施偏偏是减少铁路工人。从2011到2021年,最大的7家铁路公司就总共消减了大约28%的雇员。[4]更少的员工意味着更长的工时和更高的备岗要求,周末无休成为常态。但一方面美国铁路员工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福利却没有提高。直到今天,美国铁路公司也不提供带薪病假,结果导致有的人休一天的无薪假去看医生就需要连续工作14天才能弥补。[5]很显然,过去10年华尔街的分红和铁路公司的利润无不都是建立在美国铁路工人劳动条件恶化的基础上。
除了内部挖潜,铁路公司作为一支重要的利益集团还加大了对联邦政府的游说力度。大约在10年之前,美国也有过一段危化品列车脱轨事故上升的时期,其中就包括2012年在新泽西州的一次事故,当时泄漏了大约90000公升的氯乙烯。[6]
作为应对,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决定加强对铁路运输的监管,提出的措施包括更严格的限速,更坚固的车皮,更现代化的刹车系统以及更全面的货物清单披露要求,方便列车途经地有备无患。在规则酝酿阶段,本拟涵盖包括氯乙烯在内的易燃有毒化学品。但最后因为化工行业等利益集团的游说,而没有获得通过。这大概就是这次列车沿途在第一时间并不清楚其中所载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原因。
脱轨事故现场(路透社)
不过当时联邦政府也不是没有斩获,通过的新规里包含了要求铁路公司给列车加装现代化刹车系统的规定。虽然连铁路公司自己也承认新刹车系统可以将刹车距离缩短60%,但考虑到新系统成本过于高昂,铁路公司最后选择通过向各类共和党竞选组织捐款600万美元的方法,成功推动特朗普废除了奥巴马时期通过的这一更新刹车的要求。[7]
由此可见,在维持金融回报高增长的压力下,铁路公司一方面提高单列火车的载货量,一方面减少人员和设备消耗,同时成功游说联邦政府放松监管要求。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重载危化品列车发生事故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下调今年销量目标,PICO:会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2023-02-28 21:57 观网财经-科创 -
出境机票搜索热度达疫情前八成,旅游业预计全年“持续回暖”
2023-02-28 21:3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提振消费,如何让老百姓挣到钱敢花钱
2023-02-28 20: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彭辉卸任中国中免法人、董事长,由推动转型免税李刚接任
2023-02-28 18:26 观网财经-消费 -
贾康:我为什么努力推动房地产税?好处太多了
2023-02-28 16:38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贾康:中国赤字率突破3%就要出大问题?不必太紧张
2023-02-28 16: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百度首席战略官余正钧离职,曾任首席财务官
2023-02-28 15:4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北京:明星虚假违法代言等记录向社会公开
2023-02-28 14:26 -
智能手机寒冬下,“贴牌王者”华勤技术拟主板上市
2023-02-28 14:09 观网财经-金融 -
2022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发布:GDP超121万亿,比上年增长3.0%
2023-02-28 09:46 中国经济 -
1.9万亿美元顺差,去哪儿了?
2023-02-28 08:30 观网财经-海外 -
中国如何重启中高速增长?首先要厘清这些误区
2023-02-28 07:28 中国经济 -
寒武纪去年亏损12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2023-02-27 22:2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考评的参考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宏观 -
京东百亿补贴,姗姗来迟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广电总局: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
2023-02-27 18:3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蔡昉:不必对人口负增长过于悲观
2023-02-27 17:46 观网财经-宏观 -
张燕生:美国500强企业老板灵魂发问,我这样回答他
2023-02-27 14:09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张燕生:玩具换土豆,中美之间为什么难进口高端产品?
2023-02-27 14:09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委员建议: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2023-02-27 14:02 2023两会
相关推荐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评论 14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评论 215为防中国芯片,美商务部长要求“加钱” 评论 214“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评论 86谈判陷入僵局,以总理:将继续开展行动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这场选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阴谋”?
-
为了明年国会选举,尹锡悦开“猛药”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
白宫敦促国会:打钱!不然乌克兰...
-
“以色列定居者威胁我们,不离开就会被杀”
-
“美国利用‘不成文规则’,强迫企业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册”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会回到石器时代”?气候大会上争议不断
-
“一艘美国军舰出于自卫开火”
-
以驻联合国代表抨击犹太裔索罗斯:可耻!
-
“美国防部称,我们的军火工业难以跟上中国步伐”
-
美国三位“中国通”发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
北约秘书长:要为来自乌克兰的坏消息做好准备
-
“芬兰希望得到中国帮助”
-
“英国直接不想还了”
-
“令人发指”!菲律宾总统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