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紫辰:血战上甘岭,志愿军为何连炊事班都这么能打?
最后更新: 2020-10-24 13:00:2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江紫辰】
70年前的10月19日,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
这是一场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战,是一场打出了我中华民族国魂的逆天之战。
他们在当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始终牢记自己的背后是祖国人民,没有忘记在开赴朝鲜战场之前的誓师大会上,他们曾立下的誓言: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与朝鲜军民团结一致,打败美国侵略者,为祖国争光!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勇气曾一度让敌人心惊胆战。长津湖边被风雪掩盖的志愿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战士,上甘岭上在炮弹轰炸下坚守坑道的志愿军第15军战士和之后英勇加入反击战的第12军战士……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战斗,为朝鲜战争的东线部分。(图源/维基百科)
在上甘岭一役中,美军是这么描述的:“正当第135团的1个加强营准备第四次冲锋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国军队的袭击部队穿过他们自己的大炮和迫击炮以及第一营最后救援的火力网,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步步逼近战壕,双方展开了一场白刃战……结果表明中国军队为了占据三角山高地(上甘岭高地)是愿意付出代价的,冒着重大的伤亡,他们阻击了第31团两个营的进攻。”
即便是后勤人员也一样能抗能打,像后来赫赫有名的“特功八连”,所在连队的炊事班战后也荣立一等功。为什么一个炊事班也能这么勇猛?还得先从他们所在的这个连说起: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第3营第8连。
“钢铁八连”,不一样的战斗炊事班
第134团第8连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警卫营第3连,素来以作战勇猛著称。当时连长给新兵训话:“咱八连是专拼硬仗的,谁胆小怕死站出来,咱给你另找个连队待。”
八连有史以来都是百分百地完成任务,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个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入朝作战后,该连也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沙五郎峙战斗中,几十分钟之内接连攻下了美军七个山头,打退敌人四次反扑,坚守住了阵地。
可以说,第8连是第45师的王牌连、拳头连。八连善战,“但凡用上8连,那都是较劲儿的仗,非打赢不可的仗。”在这样一个颇富传奇色彩连队中的炊事班,一样也是英勇善战、独树一帜。
第8连的炊事班在国内战争中曾立过五次集体功,入朝作战以后又立三等功两次。因为该班在当时异常艰苦的作战环境下想办法努力保证全连的生活,同时还出色地完成过多次战斗任务,故被大家称为“战斗炊事班”。
又因该班秉承了第8连一贯的优良传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仅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三年,从该班调出的同志就有团干一名、营干两名、连干三名、排干五名、班干五名,因此也被大家称为 “教导队”。
炊事班的战士们经常以此鼓励自己:“要保持光荣,发扬光荣。”班内计有班长史凤鸣(党员)、副班长王国富(党员)、炊事员杨继轩(党员)、张恒祥、李兴山、陈合山、李深玉、张玉林等八人。
上甘岭一役素有“人肉磨坊”之称。在四十三天的战役过程中,敌军共发射炮弹一百九十万余发,投掷炸弹一万余枚,平均每天发射炮弹四万余发,由此创造了“范弗利特弹药消耗”这一名词[1]。
上甘岭战役,美军称之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图为上甘岭战役后美军遗留下来的炮弹壳(资料图)
美军中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在朝鲜战场上缔造了知名的“范佛里特弹药量”(图源/维基百科)
从战斗开始到我军进行决定性反击之紧张阶段,敌人曾数次动用两个团以上的兵力进行整日连续冲锋,对597.9高地的主峰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天发射炮弹十万余发,使整个阵地土松一尺至两尺、顶厚八公尺的坚石坑道全部被摧毁。
我军就是这样与敌人在这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反复争夺29次,打退敌方一个排到一个营兵力的冲锋九百余次。
上甘岭面积约3.7平方公里,有12个阵地,0~11号,内有3大8小共11条坑道,30多个简易防炮洞。图为上甘岭战役期间敌我态势图(图源/中国军网)
在第134团第3营第8连坚守坑道战的时间里,8连炊事班的战士们除了做好炊事班的准备工作外,还用麻包片做了三副担架,白天抽空练习武器,晚上继续参加战斗演习。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经过班里研究组织了送饭组、担架组、运输组,明确各自的任务。
另外王国富、张恒祥、李兴山三人还自愿结合,组织了一个战斗反击组,准备到必要时一起参加战斗。他们还向七连炊事班提出挑战,“除完成炊事工作外,还要完成运输弹药、抢运伤员的任务,并随时把炊事班变成战斗班。”
- 原标题:江紫辰:血战上甘岭,以一敌十的志愿军炊事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相关推荐 -
中央财办副主任:有把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评论 25“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评论 131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评论 770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评论 184搅混水?美参联会主席称“伊朗能数月内造出核武” 评论 285最新闻 Hot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
台当局“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晨返台,“神情沉重”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
这场听证会引美TikTok网民众怒:让美国人显得好蠢
-
欧洲领导人正争相访华,“我们不能失去中国”
-
“今早,解放军军舰回呛台舰喊话”
-
耶伦声称:中俄想替换掉美元,但有难度
-
瑞信瑞银被曝遭美司法部调查:涉嫌帮俄寡头逃避制裁
-
穆迪警告:银行危机仍有外溢风险,美政府可能无法遏制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