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N:英国、加拿大和挪威不是气候问题上的典范,而是伪君子
最后更新: 2021-02-17 23:18:59【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除了眼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之外,从中长期来看,最为困扰世界各国的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比起一些国家正在努力解决气候问题,另一些国家则是“光说不干”,甚至还利用这一议题自我吹嘘。
2月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气候问题记者就撰文指出,尽管许多国家正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但它们却仍在大量生产化石燃料。在这其中,英国、加拿大和挪威“脱颖而出”,她直指这三国并非是自我标榜的“气候问题典范”,实则扮演着“气候问题伪君子”的角色。
文章将这几个国家在气候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负责行为摆上台面,比如它们钻着国际协议的“空子”,一边仍不断将本国化石燃料出口至别处排放,以此获取丰厚的经济收益,另一边则提出各种“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犹记得9年前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怒斥发达国家“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讲道理?!”。9年过去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CNN报道截图
这些“气候典范”,竟将排放转嫁他处
在CNN的这篇报道中,长期关注气候问题的记者伊万娜·科塔索娃(Ivana Kottasová)首先描述了一番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景象。
在奥斯陆,路灯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电能的,为节约能源,当周围无人时,这些智能灯就会自动变暗;不仅是首都,挪威的其他地方也为持有“绿色证书”而感到自豪,那里的公交系统也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大部分新车都是电动的。
然而,科塔索娃却认为,挪威这些引以为豪的环保创新,实际上是通过石油换来的。她表示,挪威除了是一个所谓的“气候问题典范”以外,还是一个主要的化石燃料出口国,并且这种情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文章还称,挪威并非是唯一一个一边吹嘘着“可持续发展”,一边又在催生气候变化因素的国家。
英国将在今年年底主办一场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可同时却又在计划新建一座煤矿;加拿大也是另一个自称是“气候问题典范”的国家,可却还在为看起来注定要失败的美加输油管道“拱心石”(Keystone XL)项目倾注心力和钱财。
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发言人曾给CNN发送过一封电子邮件,如此写道:“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是第一个以立法形式提出要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主要经济体。自1990年以来,我们的排放量已削减43%,是七国集团(G7)中最好的。”
对此,文章作者科塔索娃却直言,英国政府确实可以提出这些主张,因为根据国际协议,每个国家只对本国境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负责。这就意味着,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不必担心它们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世界其他地方燃烧后造成排放。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融化 图自社交媒体
长此以往,《巴黎协定》便是一纸空谈
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就如同温室里的玻璃吸收热量一样,这会导致气温的不断上升,进而导致出现更多极端天气、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说得再简单明了一些就是:我们所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多,温室效应也就越大。
2015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联合国195个成员国共同批准了《巴黎气候协定》,以取代《京都议定书》,期望能够共同遏阻全球变暖的趋势。
《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尽可能接近于工业化前水平的1.5℃之内。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需要在2020年至2030年间每年削减约6%的化石燃料产量。然而,目前的预测却是,这一数据将每年增长2%。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科学家普洛伊·阿查库尔维苏特(Ploy Achakulwisut)说:“为了保持在1.5℃之内,我们根本负担不起燃烧现有大部分化石燃料储备。”
CNN指出,根据气候科学家们的估计,在不突破1.5℃临界阈值的情况下,人类其实仍有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碳预算”。但去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了3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除非排放量开始快速下降,否则目标将无法达成。
文章指出,英国、加拿大和挪威三国看似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英加两国承诺到2050年在其领土上将碳排放量降至零,挪威则希望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可是“净零碳排放”就意味着,如果它们无法完全消除所有排放,可以通过在大气中除碳来弥补差值,比如多种植树木。
德国气候问题智库“新气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创始人尼科拉斯·霍恩(Niklas Höhne)指出,关注所谓“领土排放”的情况其实可以追溯到气候谈判的早期阶段,当时众人对此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协议,并没有涉及“出口排放”的问题。他坦言,这实际上并不完全合理。
根据挪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该国国内排放量达到5300万吨,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年的《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挪威2017年向国外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总排放量约为4.7亿吨。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欧盟“消协”突然对TikTok出手
2021-02-17 20:06 大公司 -
关于李文亮医生的这篇文章,中国使馆要求法媒全文刊登
2021-02-17 19:58 法国见闻 -
澳大利亚前游泳运动员涉毒被捕,曾获奥运银牌
2021-02-17 18:01 禁毒战争 -
印度对华释放重要信号?
2021-02-17 16:43 龙象之间 -
美国会预算办公室:2051年,美国负债将达GDP两倍
2021-02-17 15:44 美国经济 -
“拜登组了一支强硬的对华团队,但…”
2021-02-17 14:04 中美关系 -
中欧班列疫情中逆势而行,德国港口装卸量创新纪录
2021-02-17 13:26 -
英国亚马逊近4000员工被误告核酸阳性
2021-02-17 13: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布林肯:若美国不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会取而代之
2021-02-17 10:37 中美关系 -
风暴中的美国:至少23人丧生、疫苗接种中断
2021-02-17 10:26 极端天气 -
时隔1年,李雪主再次公开露面
2021-02-17 09:18 朝鲜现状 -
缅甸国家管理委:昂山素季等被扣押在安全地方,健康状况良好
2021-02-17 09:15 缅甸局势 -
约翰逊谈疫情源头提到武汉,我使馆回应
2021-02-17 08:03 中国外交 -
我大使:缅甸政局生变,中方事先并不知情
2021-02-17 07:47 缅甸局势 -
美国新增确诊61444例、死亡1545例
2021-02-17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英国发现另一种变异新冠病毒,超30例感染
2021-02-17 07:3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载人登月!俄罗斯准备这么干
2021-02-16 23:02 航空航天 -
遭遇冬季风暴后,得州批发电价飙升超10000%
2021-02-16 22:38 美国一梦 -
王毅同韩国新外长通话:反对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
2021-02-16 22:25 中国外交 -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迪拜酋长中文致贺
2021-02-16 22:09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评论 41“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评论 142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评论 315特朗普又“退群”,为中国创造机会? 评论 129“你被炒了!”首批名单出炉…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他想快意恩仇,实现帝国梦?返祖罢了”
-
算不算纳粹礼?俄电视台:打码
-
特朗普重启“退群”,联合国公布美国欠款
-
宣布拆除前一天,韩国机场公社前社长在家中死亡
-
“我们不投资,钱就会流向中国”
-
发币赚了几十亿美元?特朗普笑了笑...
-
“泰国总理将亲自来华作保证”
-
圣公会主教呼吁特朗普手下留情,共和党议员:把她驱逐出境
-
特朗普“随口一提”,韩国紧张了
-
“骄傲男孩”前首领出狱,呼吁特朗普“报复”
-
“过度关注多元化”,美国首位女性军种司令被特朗普解职
-
“当初你说要2000亿美元搞AI,现在我带来5000亿”
-
印度想让特朗普“息怒”:人我们接走,高抬贵手吧
-
鲁比奥刚换“新马甲”,就冲中国来
-
特朗普:马斯克愿买TikTok,我就支持
-
14次提及中国,“她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