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壮大 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如今,航天员队伍逐渐成长壮大,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航天员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见证航天员成长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飞上太空的第20个年头。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对首飞经历历历在目,他说这是中国人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更是整个载人工程全线迈出的伟大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实际上对于我当时飞行来讲,短短的一天时间,每一个片段对我来讲都是非常难忘的。比如当我们真的是第一时间能够去从舷窗看看外边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震撼。因为那个时候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从这个视角去看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不单单是我自己,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是全国人民去看。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这么精彩的一些片段,才有现在我们取得的这种辉煌成就,这种成就我想它反映了不是一个人去执行任务,也不是一个团队,更多的是一个工程或者国家的支撑。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如今,已经有十艘载人飞船、16名中国航天员造访太空,与此同时,中国也走出了一条自主培养与选拔航天员之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应该说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都是从最早地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成长起来的,逐步成长、逐步成熟。从航天员本身训练这个角度也是这样的。从最初我们一线的科学家、我们的工程师来上课,到现在成系统的理论教育,航天技术的训练到体能训练到心理训练等,都有了专业的队伍很规范地按照大纲来实施,应该说我们整个的培训更加科学,更加规划规范。
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根据任务规划,今后中国航天员将常态化值守空间站,每批航天员任务期为6个月,今年还将有2批6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这六名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大家知道咱们空间站去年建成之后,从空间站工程来讲,它进入了一个运营期,或者说常态化飞行。我们现在就制定了一个选拔的方案,在任务前一年到一年半就会选拔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和他的备份的航天员,现在我们基本上采取了两次任务一起选拔,再选拔备份的梯队,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训练和备份互相衔接,一次任务一次任务地叠加。所以大家也可以想象,我们现在肯定是已经选拔出了我们的今年的执行任务的乘组以及备份,这样有利于整个任务的执行。
杨利伟介绍,未来中国航天员的分工将越来越多元化,选拔的来源、种类和标准也进行了不小的调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从最初我们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来自空军的飞行员,到现在我们的航天员不单单来自飞行员,还有来自地方的大专院校、大学,还有来自科研机构,还有工程部门以及科学院,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第四批的航天员,还要面对港澳,这样从航天员的来源上也发生了很多不同的变化。从种类上,除了我们的驾驶员到工程师,还有载荷专家,现在我们的标准、训练的规章制度都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说应用期。当然我们工程现在也转入了空间站的运营期。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接下来工程总体将全面实施载人登月探测工程。
航天员 陈冬: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之付出。我也很幸运,能够把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投入载人航天工程,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我觉得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去探索更深的太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球就是我们下一个目标,我们所有人类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家园。
- 原标题: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壮大 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合理吗?美国裁定:AI制作图片不受版权保护
2023-02-24 16:46 -
科技部部长谈ChatGPT
2023-02-24 15:59 人工智能 -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
2023-02-24 13:49 航空航天 -
我国第三大口径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将落户帕米尔高原
2023-02-23 15:48 航空航天 -
性经验如何改变大脑内部状态?中国科学家获重要进展
2023-02-21 08:12 科技前沿 -
中国代表:反对借助人工智能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和霸权
2023-02-17 13:09 -
半导体基础研究匮乏,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2023-02-17 09:53 科技前沿 -
ChatGPT“狂飙”,如何“迎战”?怎样“问责”?
2023-02-15 15:10 人工智能 -
“中国复眼”二期开建,将实现对千万公里外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2023-02-14 13:06 科技前沿 -
世界首次3D打印大体量文物复制,云冈第3窟成功“分身”
2023-02-14 08:52 -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成立,支撑高海拔观测
2023-02-14 07:34 科技前沿 -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贺建奎再现身,对科研伦理避而不谈
2023-02-13 11:32 -
专访神舟总师:飞船被打穿怎么办?
2023-02-13 10:15 航空航天 -
高福团队:北京新冠疫情高峰未见新变异株
2023-02-09 15:12 抗疫进行时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2023-02-06 08:18 科技前沿 -
量子通信网络更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2023-02-05 11:11 -
“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
2023-02-04 07:22 中国精造 -
疫情三年,科学主义输了?技术进步了吗?
2023-02-03 07:19 -
西工大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试飞成功
2023-02-02 09:18 航空航天 -
“悟空”即将问世,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亮相
2023-02-01 13:44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拜登小人之心:中俄当然愿意看到美国陷进去 评论 161英伟达直说了:美国打着“反华”幌子下黑手,只会反噬 评论 133马来西亚:来了,中国投资! 评论 134眼红了:对于美国这么个超级大国来说,不可接受… 评论 189最新闻 Hot
-
美国网友一边抗议一边冲小红书一边告别:我会像复联中那样…
-
“成为美国人?不稀罕”
-
最后一周,特朗普班子“拉清单”
-
美国钢企CEO疯狂吐槽:日本更邪恶,把中企教坏了
-
特朗普再表态:我能赢它有功,再等等看
-
“即使人生能够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成为苏联间谍”
-
敏感时刻,他要来中国
-
沙利文又泼脏水:中国这么做很危险,特朗普得盯着点
-
拜登小人之心:中俄当然愿意看到美国陷进去
-
“美国再不加把劲,这1750亿美元就都朝中国去了…”
-
英伟达直说了:美国打着“反华”幌子下黑手,只会反噬
-
马斯克改变特朗普对华态度?中国学者提到美国炸日本…
-
特朗普:就职后就见
-
“中国已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特朗普反倒是‘法宝’”
-
懂中文、涉华履历丰富…中美“科技战”关键人选,特朗普属意他?
-
停火谈判取得突破,“已向以色列和哈马斯递交最终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