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丽芬:“在农村挣一万元要多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黄丽芬】
近日,一条名为“在农村挣一万元要多久”的短视频引起网友的广泛转发与讨论。视频中的老人纷纷表示,“四五个月挣不下一万块钱”“我一辈子也挣不下一万块钱”“运气不好了,三年都挣不下一万块钱”“种地的农民,年份好了,一年挣个万把块钱就挺好了”等等。
视频采访截图
网友的反应也分为好几种:有的感慨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的贫困问题;有的强调视频展示的都是大西北老人的情况,而南方老人经济条件很好;有的指出平时没钱,但在儿子结婚时往往能拿出一大笔钱;还有的表示要提前存钱做好养老准备。
综合起来,网友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在村老人的收入及区域差异问题、在村老人的消费与生活情况,以及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收入结构
因为市场机会、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等因素的差别,在村老人的收入情况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可以粗略将之分为两种:普通农业型村庄的老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老人,后者包括东部沿海工业型村庄的老人和中西部城郊农村的老人。整体而言,普通农业型村庄的老人收入较低,主要依靠土地实现自养,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增收渠道较多,在自养之外,还有较大余力向子代输送资源,是家庭中较活跃的生产者。
首先看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收入情况。
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收入包括四个板块:农业种植、新农保、零工和子女孝敬。
在农业种植方面,只有少数身体条件较好且家庭压力较大的老人通过自发流转,种植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的土地,大多数老人只种自家承包地。
调研发现,无论是北方种植小麦和玉米,还是南方种植水稻,刨去农药化肥种子、机耕机收等支出后,在不计算老人劳动成本且年成较好的前提下,平均下来年纯收益是400-600元/亩。在“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五亩”的背景下,即使将所有收成全部变现,也只有三四千元;如果再去掉老人自己、家禽和家畜的口粮,老人每年卖粮食的收入也就只剩2000多元。而年成不好的时候,农业收获可能只够自己吃,能变卖的余粮并不多。
资料图来源:司法局供销联社
问题是,在村庄严重空心化的背景下,不少农村田地因机耕道缺少或损坏、用水用电不方便等原因导致种地不方便,只能季节性撂荒或完全撂荒,这进一步削弱了在村老人的收入空间。另外,近年各种原因导致的农资价格上涨,尤其是俄乌战争导致的肥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降低了老人的种地收入。
即使同样是农业型地区,因为区域性资源禀赋的差异,老人收入也具有明显差异。
一方面是机耕方便程度带来的可耕种面积的差异。平原地区的老人,因为机耕机收特别方便,种地对体力要求不高,因而种地热情比较高;丘陵和山区的老人,只能部分使用小型机械,种地对体力要求较高,只能放弃那些离家较远或交通不方便的土地。因而平原地区老人的种地收入普遍高于丘陵和山区老人。
另一方面,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区老人可以通过果树、茶树等经济林获得部分收入;水网密布的地区,如江汉平原,老人可以通过摸鱼捞虾赚点小钱。但总体而言,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农业种植收入加上“山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
在新农保收入方面,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新农保收入为100-150元/月,全年收入不到2000元。虽然近几年各地政府在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新农保水平,但总体上涨幅度不大。在取用新农保时,只有极少数老人是按月支取的,更多是一年支取一两次。
在零工收入方面,普通农业型村庄打零工机会不多,且很不稳定。
调研发现,到了50岁左右,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在大市场的务工机会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这些中老年劳动力就慢慢从大城市退回县城,再退回乡村,依托乡村零工市场获取少量现金收入。
乡村的零工种类包括自建房用工、农业用工、村庄建设用工、红白事用工等,虽然种类较多,但每种用工量并不大,整体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零工一般按天计费,平均每天60-150元不等。因为零工机会实在太少,有的农村甚至出现老人为打零工而送礼的现象。
整体而言,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的零工年收入也只有2000元左右,甚至还有不少老人完全没有零工收入。
在子女孝敬方面,大多数老人在生日和过年时能够收到子女的心意,除现金外,还有衣服鞋袜、米面粮油、保健品营养品等。但总的来说,子女孝敬钱并不多,大多数老人能收到一两千元,只有少数老人能收到5000元及以上。不少老人们都表示,“子女压力也大,表表心意就可以了,给多了也不会要。”
综上,就像短视频中显示的,除了流转大户、有手艺的匠人等,普通农业型村庄的在村老人挣一万元确实很不容易,平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在村老人较为普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郭树清: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
2022-12-14 07:59 观网财经-金融 -
戴口罩导致肺结节?残留环氧乙烷致癌?科技日报:谣传
2022-12-14 07:04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在北京调研: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
2022-12-14 06:50 抗疫进行时 -
家有老人的必看!疫情期间,老年人如何加强个人防护?
2022-12-13 23:41 健康中国 -
加强新冠防护 孕产妇要注意哪些问题?专家解答→【科学防疫小贴士】(3)
2022-12-13 23:21 健康中国 -
居家隔离,这些事一定要做好!【科学防疫小贴士】(2)
2022-12-13 23:07 健康中国 -
居家健康监测,这些事一定要做好!【科学防疫小贴士】(1)
2022-12-13 22:55 健康中国 -
孕产妇如果感染新冠病毒该怎么应对?对胎儿有影响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科学防疫小贴士】(24)
2022-12-13 22:17 健康中国 -
叮当快药“有药不卖”?相关部门已介入
2022-12-13 21:38 抗疫进行时 -
1药网回应卖辉瑞新冠口服药:并非网售
2022-12-13 21:07 抗疫进行时 -
中国信通院:已删除行程卡相关所有数据
2022-12-13 20:50 抗疫进行时 -
健康码要作废了?官方辟谣!
2022-12-13 20:47 抗疫进行时 -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第一版)【科学防疫小贴士】(21)
2022-12-13 19:38 健康中国 -
大陆对台湾食品企业注册采取歧视待遇?国台办回应
2022-12-13 19:28 两岸关系 -
北京恢复跨省团队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2022-12-13 17:55 抗疫进行时 -
于志刚羁押期间死亡,受贿案依法裁定终止审理
2022-12-13 17:55 疑案追踪 -
辉瑞新冠口服药开启网售,定价2980元/盒
2022-12-13 17:14 抗疫进行时 -
国家邮政局:末端投递压力较大
2022-12-13 15:49 -
“南北方变异毒株略有不同,北方病情略重”
2022-12-13 15:45 抗疫进行时 -
明日起,自香港前往内地和澳门无须在口岸进行核酸检测
2022-12-13 15:39 香港
相关推荐 -
三部门就惩治网暴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情况应从重处罚! 评论 284美媒称中国要在古巴建间谍基地 美国古巴同时辟谣 评论 271中国代表质问三国:岂有此理! 评论 205“莫迪‘印度制造’雄心,要通过中国实现” 评论 349“先请问美大使,美政府为何忘恩负义?” 评论 322最新闻 Hot
-
三部门就惩治网暴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情况应从重处罚!
-
布林肯在沙特称:没让任何人在中美间选边站,但是…
-
欧盟达成“历史性”协议,违者按人头罚款15.4万以“充公”
-
为向国会要钱,美助理防长炒作“中国核威胁”
-
“澳将先接收两艘美军现役核潜艇,然后购买一艘新潜艇”
-
“沙特脸上笑嘻嘻,私下曾威胁让美国‘大出血’”
-
亚裔考生“美国高考”几乎拿下满分,被六大名校拒之门外
-
拒绝被引渡到美国,阿桑奇在英发起“最后一搏”
-
美英签署“大西洋宣言”,妄称“中国占西方便宜”
-
到底邀不邀请中国?
-
又盯上中国无人机了
-
德国果然成了欧元区的“害群之马”
-
继众议院后,美参议院也要给中国戴“发达国家”帽子?
-
美媒称中国要在古巴建间谍基地 美国古巴同时辟谣
-
朔尔茨:我们决心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但…
-
特朗普又要被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