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慧萍:今后想谈欧洲事务,该打谁的电话?
观察者网:这好像又可以呼应前面谈到的谁来引领欧洲的问题。基辛格有句话“你想谈欧洲事务,应该打谁的电话”,答案恐怕就是默克尔。现在一方面德国不定,而明天又有法国大选,如果未来德法两国的政治领导人的掌控力都不如默克尔和马克龙,欧盟会面临什么问题?
伍慧萍:其实哪怕是在默克尔时代,想要了解欧洲问题,光打默克尔的电话也是不够的,还要看以法国为首的南欧国家的态度,还有欧委会、欧洲议会的立场,这些因素在欧盟的决策环节里面都会各自发挥作用。欧盟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多层级治理体系,是结构性问题,而且说到底欧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虽然现在它们也在说欧洲主权、欧洲战略自主,但事实上没有一个政府,也不可能有一个政治人物可以拍板、可以完全掌控局势,只靠一个电话是不现实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像默克尔这样比较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退出之后,短期内还看不到哪个欧洲国家能有一位跟她实力相当的领导人。比如,马克龙本身的政治前途未定,法国明年也要大选,再比如德拉吉,意大利内政历来不够稳定,不可避免要内顾本国。所以,我们以后跟欧洲打交道肯定会更复杂,要打很多电话,而且这种状况恐怕不是短期现象。
观察者网:换句话说,我们在观察中欧关系时需要关注的要素更多了,以前可以着重观察德法的立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牵头商谈争议,制衡内部关系,但以后可能一些细小的水花也会搅动一池春水。
伍慧萍:确实,要对欧洲的议会、政治动向、民间舆论等等增进了解,需要一个更全面整体性的研究。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都知道元首外交很重要,但另一方面议会外交也要做。以后还要加强经济、气候、科技层面的外交,包括民心工程,这些方面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我们现在也开始关注西方的世代变革,民众的社会思潮怎么变,比如西方的年轻人怎样认知中国,对他们的研究和关注更加全方位。
观察者网:现在我们要在欧洲议会里面开展一些外交工作,困难大吗?
伍慧萍:有一定的难度,议会当中抱有意识形态成见和敌视态度的议员不少,沟通比较困难。但是像台湾地区的一些人很活跃,和欧洲各级议会的议员接触比较多。
观察者网:您提到的这种情况恐怕还不仅仅是在欧洲,比如在美国,有些异见人士或港台地区的人,借助一些反华议员在国会提出各种提案来影响对华政策等等,在这些方面对我们其实是很不利的。
伍慧萍:确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是应当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具体运作。很多时候你想真正做成事的话,还是要先搞清楚它内部的运作程序。无论是欧洲议会还是其他各国议会里面的议员,大部分人的意识形态色彩还是比较浓的,也不可能每个人对中国有深刻了解,反华的也不少。绝大多数议员都是自己选区直选出来的,一般来讲议员都认为自己是民意代表,在与中国对话的时候会更多地强调自己的价值观。
观察者网:是的,通常我们会观察这个议员是从哪个选区出来的,这个选区有什么经贸利益是与我们有关系的,也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做工作,但现在好像这种经济性因素也有很大不确定性或是逐渐降低?
伍慧萍:他们在三权分立之下,政府可以尽量慢慢地跟你搞好关系,但需要对选民交代的一些东西可以放在议会层面。他们可以有各种说辞,可以说这不代表我的立场,但是我也管不了他们,类似的手段还是比较多的。
但另一方面,现在在经济领域,德国对中国的基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我们一直说“政冷经热”,政客里面反华的会多一些,但经济界因为有基本利益摆在那,所以会有一种印象就是中欧关系的基本盘是经济,不会脱钩。然而事实是,德国经济界现在对中国也非常警惕。
很大原因还是竞争性的一面变强了。德国一度是出口世界冠军,后来被中国赶超,最近一段时间,就连在德国一贯擅长的机械制造领域也被中国赶超。如果说过去中德之间更多的是互补性,但现在同质竞争的趋势在上升。欧洲目前对中国有三重定位,即经济合作者、竞争者和体制对手,体制对手的提法是新的,而提出这个新定位的就是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这意味着经济界也越来越多地强调地缘政治,主要是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威胁上升了。
德国联邦工业协会(BDI)主席鲁斯武姆欢迎默克尔总理致辞 图自AP
观察者网:像前几年中德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合作还是比较广泛的,中企也收购了一些知名德国企业,不知近两年在这些数据上有没有变化?
伍慧萍:这几年中企“走出去”的业务受限非常多,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企大量收购,让不少人觉得中国要“买空欧洲”,担心自身的关键技术转手流失。所以德国和欧洲的外资审查规则越来越严格,关键在于一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担心中方窃取技术和核心技术,所以对这些问题就越来越敏感。这体现出欧洲人心态逐渐失衡,焦虑感在上升。
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华的总体基调应该会趋向强硬,包括对华保护主义、价值观的比重显然在上升,更加希望在具体事务上与美国加强协调,同时也会更加强调欧洲采取对华统一立场。
与此同时,还应当看到中德关系中不变的方面,德国主要政党在对华政策上都采取双重战略,一方面强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忽视默克尔时代的经贸利益考量,中德关系中的务实路线仍然会延续下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数超70万
2021-10-02 09:07 美国一梦 -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新冠检测呈阳性
2021-10-02 07: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驻英使领馆派员慰问谢菲尔德大学遇袭中国留学生
2021-10-02 07:21 不列颠 -
美国新增确诊119593例、死亡3131例
2021-10-02 07: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为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欧盟计划投17亿欧元
2021-10-01 20:57 能源战略 -
秦刚:中美正寻找新相处之道
2021-10-01 19:41 中美关系 -
埃塞俄比亚驱逐7名联合国官员,古特雷斯:震惊
2021-10-01 17:34 非洲之窗 -
跨境电商巨头Shein风靡欧美,能褪去中国底色吗?
2021-10-01 15:50 时尚 -
果然,欧澳自贸协定谈判停滞
2021-10-01 15:25 欧洲乱局 -
联合国维和摊款,中国已到位
2021-10-01 14:38 -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馆,习近平作视频致辞
2021-10-01 14:02 观察者头条 -
花滑王子羽生结弦的日本粉丝拜托中国观众一件事,大使馆回应
2021-10-01 13:42 北京冬奥会 -
澳大利亚宣布承认科兴疫苗
2021-10-01 12:49 -
28万亿美元债务天花板成僵局,耶伦有个大胆想法
2021-10-01 11:35 美国政治 -
莫里森:中国可成为“四方安全对话”合作伙伴,但…
2021-10-01 11:16 -
美国发来国庆祝贺,比往年多了一句
2021-10-01 10:05 观察者头条 -
中方在联大正告欧盟、加拿大
2021-10-01 09:28 -
美商务部施压中国购买波音飞机
2021-10-01 09:19 中美关系 -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新型防空导弹
2021-10-01 08:15 朝鲜现状 -
美国新增确诊107075例、死亡1801例
2021-10-01 08: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