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妮妮:“精准科学防控”的日本,为何仍被疫情逼到了角落?
最后更新: 2022-04-13 11:46:1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妮妮】
之前已经写过一些对日本新冠防疫政策与效果的观察,一直的感觉就是,尽管日本的感染规模小于其它欧美发达国家,这得益于日本社会的卫生习惯、平时的社交距离感,以及(大中型企业)远程办公条件的相对完备等多种因素。但并不等于日本的防疫压力更小。
新冠疫情造成的医疗资源紧张、重症与死亡案例,以及感染人数、传播范围至今居高不下,经济复苏受到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要无视房间里的大象,除非有其它惊天动地的的议题。但由于经济至上,加上对外关系上的诸多限制,每届日本政府能够选择的治理议题范围要显著小于其它欧美发达国家。而且,没有研发出自己的国产疫苗,也是日本疫情的一大变数。
因此,日本政府以及一些新冠感染数量庞大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东京、大阪两个大都市及其周边区域,还有美军众多的冲绳县——也不可能放弃“防疫”这个议题。换言之,日本现在的确没有“躺平”,确实还是在努力尝试精准防控的政策。之所以很多读者误以为它已经躺下,主要是因为感染数字越来越高的原因。
根据NHK此前的报道,美军称根本没必要查明是否对“驻军区域附近的感染加剧”承担责任。
根据日本公共卫生部门的统计,日本的疫情从2020年3月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次爆发(日本俗称为“第N波”)。“第六波”在2022年3月下旬结束,但进入4月后,由于奥密克戎株新成员BA.2的出现,公卫部门开始提醒民众注意“第七波”的到来。而自从2020年5月的“第一波”结束后,日本已经开始摸索,用“科学的方法”与新冠“共存”。
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从2020年到现在,日本的“共存”方法及其效果。是否有参考意义,有什么参考意义,就请读者自行判断吧。
“第一波”发生在2020年3月到5月间。由于日本曾经成功回避了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冲击,所以一开始日本的目标是“清零”。他们先是针对中国游客与归国日侨进行隔离,但很快发现无效——是因为撤侨的程序有问题,还是因为被非中国的地区输入,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后来又发生横滨游轮事件,感染人数开始攀升,在4月11日达到了全国720人感染的“第一波”最高单日纪录。此时的日本仍然没有放弃,于4月7日开始宣布进入“紧急事态”,主旨是将R0压到1以下,提出了将人之间的接触减少“最低7成,努力达到8成”的目标。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半强制性地要求餐饮店和各种聚集性娱乐场所临时歇业,要求各种大型演艺活动中止或者延期。
所以在“第一波”的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了日本城市静谧的样子,以及日本政府想要阻断病毒传播的初心。但是,我在当时的评论中也谈到过,“紧急状态宣言”是一个原则,它底下并没有有效的部门、地区与官民协调。民众、社区自治组织和地方政府应对的能力和意愿并不一致。有人应付,有人紧张,有人轻松写意,有人牺牲重大。一个方面好不容易堵起来的窟窿,在另一个地方又漏掉。
长此以往,是对意志的消磨。最后,在“紧急状态宣言”没有可量化的明显效果,而民众已经倍感疲劳的时候,感染数却突然下去了。因为天气暖和了起来。
然而,进入7月,温度上升,“第二波”又开始了。2020年8月7日,单日1605人感染是第二波的顶点。而这个时候日本已经不可能再组织起“清零”的行动了,防疫措施只能退而求其次转向“精准防控”。
2020年7月3日,行人在日本东京戴口罩出行。 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专家和决策者经过研判,认为挤满餐饮店和卡拉OK等娱乐设施的繁华商业街,以及大型文体娱乐活动,是导致“聚集感染”的主要源头,由此开始围绕这些设施制定政策,这个“精准防控”的路线一路持续至今,当然在具体的手段方法上也不断地完善。对于餐饮店与娱乐场所,“第二波”时主要是非强制性地希望营业者自主缩短营业时间。
但到2020年11月到3月间的“第三波”袭来,感染人数再度猛增。政府第二次发动“紧急状态宣言”。特别增加了精准的措施,要求餐饮店只能开放到夜间8点,并只能在夜间7点前卖酒。同时,还修改了《应对新冠特别措施法》,增加了对违反防疫行为的相关处罚条例——但因为处罚额度不高且执法有困难,实质上也仍然是“半强制”的。
接着,在2021年3月到5月间的“第四波”,日本的精准防控措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可见日本政府与相关公卫组织的确没有“躺平”。
这一次,日本设计了“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体制。其主旨是,综合感染数字变化趋势、疫苗接种情况、各地政府资源等多种数据,进行“科学”的研判,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采取相对低烈度的缓和措施,争取压平感染曲线,以避免在严重爆发时再采取“紧急状态宣言”这种非常手段。
“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餐饮店等营业场所缩短营业时间至夜间8点,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知事可对不服从者处以2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同时对积极响应的营业者提供补助;大型文体活动限制5000人上限,同时容纳人数不得超过空间上限的50%;督促养老设施至少两周实施一次病毒检测;呼吁企业推广远程办公。
在出台“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体制后,日本也进一步建立了精确的新冠防疫的五级应对体制:
0级——标准为无新感染者出现——应对措施是基本措施(如日常戴口罩、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和促进疫苗接种。
1级——日常的医疗资源可以应对——措施同0级。
2级——出现病例增多的的倾向,需要增加传染病床——在出现问题的特定区域内实行“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地方与基层保健所强化功能机制;阶段性地保障医院床位。
3级——新冠病例挤占其它医疗资源——采取“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或者“紧急状态宣言”体制;对餐饮店和文体活动进行进一步限制;组织集中检测与疫苗接种。
4级——新冠病例严重挤占其它医疗资源——适用法律中的“医疗灾害”规定,由国家层面对地方调配资源。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美国再将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
2022-04-13 10:01 股市 -
大公司早报 | 康师傅老坛酸菜面重新上架 小鹏汽车回应条款侵权
2022-04-13 09:08 大公司 -
媒体:稳定住房消费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
2022-04-13 08:52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1981年来最严重通胀,外媒称:与中俄有关
2022-04-12 21:21 观网财经-海外 -
即将双重上市的知乎还硬核吗?
2022-04-12 19:5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小鹏车主使用辅助驾驶撞车,究竟谁来背锅?
2022-04-12 19:11 观网财经-汽车 -
上海公布首批“三区”人口数,封控区涉及1501万人
2022-04-12 18:18 抗疫进行时 -
游戏版号重启,中概游戏股集体拉升
2022-04-12 17: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酵母超标60倍,“酸奶中的爱马仕”又翻车了
2022-04-12 16:43 观网财经-消费 -
市值蒸发近3000亿后,顺丰一季度翻盘扭亏为盈
2022-04-12 16:28 观网财经-消费 -
拜登新任首席抗疫官员:从一开始,美国确诊人数就少计漏记
2022-04-12 15:39 美国一梦 -
果链龙头市值3个月蒸发近1700亿,实控人坐不住进场“抄底”?
2022-04-12 15:17 观网财经-科创 -
动力电池涨价潮中,腾讯投资锂电独角兽
2022-04-12 15:10 观网财经-汽车 -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专家:预计外资不会大规模流出
2022-04-12 12:31 观网财经-金融 -
天津:父母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子女购房
2022-04-12 12:24 观网财经-房产 -
是推特的两倍?机构:TikTok今年广告收入或逾110亿美元
2022-04-12 11: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南京已有两区外地户籍可直接购房
2022-04-12 11:19 观网财经-房产 -
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2022-04-12 10:09 观网财经-金融 -
三部门:鼓励大股东等在股票大跌时增持股票
2022-04-12 10:07 观网财经-金融 -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时隔近12年再次倒挂
2022-04-12 09:31
相关推荐 -
中欧投资协定短期内会解冻吗?我大使回应 评论 71长江口“造出”两个横沙岛大的“海上良田” 评论 169马斯克等千人呼吁暂停训练高级AI 评论 306美媒反思:美国最热门APP前5名,中国为何占了4个? 评论 274他回击拜登:以色列是主权国家,不会屈服于外力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中欧投资协定短期内会解冻吗?我大使回应
-
洪都拉斯总统近期将访华,其女儿已随外长参访北京
-
洪副外长:建交目标是互惠互利,不是中国要“供养”我们
-
凶手这个身份,让美国吵成一锅粥
-
沙特向加入上合组织又迈进一步
-
长江口“造出”两个横沙岛大的“海上良田”
-
关于大国竞争,他提到“澶渊之盟”
-
“中国从来不逼我们选边站,希望西方也能做到”
-
新加坡部长反对“香港衰退论”:我们不是经济对手
-
他回应美媒:我有权热爱我们的文化,我为什么不能爱国?
-
马斯克等千人呼吁暂停训练高级AI
-
“中国实际取代了美国这一地位,但方式大有不同”
-
“我跟菲律宾学生讲1977年的中国,再让他们亲眼对比当下”
-
“都当澳门是旅游博彩城市,其实30年前就搞集成电路设计”
-
“除了中国,恐怕很难有哪个国家最高层这么重视科研前沿”
-
“美国成欧洲最大原油供应国,如愿取代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