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伟:扶不起的法国人,马克龙尽力了
最后更新: 2023-03-25 16:45:4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学伟】
有几个月了吧,法国的街头和议会里,为退休制改革一直不停喧闹。最终还是靠动用宪法第49.3款,不经议会投票再押上政府责任,直接通过这个法案。街上马上又闹得呜呼哀哉。虽然弹劾案以9票的微弱差距未能通过,但民众并未认栽,街头抗议继续如火如荼。
从马克龙3月22日的发言看,政府不会低头。至于上诉宪法委员会?看过往,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最后总统的签署?那不用说。
更详尽的事态发展,这里都不谈。笔者就是想背景式地描述一下法国的国民性,看看法国这场争拗何以走到如此不可开交的地步,最后再谈谈法国的政治前程。
地球人都知道,爱游行罢工(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烟火冲天打砸抢级别的),和爱度假一样,是法国人的两个标签。
法国的福利优厚,劳动轻松,世所共知。而部分法国人在街头不断游行时,表现得似乎他们是世界上,至少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遭受痛苦剥削的一群人。本人在此,深不以为然。
3月17日,反对养老金改革的示威者在巴黎协和广场焚烧马克龙的真人大小立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为他们在游行示威时,从来不会提自己拥有全世界罕有的35小时周工作制和每年5周的带薪假。前总统萨科齐提倡过的“多干活多挣钱“(Travail plus, gagner plus.)”,为太多的法国人所不屑。“少干活多挣钱”、“不干活也挣钱”似乎才是法国的时尚。“共体时艰”这样的词,在法国的词典中似乎没有。太多的法国人好像真的不明白,只有像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的人民那样认真、努力工作,法国才有出路?
去打听一下法国那些独立劳动者,比如出租车司机、小店主,问问他们每周要工作多少个小时?每年又度过多少假期?你会赫然发现,他们与那些工薪劳动者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度。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但凡这类争取福利的游行,都是清一色的法国人参加。无论哪里来的移民,都极少参与。当然,依惯例,到了最后的打砸抢阶段,那就是以一些特定的族群为主体了。
想要那么多的福利,钱肯定不够,怎么办?那些人总是想着可以问富人要钱,比如巨富税。这个情况有点复杂,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国家不收这项税,比如德国、英国和美国,如果只有法国收而且收得高,就会降低富人投资愿望,激发资本外逃。那些聪明的大脑也会向外流失,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可能会让法国的税基缩小,长远来看并不合算。而且根据测算,这样收上来的钱,其实数量远不及退休制改革后产生的多,毕竟要缴大笔巨富税的人是有限的。
相反地,各种慷慨的福利会吸引各地的穷人蜂拥而进,让法国的福利体系不堪重负。而那些能创造财富的勤劳人则会被这类政策排挤出境,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那些用种种办法鼓励勤劳致富不养懒汉的国家如瑞士就像聚宝盆,留下的都是精英。
说句扎心但真实的话:对富人越苛刻,富人就会越少。对穷人太好,穷人就会太多。
笔者一直很遗憾法国怎么没有一个与美国类似的技术移民政策。靠着这个政策,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吸收了主要来自亚洲的数百万科技人才,造就了西海岸硅谷的辉煌,为美国延寿50年。
法国的国民性还有过于激情四射的一面,所以才有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230年间的五个共和国,两个帝制和两个复辟王朝。而英国则自1688年光荣革命330年以来,一直都是一脉相承,从无革命的君主立宪。
法国的统治阶层甚至老板集体也的确不善和不爱妥协,有人说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至于现在的马克龙,此次也是一退再退。比如改革后要很多年才能实现的退休年龄,也从原本拟议的65岁降到64岁,并没有像欧洲其它国家目前的平均值看齐,更不用说将来了。
希拉克似乎是法国最后一位有父亲形象的总统。至此以后,大体一蟹不如一蟹。现在的马克龙总统怎么着也比奥朗德强,算是逆转了这个趋势。只是他太年轻,大家就只能称他为小马哥,天然就失去了好些敬重。
马克龙指示强行通过退休改革法案,法国各地爆发罢工浪潮
大家都知道,西方现在通行的政治制度是代议民主制。说它是民主,是因为人民的确可以通过定期的选举来选举议员甚至总统,从而主导政治运行的大方向。说它是代议制,因为一般而言人民并不能直接决定事项,基本都是由行政长官和议员们代劳的,除非是就一些最重大的问题举行公投。
笔者必须承认,代议制是一个聪明的主意。因为那些立宪者也明白,如果把太多的事,尤其是直接关系到民众福利的事,交于民众自己裁决吃糖还是吃药,那真是太容易让这个政府/政体很快就因糖尿病而短寿啊!公投,那就是该国的平均智商在决事呀!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国情。比如,就在法国紧邻的瑞士,2012年全民公决拒绝把带薪年假从四周增加到六周。2014年,全民公决否决22瑞郎的最低小时工资。2016年,全民公投拒绝2500瑞郎的普遍收入(瑞郎与欧元现在等值)。所有这些,如果发生在法国会怎么样?
其关键原因是:瑞士真有一个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公民的主体充分理智。而法国社会的橄榄型,如果还在,那也是非常薄弱了。看到街头那些无时不在的激烈政治表演,真是让人忧心:温和中间势力的主导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至于法国/欧洲/整个西方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会越来越少?说来就真是话长了,今次只能免谈。
在这里,笔者还想为马克龙多说几句。
这些天,法国人在街上烧马克龙的肖像,把他比作被法国大革命砍头的路易十六。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真的觉得他们过分了。
马克龙是一个有一定克里斯马/政治魅力的人物,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他已经当了6年总统,现年才45岁。比起美国那些七老八十的老政客,他能把国事处理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难能的奇迹了。
2017年,马克龙携众望上台,6年来,波折不断。先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汽油涨价引起经年的黄马甲抗议。然后就是延续三年的新冠疫情,直到最近几个月疫情才缓和下来。马克龙立马抓紧时机,推行延宕已久的不能再拖的退休制度改革。
当然笔者并不认为,相当一部分法国人的不满全无道理或用处。他们的抗争,也让政府做出了一些让步。马克龙的政府也许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恰到好处,但那是不是也太难做到呀?
写这篇文章时,笔者刚听完了马克龙的讲话,一如推测,他没有做任何新的让步,等着走宪法委员会等程序,等着今年年底之前正式生效。不会换总理,不会解散议会,也不会发起公投。他也坚持,街头的暴力示威并不代表合法多数,合法多数来自选举(比如弹劾案仅差九票?),一票的多数也是合法有效多数等。当然他也撒出了很多糖豆,请大家接下来和他一起研讨。但笔者还是认为,他发言的主旨是合情合理的。法国的退休制度不可能不改革,当家就必须知晓柴米油盐的价格。无法只管吃喝消费,不管挣钱生产;只发糖,不发药。
事实上,法国政治最头疼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退休制度改革,而是总统继承人问题,或者下一届的执政党问题。
马克龙所在的共和前进党,是6年前凭借他的个人魅力在短短一年内攒起来的,个人因素实在太大,和共和党、国民联盟等已有数十年资历的老政党比韧性,恐怕是远远不及。马克龙任满离职后,真的是十分难有一个继承人能够克绍箕裘,把他的党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要再赢得议会多数继续执政,从今天看过去,真的还难以想象。除非他继任共和前进党主席,另推代理人比如他的第一任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出面竞选总统,才可能让该党依然渺茫的继续执政机会最大化。而且,这还要以马克龙接下去四年政绩斐然为前提。除此,最应当接替执政衣钵的就还是共和党。但他们现在在议会中仅位居第四,迄今也还没有出现堪称一流的强势领导人。中左的社会党这个多年的大党已经彻底式微,无足挂齿了。
马克龙与他第一任期的时任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左)
那么,应该代表法国传统中间势力参选四年后下届总统的第一候选人,至少直到今日,还是毫无端倪。
看多年来的政坛势力演化趋势,还是中间越来越小,两极越来越大。比如这一届国民议会577个议席中,除了总统多数派的250席,第二大党(88席)就是拥有数十年老资格的、极右的国民联盟。这个二代勒庞已经成功地去妖魔化,现在有了越来越“舍我其谁”之势。她今年55岁,作为政治人物正当年富力强。第三大党(74席)就是极左的不屈党联盟,其领袖梅朗雄今年72岁,廉颇老矣,不知尚能饭否。但他口才极好,显然是第三候选。
其实,真的不用说得那么复杂,本人就想问问法国人,如果现在就选总统,你会选谁?马克龙不行,还有谁?上次法国人选了个传统温和左派的社会党人奥朗德,看起来没有危险吧?假设他连任成功,法国会比今天好吗?要知道,他上任后的最大立法成就,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马克龙的施政的确还有很多失误,但他总是在传统的中间领域搞一些有限度的改革。不像梅朗雄,他若上台,可是要推动第六共和国的,可是要朝着均贫富的方向大步走的!也不像勒庞,她若上台,能不在排斥移民、拆解欧盟的方向上走上几大步吗?这两种情况下,法国将发生的政争都会是动摇国本级别的。而现在马克龙的退休制改革,或任何他可能还将推行的其它改革,相较之下,真的都只是毛毛雨。
一想到欧洲第二大国的下一届选举总统,很可能会落入极端派的手中,笔者真是心惊胆战,不寒而栗。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法国国民倾向于极左或极右,他们并不觉得危险,而是觉得盼了几十年,终于快要如愿以偿了呀!可惜的是,如果勒庞上了台,支持极左的人也不会满意;如果梅朗雄上了台,支持极右的人也不会舒心呀!至于迄今一直居于主流的中产阶级会怎么想,极端派的拥趸们,恐怕是无心顾及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2023-03-25 15:04 中国经济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2023-03-25 14:14 中国外交 -
他俩反复拿中国说事,中方驳斥
2023-03-25 13:43 中国外交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2023-03-25 12:59 中国-拉美 -
中使馆回应“近期涉泰旅游问题”
2023-03-25 12:49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2023-03-25 12:06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2023-03-25 11:53 美国一梦 -
尼日利亚一客车行驶中轮胎脱落失控翻滚,致25死10重伤
2023-03-25 11:20 非洲之窗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2023-03-25 11:11 中美关系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2023-03-25 10:48 中国外交 -
韩国撤回“生三胎免服兵役”计划
2023-03-25 10:38 三八线之南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2023-03-25 09:25 中国外交 -
泰国还能去吗?旅行社称未现大量退订,五一热度仍高
2023-03-25 09:09 中国游客 -
以色列将新建1000多套犹太人定居点住房
2023-03-25 08:36 巴以恩仇录 -
北约轰炸南联盟24周年,武契奇:塞尔维亚永远不会屈服
2023-03-25 08:05 -
北京-莫斯科,世界瞩目的握手时刻
2023-03-25 07:37 中俄关系 -
搅混水?美参联会主席称“伊朗能数月内造出核武”
2023-03-24 22:40 伊朗局势 -
丹麦:“北溪”爆炸现场附近发现不明物体
2023-03-24 22:14 -
全法超百万人上街 高呼“民主将死”
2023-03-24 21:10 法国见闻 -
这家美国核电站,又泄露了
2023-03-24 19:57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统计局点名:有市县领导尚未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 评论 172习近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评论 44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评论 547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评论 196最新闻 Hot
-
统计局点名:有市县领导尚未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
-
布林肯三访以色列“罕见训斥”,被内塔尼亚胡当面“泼冷水”?
-
美国迫使沙特撤资AI企业,为“防中国”?
-
“我们经常意见严重不合,但…”
-
美议员竟又盯上这家中企
-
“基辛格是一面镜子,今天的美国政治精英却走偏了”
-
“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美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不学汉语”
-
他再次驳斥BBC:虚假、不真实,请给予我们尊重
-
委内瑞拉将就并入争议地区举行公投,巴西罕见提高戒备
-
停火延长之际,哈马斯在耶路撒冷枪击:回应以军袭击西岸
-
俄罗斯把他们定为“极端分子”
-
“我们在欧亚非交汇处,能帮中国”
-
他让一些国家如临大敌?奥外长:欢迎,西方不能怕
-
“美西方找不到他这样的人了,影子都没见到”
-
反华议员又搞事:除非中国交出TikTok算法,否则…
-
普京哀悼基辛格:睿智、务实且有远见的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