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E采访解读:为何就苹果碳中和声明提出疑问?
【导读】 2个月前,苹果发布全球首个碳中和电子产品——Watch Series9,其后不久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苹果产品碳中和疑云》(以下简称《疑云》),质疑苹果对碳中和产品的清洁电力使用、碳抵消等信息没有作出充分的披露和说明,且未能推动供应商披露工厂层级碳数据,引起广发关注。近日,China Water Risk(以下简称CWR)就《疑云》报告的相关内容采访了IPE,原采访以英文形式发表,以下为IPE对采访内容进行的中文翻译和编辑。
作者\CWR IPE 蔚蓝地图
苹果“碳中和”手表是否真的达到中和?在今年停止要求供应商披露碳数据的情况下苹果如何确定这一结论?下文介绍IPE为何对苹果碳中和声明提出疑问。
- IPE 在分析了苹果公司的报告后认为,没有足够的供应商数据来支持其Apple Watch已达成碳中和的声明;不仅如此,还发现苹果新款 iPhone 15 Pro 的产品碳足迹反而高于 14 Pro。
- 范围 3 的核算和披露应更加标准化并经过审核验证;在中国,工厂层级的环境和碳数据近期纳入新规。
- 苹果公司成功营销了一款缺乏足够证据的碳中和产品,可能导致其他公司效仿。IPE 呼吁利益相关方建立责任机制,防止气候漂绿。
CWR:苹果公司近期高调发布了其首款碳中和产品——一款Apple Watch。但IPE的报告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苹果公司今年以“技术性的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向社会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我们如何了解它的产品是否真正实现碳中和?为什么IPE觉得有必要发布这份报告?苹果公司是否在 "漂绿"?
IPE:作为长期追踪、推进和评价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机构,IPE关注苹果发布首款碳中和产品的进展,亦希望看到相关工作能够助力全球减排。
然而,在分析了苹果披露的产品环境报告并与专业研究人士研讨后,我们认为苹果公司没有披露足够的供应商层面的信息,来支持其产品碳中和的声明。
鉴于负责制造苹果产品的供应商使用的电力是苹果供应链中最大的碳排放源,且苹果的很多供应商目前仅能够获得有限的可再生能源,这些绿色权益理应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其各类产品组合。
然而,我们惊讶地发现,在 Apple Watch 实现碳中和的同时,苹果最新的旗舰产品iPhone 15 Pro的碳足迹反而高于上一代iPhone 14 Pro(而iPhone无论产量还是单位碳排放量都远高于Apple Watch)。
我们在报告中提出了 iPhone 15 Pro 碳足迹突然增加的疑问,并希望了解可再生能源是如何在 iPhone 和 Apple Watch之间进行分配的。截止目前,我们还没有就此问题得到直接答复——这让我们进一步怀疑苹果是否将供应商有限的清洁电力指标进行掐尖后归于某一款产品之下,从而实现一款“数字”上的碳中和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尽管 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2%[1],但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苹果供应链的排放数据显示,其部分供应商的碳排放量仅有小幅下降,部分甚至仍在增长。
此外,我们更关注苹果在宣传碳中和产品的同时,今年在环境信息公开的立场上出现倒退:苹果明确回复环保组织称"we may not request suppliers to provide facility level carbon disclosure this year "。
供应链碳排放计算缺乏透明度,加之这种基于订单的“数字”碳中和模式难以激励供应商真正减排,促使我们写出“苹果产品碳中和疑云”报告。由于苹果在 IT/ICT 行业处于引领地位,其他公司可能会效仿这种模式,并通过绿色资源掐尖的规则漏洞提出碳中和声明。这种说法或许可以满足 "绿色营销 "的需要,但将不会助力于IT/ICT 行业迫切需要的低碳转型。
CWR:尽管近年来苹果在绿色环保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这次似乎处理失当——苹果公司如何做才能提高供应链排放的透明度,并向顾客/利益相关方证明其产品确实如宣传的那样实现了碳中和?
IPE:碳中和产品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这一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我们认为,任何声称碳中和的公司都需要全面披露相关数据。
这意味着将整个价值链的碳中和进展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杜绝气候漂绿,切实激发多方合力,实现供应链的规模减排。我们理解并承认保护商业秘密的必要性,但我们不接受将污染和碳排放数据归类于商业机密的借口,因为污染和碳排放会对当地社区、生态系统和气候造成影响。
根据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 ——气候相关披露》等法规和机制的要求,企业全面的碳披露应涵盖范围1、2、3排放。
对于苹果这样将生产全部外包给供应商的公司来说,测算并披露范围 3(尤其是类别 1 "外购商品和服务")的排放量至关重要,因为相较于自身运营,供应链才是排放热点。
目前,大多数供应商能获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仍然有限,一些供应商严重依赖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如New Climate Institute[2]专家所指出的,与碳信用一样,可再生能源证书难以贡献于真正的碳减排。
为了向顾客/利益相关方证明一款产品确实如宣传的那样实现了碳中和,企业应该全面披露范围3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供应商工厂层级碳排放数据;
供应商工厂层级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电力证书或其他绿色信用在不同产品线/客户间的分配情况;
有关碳信用注销的信息,包括碳信用在何处登记注销的链接等,以防止被再次使用。
除了"外购商品和服务",企业还可以披露范围3其他类别,如下游和上游运输、产品使用、售出产品的报废处理(包括回收)等的碳排放。
CWR:你们的建议很有道理,但获取这些数据可能很困难。你们建议从哪里入手?IPE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IPE:要全面披露上述数据并非易事。我们建议可以将工厂层级的环境和碳数据披露作为切入点,因为这对于展示品牌的供应链减排工作至关重要,且能够间接证明供应商在切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包括稳定获取可再生能源。
工厂层级的环境信息披露是维护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权益的基础。工厂层级的碳核算也是可操作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等文件明确讲解了核算方法。
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于2022年2月8日起实施,明确提出工厂层级环境和碳数据披露要求,由此进一步强化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数据公开披露的要求。
截至 2023 年 9 月,IPE 的 "蔚蓝地图"数据库已收集了中国企业公开披露的11600条工厂层级碳排放数据。此外,在过去 6 年中,众多品牌与 IPE 合作,激励数千家供应商自愿公开披露其工厂层级的碳排放数据。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工厂层级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环境与碳排放数据的披露数量将持续增长。
CWR:鉴于欧盟《绿色声明指令》(EU Green Claims Directive)为应对漂绿问题将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声明要求,范围3数据的核算和披露是否应该更加标准化并经过审核验证?此外,IPE认为碳信用可以用来抵消范围3排放吗?
IPE:正如欧盟正在起草的《绿色声明指令》将以严格的要求应对虚假的环境声明,我们认为当前的碳核算方法、披露标准和规则等需要改进。
迄今为止,碳抵消正在西方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研究发现大量关于森林和土地碳移除项目的失败案例,研究指出通过该种方式实现的碳储存与碳减排项目的贡献无法相提并论。对碳信用质量的研究还指出,在登记和抵消的碳信用项目中项目减排量往往预估过高。我们希望看到碳抵消相关规则得到加强。
但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度来看,我们特别关注范围3的核算和披露,并认为应该提高标准化及审核验证的要求。我们呼吁各方关注现有碳中和产品相关标准的重大漏洞,特别是允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将有限的绿电等资源进行“掐尖”组合,以及不合理的绿色信用分配。
如果我们不希望苹果手表宣布碳中和而iPhone 15 Pro的碳足迹反而升高这样令人困惑的案例进一步降低“碳中和产品”概念的可信度,就需要大幅提高产品相关生命周期阶段排放的披露要求。
CWR:更精确的核算范围3可能导致排放量数据的提高——事实上,我们撰写关于ICT行业转型报告并深入研究“五大”中国 ICT企业的范围3排放时也发现了这一点。目前,本土和全球的ICT品牌似乎都在选择性披露范围3的数据。作为监督供应链环境影响的中国环保组织,这无疑令人担忧,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声称自己的产品是碳中和的?
IPE:我们认为,为了实现产品碳中和而在生产线和供应商之间重新分配绿色资源,对于引领高排放行业实现大幅度减排毫无意义。
如果苹果能够高调宣传一款碳中和产品而不披露全面的信息来证实如何实现碳中和,我们担心其他公司也会选择自己的小众产品并复制苹果的做法。
这种所谓的“碳中和产品”潜在的营销热潮无助于消费者做出绿色选择。相反,它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将碳中和看作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并鼓励他们接受当前的快时尚消费模式。
我们注意到,一些曾推出碳中和产品的中国和全球品牌已经撤回了碳中和标签;碳信托(Carbon Trust)也宣布“they are transitioning the carbon neutral verification and label to have a greater emphasis on reduction”。
因此,我们呼吁包括监管部门、研究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基于碳数据全面披露的责任机制,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协助各方对碳中和产品的声明进行公开验证,共同扼制气候漂绿。
参考内容来源:
[1]:Canalys Newsroom - Worldwide smartphone shipments fall for fourth consecutive quarter, leaving market down 12% in 2022
[2]https://newclimate.org/news/reaction-apple-unveils-its-first-carbon-neutral-products
- 原标题:CWR问答:IPE为何就苹果碳中和声明提出疑问?
- 责任编辑: 刘丽莉 
-
两家央企“合二为一”,专家:数字经济发展迎利好
2023-11-24 09:40 国企备忘录 -
2023年医保国谈收官:168款药品集体入局,国产创新药多款亮相
2023-11-23 21:54 观网财经-健康 -
六国化工因安全事故被罚70万元,曾多次因环保问题被罚
2023-11-23 21:5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2023-11-23 17:45 观网ESG -
可再生能源成本剧降 中国预计将早于美国迎来电动汽车重要拐点
2023-11-23 17:45 观网ESG -
深圳楼市连出两“王炸”,专家:难扭转当前疲弱需求
2023-11-23 17:45 观网财经-房产 -
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实施重组
2023-11-23 16:11 国企备忘录 -
刚在业绩上赶超口子窖,迎驾贡酒62亿火速扩产
2023-11-22 17:39 观网财经-消费 -
监管拟定50家房企融资“白名单”,或在2024年推进实施
2023-11-22 17:21 观网财经-房产 -
名创优品叶国富:门店突破6000家,已完成国内门店增长目标
2023-11-22 14:34 观网财经-消费 -
邀周杰伦代言鸡尾酒,茅台“年轻化”再出大动作
2023-11-22 11:02 观网财经-消费 -
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领罚570万,金通灵业绩依然一地鸡毛
2023-11-21 22:03 -
斗鱼:CEO陈少杰已被成都警方逮捕
2023-11-21 20:36 大公司 -
麦当劳全球增持金拱门股份,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2023-11-21 18:42 观网财经-消费 -
“味精大王”转型再遇挫,莲花健康的“新”故事好讲吗?
2023-11-21 17:37 观网财经-消费 -
境外债重组生效,融创降债45亿美元
2023-11-21 12:53 观网财经-房产 -
18年1500倍,企业环境监管月度公开记录突破300万条
2023-11-21 12:53 观网ESG -
“撇清”与华为关系大跌近8%背后,多伦科技前三季净利润“膝盖斩”
2023-11-21 10:30 -
古井贡酒:“年份酒”乱象,关我“年份原浆”什么事?
2023-11-20 18:27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中国,找到一条“拯救世界”之路! 评论 27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评论 185“台积电答应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证明…” 评论 144“中国提议交换样本,美方至今没吭声” 评论 541安排10万亿为地方政府减负,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评论 18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