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视频/傅正】
【内容提要】
问题1: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梁启超很随和。他老师康有为的脾气很自负,他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别人的东西他不太接纳,严复同样,但严复的自负表现的不一样,非常的高傲。
但梁启超这个人,当时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平易近人,我感觉这个跟他易于接受新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墓在北京植物园。读博士的时候,当时我们班拜谒了梁启超的墓,我们当时开玩笑讲,给梁任公先生进点什么东西,要不进个可乐?
后来一想,他还真有可能喝过可乐,他去访问过美国,游历过美国,按照他的性格是比较喜欢接受这种新事物的。他肯定愿意去尝这个东西。
在那个剧变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导致他的思想可能变化会比较大。
他很早就去接触马克思主义,也很认同这个东西。但是他认为劳农专政这些东西,社会主义这些东西,不能马上在当下实践。
问题2:梁启超理想中的中国什么样?
今天大家会重视梁启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始终都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要足够包容开放,能够接受西方的东西来改造自己,净化自己,中国文明一定能够对于全人类有些重大的贡献。
身处中国300年来最烂的时代,他仍然抱有这样的信心,在他所处的时代,梁启超的观点可能是相对比较保守,或者我们讲的更公正点,比较持重、比较平稳的,尤其是当时中国社会混乱成这个样子,需要一个有力的革命力量来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的那个时代,他的东西看起来是比较保守的。
但是放到我们今天,一个稳步建设的时代,他的东西反而更适合当下。
梁启超是最早把“社会主义”这个词引进到中文学界的。原来这是一个日本的和制汉语。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到了日本以后,从1899年开始,就在关注社会主义。
到了五四时期,他和他所处的那个派系“研究系”,他们的机关报《晨报》,也是最早宣传社会主义。
他在这个方面走得很前沿,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梁启超一方面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认为人类文明、人类世界未来一定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他会去强调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当下,像西方这个社会是一个工业发达的社会,会出现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但是中国大多数人当工人阶级都没有资格,你再说我们要搞劳农专政是不是不合时宜?
这是他当时的一个想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点,社会主义始终是他的一个理想。但现实中他又不拥抱、不欢迎这个东西。
问题3:如何看待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他不断游走在各种新思潮当中,但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
比如,对于中国文化始终有信心。他认为只要我们在文化上有一个包容开放的态度,能够吸取西方人的强项来改造自己,那么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未来迟早有一天能够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一种文明。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成为清政府的通缉犯,到了日本。在1899年到1903年刚到日本接触新思想的时候,他跟孙中山有过很多交往,是非常激进的,但是1903年以后他又转而去维护清政府,认为中国现在不应该马上搞共和革命。从这个时期开始,梁启超就一直很关注德国的状态。
到了1905年以后,清政府当时宣称要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报告实际上背后是由梁启超捉刀的。这个事情当时非常隐秘。从这个时候他就感觉到,我还是能在朝廷这里有用武之地的,对现实政治的判断也就日趋保守。
清政府垮台以后,他又先投靠了袁世凯,再投靠段祺瑞,当时段祺瑞的爪牙徐树铮搞了一个安福国会出来,梁启超这派人跟段祺瑞政府之间的关系又疏离了,从那以后他又重新开始强调国民运动。
所以我们会发现他的政治立场上的变化就是:我跟政府、跟当权者关系较近的时候,强调国权,跟当权者关系远的时候,强调国民。
问题4:如果梁启超穿越到现代,会怎么样?
梁启超晚年的时候,给他的孩子们写过一封信。他说,你们不要认为我批评共产主义,批评中共,批评国民党,就认为我拥护资本主义,不是的。我对于资本主义的诊断,我的批判跟共产主义者是一样的,只是我认共产主义者当时并没有开对药方。
我在想如果说梁启超复活于当下,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很多判断有道理,但是为什么最后能够成功的,或者说能够使中国改变分裂面貌的,恰恰是当时并不被你看好的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突然让他复生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会很惊异:
第一个是时代变化,确实这个是远远超出他们想象的,一是科技的进步,二是中国的地位。举一个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例子,比如陈寅恪,1951年的时候,当他看到志愿军居然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当时兴奋的不得了。
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讲,目前看到的一切状况就是中国被人欺负,同光中兴都算盛世了。不久前中国军队还被日本侵略者打得满地找牙,突然一下子居然能够跟头号强国美国PK,这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感受可想而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相关推荐 -
2023高考今日开考,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 评论 132“爱达·魔都”号成功出坞靠港 评论 312他反对北约在日设办事处:管好自己的事,否则将犯大错 评论 439规模刷新!天舟五号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再次交会对接 评论 226最新闻 Hot
-
他反对北约在日设办事处:管好自己的事,否则将犯大错
-
白宫竟“恶人先告状”:中方“咄咄逼人”,有人会受伤
-
洪都拉斯总统:我将于6月9日访华
-
布林肯还没来,沙特先迎马杜罗
-
制衡中国?美印达成军工合作“路线图”
-
华航空姐没讲日语被日本女乘客辱骂,造成航班延误40分钟
-
俄边境播普京讲话宣布“戒严”?克宫:被黑了
-
“战场首次出现豹式坦克”,俄国防部:共摧毁8辆
-
北约:500人增援部队已抵科索沃,必要时将继续增派
-
洪森:北约正走向亚太,令人担忧
-
“乌克兰在俄境内建立特工网,这就是他们干的”
-
今年香会现场:中美如何“交手”?
-
沙利文放风:期待在“某个时候”拜登能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
新加坡防长:日本得做点啥,让中国放心
-
涨价8%以上!土耳其将再次提高黑海海峡通行费
-
英国首相访美期间,要为他“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