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只有中俄联手,才能够为北极带来旺季
过去,俄罗斯让非北极国家尽可能少地参与该地区的合作,但在技术和设备供应受到限制以及通过北极理事会中止合作之后,俄罗斯必须拓展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全文]
-
俄罗斯从叙利亚转向利比亚,欧洲面临哪些困扰?
俄罗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介入利比亚,增强了其在西方从非洲的历史性撤退时期利用弱点的能力。利比亚已成为俄罗斯扩大在萨赫勒地区影响力、威胁欧洲战略基础设施和提升其全球地位的跳板。 [全文]
-
国际刑事法院请回答:内塔尼亚胡抓得不?
国际刑事法院接受美西方资助,根据国际权力格局选择性地进行“司法审判”,专挑“软柿子”和“不听话者”下手,这与它自己所宣称的“公平公正”“人权至上”完全背道而驰。本质上,国际刑事法院仍是一个霸权主义的附属品。[全文]
-
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俄罗斯外交前路在何方?
俄罗斯外交未来必须在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选择。这是俄罗斯在长期财政赤字、物资和人力资源缺乏的背景下,外交必须做出的取舍。俄乌冲突结束后,俄罗斯的影响力将受到限制,莫斯科会更多的以小股东而非控股股东的角色加入多边联盟。[全文]
-
普京对停火协议的态度,关键在于“但是”
最急于立刻停火的是美国,最可能被迫接受立刻停火的是乌克兰,真正掌握停火钥匙的俄罗斯反而不急于停火。至于欧洲,正在餐桌和菜单之间挣扎,不理也罢。[全文]
-
中俄曾在纸币实验中走在世界前列,如今两国还能否再有壮举?
为什么恰恰是作为非典型西方文明体系内的、市场经济未必如西方那样开展的中、俄两国在发行纸币的实验中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如果说,当年曾有这样的先例,那么,当今信息社会与数字经济条件之下,是否这两个大国能再有壮举呢?[全文]
-
欧美援乌的真实目的,德国人一年前就说漏嘴了
很明显,无论是高科技,还是强军力,都离不开这些矿藏。今天乌克兰是热点,明天或许就是北极圈。百姓被灌输对世界进行格式化的“好坏”之分,最后发现,自己国家的动机也不“单纯”。[全文]
-
马斯克用星链教会乌克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马斯克的言论不应该理解为口水战这么简单,今天可以断乌克兰的网,明天断巴西或其他国家的网也不一定是笑谈。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玩法,将星链与国家意志捆绑起来,未来其他国家,是否也会被迫接受“星链外交”?[全文]
-
俄美关系“重启”能走多远?答案藏在历史细节里
但是,这些事项改变不了美俄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只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形象工程。待到核心议题展开之时,又将会构成新的“重启-死机-再重启循环”。[全文]
-
泽连斯基现在尝到作为代理人的滋味了,赏味期快到了
唐纳德·特朗普将自己塑造成“和平总统”,试图将乌克兰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他的前任乔·拜登。特朗普的表达习惯是断言,如果他是总统,战争就不会发生。当然,这是一个无法证伪的反事实,必须被视为一种盲目的信仰;你要么相信特朗普,要么不相信。[全文]
-
中国和俄罗斯都必须面对“两个西方”
欧盟在特别军事行动三周年之际推出了第16轮制裁,而美国却没有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局面:某些美国盟友仍然在实施制裁,而美国本身却没有跟进。[全文]
-
美国决策失误如此致命,布热津斯基之“过”?
全面控制欧亚大陆,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布热津斯基似乎没有看到美国国力的限度,他以为美国无所不能,但实际上,美国不可能撬动全世界,正如施密特所评价:“卡特和布热津斯基,都以同样的方式过高地估计了世界的可塑性仅仅取决于白宫的决策。”[全文]
-
三年了,俄罗斯战时“反制裁经济”的韧性从何而来?
百年变局中筑牢经济安全屏障,寻找一些新的启示。[全文]
-
“中国过去几周非常安静,这是明智的做法”
乌克兰有可能将我们所有人拖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欧洲人正试图通过讨论加强军事防御、派遣自己的部队入驻乌克兰来破坏这一和平进程,这是完全不现实的。但欧洲人希望战争继续,这会让事情变得非常困难。[全文]
-
特朗普与普京“闹剧”的核心问题
特朗普并不认为美国的力量是来拯救那些寻求摆脱压迫者的弱者的骑兵;他认为美国是来敲诈弱者的。他在搞保护费勒索的勾当。[全文]
-
没有Telegram,俄罗斯在这场认知战里会更被动
北约强调认知战的鼻祖是《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深刻意义不仅是一种军事威慑的有效传递,更蕴含着价值观的有效传递,即“我现在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未来对抗中,价值观高地的争夺一定是认知对抗中最为高维的争夺。[全文]
-
俄乌停火道阻且长,美俄和好不会冲击中俄关系
由于双方均存在这一需求,可以预见,当安全担保机制得以建立时,肯定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共同参与,而这将可能是中国首次被欧洲国家邀请介入欧洲安全事务,实属前所未有。[全文]
-
人工智能时代,战争形态是否会彻底改变?俄乌战场给了个答案
传统有人驾驶的重装备、如火炮、固定翼和直升机、坦克装甲车是否将被淘汰?答案很难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全文]
-
冲突三周年,我们问了三个俄罗斯人和三个乌克兰人……
经济困境、社会变迁、生活重构和心理创伤交织,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未来预期。[全文]
-
面对前所未有的制裁浪潮,俄罗斯央行是如何扛住的?
在危机时期,有两个因素极为重要。第一个是金融系统和经济对冲击的韧性。它应该是主动建立的,而不是被动应对的——应该在事前而非事后。第二个因素是监管机构的反应速度和范围。面对危机,行动的迅速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普京愿承诺对乌剩余领土不提出主权要求,但特朗普要先…”
-
不装了!特朗普撂下电话就挑拨中俄关系
-
普京与特朗普在沙特会晤?克宫回应
-
“175对175”,俄乌再次交换被俘人员
-
“美俄周日继续谈,细节决定成败”
-
俄气从盈利7000亿卢布转为巨亏1万亿卢布,怎么回事?
-
“美企重返俄罗斯将非常困难,最好的选择是…”
-
普京让特朗普等了一小时
-
美俄通话后,美国大使馆前标语被换成了“我们在一起”
-
普京没同意停火30天,特朗普回应
· 泽连斯基回应 -
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
是否邀请美代表出席胜利日阅兵?俄外交部回应
-
“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
“特朗普与普京迎来‘雅尔塔时刻’?”
-
“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
“从库尔斯克撤退的就像一部恐怖电影”
-
俄军官:已控制库尔斯克州几乎所有定居点
-
乌士兵回忆“恐怖片般”撤退:一切都结束了
-
起诉调查俄罗斯“侵略罪行”?美国“退群”不干了
-
克宫证实:普京与特朗普将于18日通电话
-
-
· 俄罗斯之声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那以后,国人对俄罗斯的感情复杂起来,如俄罗斯套娃一般层层叠叠:沙俄入侵的旧账,对北伐的扶助,中东路的教训,二战及抗美援朝的并肩作战,156工程和苏联专家的印记,中苏交恶的龃龉,红色巨人倒下的惆怅,现在又同受西方的挤压……如今,我们已几乎听不到“达瓦里希”,曾震撼全球的北极熊则担心着自己的“列巴”。北方的邻居,你还好吗?
-
“我和普京约好时间了,要谈发电厂和资产分割”
-
特朗普:18日将与普京通话,讨论结束俄乌冲突
-
俄罗斯解除对鲁比奥制裁?扎哈罗娃回应
-
普京劝降
-
特朗普:我跟普京聊过了,要他饶乌军一命
-
普京:同意停火,但诸多细节有待商讨
-
美国特使已抵达莫斯科,预计最快今日与俄方接触
-
俄驻英大使:只有达成全面协议,才会考虑停止军事行动
-
“美国,快来我们这部署核弹头”
-
鲁比奥:我可以保证,美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军援
-
拉夫罗夫:不接受北约部队出现在乌克兰
-
美乌谈判前夕,莫斯科再遭乌无人机袭击:2死18伤
-
拉夫罗夫:美方声明总体上令人鼓舞,但……
-
绷不住了,他呼吁空中、海上停火
-
就对华关系,俄最新表态
-
普京任命俄新任驻美大使
-
泽连斯基称愿尽快开启和谈,俄方回应
-
扎哈罗娃:俄美谈判取得一定成果
-
克宫:如果美国停止对乌军援将是对和平的最大贡献
-
“2025·中俄三亚对话”成功举行,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具有世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