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郑博宇:台湾年轻人对于两岸关系有什么期待
关键字: 两岸关系台湾民主【首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活动10月18日在北京台湾会馆启动,首站开幕式主要台青代表之一的郑博宇先生,从2009年第一次来到大陆交流,到现在已经快十年的时间了。郑先生作为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执行长,对于在陆台青的发展和海峡两岸关系都有自己的见解。近期,观察者网采访了郑先生,和大家分享他对于台青“登陆”、台湾居民居住证以及台湾当局和两岸关系的一些看法。】
观察者网:这次两岸新媒体大陆行活动,特意来到了创业公社。作为台青创业的代表,您最想向两岸媒体展示的是什么?
郑博宇:我作为他们这一次首站开幕式的一个主要台青代表,这次行程安排上的面向很广,有青创,有台青,还有一些历史风土民情的内容,我觉得没有特定要展示的东西,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
这一次17天的行程里面,创业公社只有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地方出现过一些关于孵化器的内容。孵化器并不是40年这么长一个历史的结果,它是这五年来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成就,我自己是做创业孵化器的,所以更多的是展示这些各行各业的台湾创业青年,他们在这里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让他们可以被两岸的民众看得见。
观察者网:今年年初国台办出台了惠台31条,力度非常大,对于你个人和身边的台湾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影响?
郑博宇:31条里面其实12条是针对台商,19条是针对台湾青年。就台湾青年这个部分来讲,针对性还是蛮广的,包括可以考一些职业资格证,或是台胞证可以登录大陆的招聘网站等等。但对于创业的台青来讲,其实直观性还没那么强,主要是因为前12条比较偏向于台湾企业,但大部分创业台青大概都是15年16年过来的,所以有很多人条件还达不到可以使用31条的水平。
北京现在出台了55条,有些台湾企业已经得到了某些资质,比如可以减税,可以去申请研发费的减免等等,创新创业如果是属于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他就可以去申请研发费的减免和税费的减免,这些已经有台湾团队享受到了,虽说不是所有团队都享受到,但就像我刚才说的,涵盖面非常广,所以他们是确实感觉到政策的优惠。
观察者网:从台青创业的角度,您希望大陆在哪些方面能再给予支持?
郑博宇:我不敢说要很多的支持,我个人比较倾向的不是从补贴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协助的角度去考虑。例如说有很多台湾年轻人想来做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可是因为互联网企业会牵涉到ICP的问题,大部分的台湾企业或者外资(港澳台投资目前被放在外资)ICP的问题一直都解决不了,所以能不能把港澳台资认定为内资,让创业的业态和业别不受到过多的限制,真正落实同等待遇,这是我之前一直很希望可以呼吁的一个点。
观察者网:您曾提出台湾在陆青年登陆六原则(“靠自己、接地气、不投机、共发展、促融合、赢未来”),您希望通过这六原则向在陆台青传达什么样的理念?或者换句话说,台青在大陆发展,自己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郑博宇:我们通常叫这个是台青六原则或是融陆六原则,这是我起草的,现在全国各地大概已经有40多位各行各业的台湾青年代表加入进来,一起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做这件事?因为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已经跟以往的台商不一样了,现在的条件已经不同了。以前台商来可能想要画地,想要怎么样怎么样,他就可以做。新一代台湾年轻人来,基本上都不是这样了,环境也不一样了。所以希望他们不要像以前那样,因为你是台湾人所以就要给些什么。
六原则第一条是靠自己,就是说在这里发展应该是凭借着你能力或者你的专业,得到这里的认可或是岗位。希望他们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第二条,接地气,你在这里发展,应该去融入当地。比如说要创业,你要知道当地整体的发展状况,要做好市场调研,接地气很重要。
第三条是不投机,因为有太多的地方一直在强调政策补贴这些东西,那以创业来讲,如果很多台湾年轻人创业是为了政策补贴来的,那可以不用创业了,因为靠着补贴的创业是不会活下去的。北京根本没有这些所谓的补贴政策,但北京这些台湾创业者非常强,他们到哪里去发展都可以发展得很好。
六原则的前三条更多的是鞭策,是对于个体的认知。后面三条是共发展,促融合和赢未来,这三个点其实针对的是一种群体的共识。前三个是每一个个体都有意识去做一个转变,当这样的人多了之后,后面的共同发展也好,促进融合也好,赢得未来也好,都是一种群体现象,是达到群体共识后可以完成的。
观察者网:您是北京市第一位领到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拿到居住证之后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郑博宇:我自己明显的感受就是便利。不管是从乘高铁或是住酒店等方面,都很直观,马上就能感受到便利。再来就是信用卡,很多人一开始说还是办不了,实际上我们去问了一下,不是办不了,而是条件跟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台胞证要办信用卡是非常难办的,几乎办不下来,而且准备材料非常的多,大概6到8样,现在只要三样,光这一点其实就很直观地让你感受到居住证的不一样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雪莹
- 最后更新: 2018-11-14 09:37:24
-
有的国家只盘算100天,有的国家能规划三十年
2018-11-14 07:23 改开40周年 -
天津两国企被责令重开民主生活会:批评不点名,还有人笑场
2018-11-14 07:18 基层治理 -
东航航班为抢救病人迫降南昌,自媒体人吐槽耽误大家时间
2018-11-14 06:53 -
他用“艳照”敲诈300余领导干部,10人转130万
2018-11-13 22:21 -
王毅:在涉疆事务上不要道听途说
2018-11-13 22:00 边疆战略 -
习近平将出席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8-11-13 21:30 APEC -
国务院办公厅职责、机构和编制调整:不再保留应急管理办公室
2018-11-13 19:50 -
这场会见有哪些潜台词?
2018-11-13 19:3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央视快评: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篇章
2018-11-13 18:50 -
习近平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2018-11-13 18:45 -
中方为缅孟遣返问题提供帮助?外交部回应
2018-11-13 16:05 中国外交 -
外交部回应“中方将推迟解禁虎骨、犀牛角交易”
2018-11-13 15:55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
2018-11-13 14:3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钟声:为了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2018-11-13 14:29 中国外交 -
“乌云即使飘过头顶 也很快会过去”
2018-11-13 13:20 中国外交 -
网传福彩原领导贪污1360亿 官方回应:谣言
2018-11-13 13:02 依法治国 -
数读“一国两制”新时代习近平寄语
2018-11-13 10:4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巴新、文莱和菲律宾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
2018-11-13 10:35 中国外交 -
-
习近平:新时代改革开放中 港澳仍有特殊地位和优势
2018-11-13 08:5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相关推荐 -
统计局点名:有市县领导尚未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 评论 110习近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评论 22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评论 547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评论 196最新闻 Hot
-
统计局点名:有市县领导尚未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
-
美议员竟又盯上这家中企
-
“基辛格是一面镜子,今天的美国政治精英却走偏了”
-
“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美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不学汉语”
-
他再次驳斥BBC:虚假、不真实,请给予我们尊重
-
委内瑞拉将就并入争议地区举行公投,巴西罕见提高戒备
-
停火延长之际,哈马斯在耶路撒冷枪击:回应以军袭击西岸
-
俄罗斯把他们定为“极端分子”
-
“我们在欧亚非交汇处,能帮中国”
-
他让一些国家如临大敌?奥外长:欢迎,西方不能怕
-
“美西方找不到他这样的人了,影子都没见到”
-
反华议员又搞事:除非中国交出TikTok算法,否则…
-
普京哀悼基辛格:睿智、务实且有远见的政治家
-
美司法部指控印度官员雇凶暗杀:杀手其实是美国卧底
-
“在中国发展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大众需要迎头赶上
-
基辛格逝世,官网悼文11处提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