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媞:扯出“中共殖民”论,起底“港独”的新阴谋
关键字: 香港本土港独分离主义解殖本土派自从今年香港发生“旺角暴乱”后,中央就将这场“本土主义”运动定性为“分离主义”,而随着本土派组织“本土民主前线”(“旺角暴动”主要发动者)发言人梁天琦受邀于4月底前往印度达兰萨拉演讲,香港的“本土主义”正式加入国际“反共、反华”的队伍。
香港这波以“本土民主前线”为代表的新世代本土派靠组织街头暴动出名,并吊诡地在立法会新界东补选中取得不俗成绩,大摇大摆进入公众视野,而众论者在讨论这种“本土主义”时,只着重讨论其政治影响力,很少追问其形成和兴起的原因。荒谬的是,梁天琦此次在印度演讲并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以“殖民”形容中央对香港的管治,并声称主张“独立建国”是香港加入世界范围内的“解殖运动”,此谬论一出,众论者竟一时间无法对香港“本土主义”的此番进化做出反应。
梁天琦的这次演讲之所以非常重要,在于“本土”的论述发展至今,已经走到黔驴技穷的地步,以“独立建国”而不是“本土主义”为实际政治诉求的本土派不得不寻找新的论述框架,以便继续动员群众。“本土”作为讨论香港时政的视野,其适用范围和动员能力是有极限的。
从梁天琦的言谈中不难看出,所谓反抗“中共”对香港的“殖民”,似乎为本土派提供了新的论述空间,这也是本土派在9月份立法会选举文宣的主要方向。尽管如此,“本土”威力尚在,“本土派”还想要继续攫取“本土概念”,持续获取商业价值。我们可以分别从“本土”的商业价值在文化战场的影响力和“反抗中共殖民”在意识形态战场的影响力这两个层面入手,了解香港“本土主义”的最新情况。
梁天琦
借低劣舞台剧 散播“白色恐怖”
香港本地剧团“醉岸居制作”出品的实验舞台剧《案件编号:D7689》之前在香港牛池湾文娱中心公映,剧本讲述10年后的香港,届时已变成“中国香港市”,作恶多端的女市长贾昭贤(广东话“假超然”的谐音)被一班抗争者试图审判,建立公平民主新制度。
“D7689”最初是马拉松选手的编号,后被网民利用D7的粗口谐音,影射取得选举委员会689票当选的行政长官梁振英,今天则成为实验剧团“醉岸居制作”的剧名。和电影《十年》雷同,《案件编号:D7689》“取材荒谬的现实”,用抗争者包围遮打道、神秘“七警”被暗杀等,令观众联想到高铁追加拨款绕过财委会直上立法会、“普教中问题”、“雨伞革命”和期间爆出的“暗角七警”事件。该剧的演员们也大多参与过香港的社会运动,按照演出者自己说的,他们皆参照现实中的政客和社运领袖来诠释角色:“高度写实,就是为了让观众觉醒。”
这样一出极度政治化的舞台剧,也是深谙政治宣传的套路,主创人员熟练地利用《苹果日报》、《明报》和网媒,将自己打造成遭受政治打压的“受害者”,增加舞台剧的话题性,千方百计进入公众视野。4月22日公映期间,该剧导演兼编剧冯振宇(Oscar)向媒体投诉,称向地政处申请在港岛路旁悬挂标有“D7689”的宣传横额,但地政处拒批,并以“白色恐怖”将此形容为政府的政治审查。
实际上,该剧早在今年3月已向地政处提出在全港18区悬挂横幅宣传的申请,那为何导演选择在公映期间公开表示对地政处的不满?除了吸引公众眼球之外,也达到先声夺人,在现实层面继续攻击孱弱的特区政府的效果。然而,特区政府的工作部门也确实漏洞百出,先是地政处职员指剧团不是非牟利注册团体而拒绝其申请,但另一方面康文署却因应剧团是非牟利而提供场租减免。
不过,回到这出舞台剧的动机,作为一部标榜“取材荒谬的现实”,带有明显“政治立场”,并且严重影射特区政府最高负责人的舞台剧,主创人员称自己受到“政治打压”实在有点逻辑混乱。相反,该剧对香港十年后那些不负责任的想象和预言,不正正在向全体香港人散播“恐惧”?就像他们的宣传语:“杀死一个人,叫罪犯;杀死一座城,叫政治”。谁杀死了香港?谁来清算散播恐惧者正实施的“白色恐怖”?
《案件编号:D7689》海报
“和台湾一样”
但很不幸地,暂时还没看到能与这类不断散播恐惧的文化现象相抗衡或对话的力量出现。这里的抗衡是说,即便心怀不满,也绝少人能解释为什么香港会出现《十年》、《案件编号:D7689》、《乱世备忘》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可如果不能解释出现这类文化现象的原因,也就意味着我们便找不到批评或评论的焦点。即便我们用“分离主义”、“港独”等方便操作的语境对这类文化现象进行批评,但也始终不痛不痒,说不到位。
这种尴尬的场面,并非香港独有。不知读者是否还记得,台湾“独派”导演魏德圣备受争议的几部影片,像《海角七号》、《KANO》、《赛德克巴莱》,都被不少文化评论认为是“媚日”或“美化殖民”。而魏德圣2014年接受访问时,称打算投资3亿拍“台湾三部曲”,讲述台湾被荷兰占领时期的故事,似乎还没有下文。尽管不少台湾学者对魏德圣影片刻意强化与殖民者的“牵绊”不能苟同。但这种不认同,依然无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电影?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这类文化现象?应该在哪种视野之下讨论港台两地的文化现象的异同?
之所以提起几年前台湾出现的这类姑且称作“独派”的电影,源自台湾的朋友得知香港电影《十年》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时,除了说一句“和台湾一样”,就没有了下文。当他们通过媒体看到香港今年大年初一发生“旺角暴乱”,得知是“本土派”人士所为,也是一句“和台湾一样,香港怎么也扯本土了?”然后便没有下文了。
港台两地的路真的会越走越相似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港台两地的历史,特别是同作为中国割让给别国的殖民地,两地的殖民历史的异同何在?这种讨论是帮助我们认清两地社会“回归”/“光复”后却离中国越来越远的关键,这个问题非本文的篇幅能讨论清楚。笔者姑且提出倡议,邀请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将这两段历史研究透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评论 93最后3小时,美国会通过权宜支出法案 评论 310庆祝新中国74周年华诞,超30万人齐聚天安门观升旗 评论 105对华表态后,她当面遭批:这是在玩火 评论 243“如果总聚焦在建筑本体上,我们竞争不过西方” 评论 323最新闻 Hot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支持乌克兰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
最后3小时,美国会通过权宜支出法案
-
他当选马尔代夫总统,承诺减少对印度依赖
-
庆祝新中国74周年华诞,超30万人齐聚天安门观升旗
-
“美国想组团抗中,印度和越南没兴趣”
-
近5年最火黄金周!“本地人先把景区让给外地游客吧”
-
特鲁多“自作多情”?美方声明完全没提
-
国会开支僵局难破,白宫通知员工做好“关门”准备
-
帮派暴力升级,瑞典政府求助军队
-
泰国警察总署副署长疑牵涉网赌被查,每月自掏腰包用于警队开支
-
马来西亚总理:平衡东西方科技,华为将更有效参与
-
“为抗衡中国,美国要在太平洋海底广铺光缆”
-
对华征税有必要吗?朔尔茨这么回
-
美国教授作证:中国绕过了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