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归:葛宇路挨骂,源于现代艺术对“边界”的破坏
关键字: 葛宇路中央美术学院行为艺术边界现代艺术前些日子,“葛宇路”的路牌被拆掉了。这位来自央美的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葛宇路”重新在高德地图上命名了北京的百子湾南一路,还做了个路牌挂在上面。一切都在暗中进行得很好,附近的居民和很多吃瓜群众都真以为有这么个叫“葛宇”的烈士了,直到事情被网友们发到网上。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人们对于葛宇路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人非常喜欢葛宇路的作品,尝试用各种方式去解读,称他为“年度朋克”,甚至有意大利米兰的著名美术学院隔空喊话,全奖邀请他入学;但更多的人觉得葛宇路这种“随地艺术”的行为,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是哗众取宠。不管怎么说,“葛宇路”注定要成为年度艺术事件之一了。
实际上,一次行为、一件事物可能本身就具有艺术上和社会上的双重性质,二者的边界又时常会发生重叠。比如说一只汉代的漆碗,其实既可以被当做一只最普通的盛饭的碗,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采用一个“展览”的动作,来区分艺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当策展人邀请观者把展品当做艺术品来观看时,观者就相当于借助这个形式,成为了艺术接收者。比如当这只漆碗被放在展览馆的橱窗里,就没人再会把它当做一件普通的餐具。但如果只是把碗随便放在桌子上,那么识货的人会奉若珍宝,不认识的人未免就要拿它来装饭。
葛宇路的展览无疑就是那只放在桌子上的古董碗。他偷偷地在百子湾南一路装上“葛宇路”的路牌,在高德地图上做好标记,整个过程中没有发出任何信号,明确告诉观者“我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所以他的艺术行为并没有成功和社会行为区分开,而是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侵犯,这才产生了类似“行为艺术是否可以破坏社会秩序”的讨论。
其实这个讨论本身就是一种概念上的不明晰,如果从社会秩序的角度,把艺术行为当成一种社会行为来考虑,那当然是要以社会允许的范围为限度。但如果只是从艺术行为的角度来讨论,就必须可以,因为许多艺术本身的目的或意义就是挑战业已存在的秩序。对“葛宇路”在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说明观者在对整件事情的认知上产生了混乱。
这件事情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它体现了现代艺术的一种倾向:如果艺术家不特意说明这个行为是一次行为艺术的话,观众就没有办法自己作出区分。
葛宇路这番言论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年度男朋克”
实际上,现代艺术的边界在很多时候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艺术评论家杰罗德·莱文森甚至非常弃疗地表示,艺术中本身就存在许多“边缘例子”,它们可以是艺术,也可以不是艺术,只有当它们“郑重地要求用先有艺术品被看待的相同方式来看待它”时,它们才成为艺术,而这种对边界的开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体现。
这个表达其实挺让人无语的,因为多少有点循环定义:如果我用对待艺术品的眼光来对待一件物品,它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换句话说,如果我把你当儿子对待,你就是我儿子,因为我把你当儿子对待,所以你是我儿子。
这种普天之下皆儿子的想法……怎么想都觉得有点流氓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我国防部: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 评论 588国家医保局:逐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评论 88美方宣称击落中国无人飞艇,我外交部:强烈不满 评论 1065“我们都依赖中国,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评论 134王毅应约同布林肯通电话 评论 512最新闻 Hot
-
替换西方设备,“近7成俄企选择‘中国制造’”
-
“马克龙和普京通话,是应泽连斯基要求”
-
日本计划实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快今春启动
-
纽约被曝从印度“曲线进口”俄石油产品
-
“日本工人已经30年没涨工资”
-
“我们都依赖中国,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
“加拿大的行为堪比第三帝国试图摧毁‘非德国精神’”
-
“美国大使,把你的脏手从土耳其拿开!”
-
历史首次!美国将没收的俄寡头财产援助乌克兰
-
美国最新对乌军援:首次包含远程精确制导火箭弹,射程150千米
-
澳运煤船正驶向中国,阿尔巴尼斯有望年内访华
-
“中国人从不向我们发号施令,美国官员倒是经常提条件”
-
中吉乌铁路筹建加速,吉乌项目办公室设在吉国首都
-
成都一商场女厕设无遮挡男童便池,涉事方回应
-
“若盟友援乌远程导弹,我们保证不打击俄领土”
-
普京:80年后再遭德坦克威胁,俄回应力度将远超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