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智造”的背后,是车和家的混乱与迷茫
关键字:文 | 潘昱辰 编辑 | 徐喆
近日,国内最大的汽车垂直媒体——汽车之家因为合作费用上涨遭遇了多家经销商的集体封杀。不过,这一切都与该网站的创始人李想再无瓜葛,2015年,卸任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前两次分别是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从线上评车到线下造车,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车和家诞生了。
打一开始,作为车和家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的李想就定下自建工厂的“雄心壮志”。
2016年8月,在车和家常州武进工厂奠基的时候,李想对到访的媒体宣称:“我们的理念是自己拥有完整的研发、供应链、制造、质量、成本控制的综合能力。”他认为,这种能力将是车和家未来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充生产布局,扩大产能的基石。
车和家创始人、CEO李想
但相比发展多年,拥有雄厚资金底蕴支持的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在融资、技术研发和生产资质等问题上阻力很大,同时车市的整体下行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车和家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大事件:原先规划的SEV汽车项目被取消,生产线被改造另作他用;4月有媒体实地探访车和家工厂,发现其厂房并未按期完工……
不过围绕着诸多争议,车和家在下半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0月,车和家首款量产车型理想智造ONE正式发布;12月,又以6.5亿元收购了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似乎又有了从PPT造车发展成实际造车的趋势。
那么,当前车和家的造车事业究竟进行的如何了呢?
空旷的工厂
为了验证这一问题,2018年12月16日,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小编驾车来到位于常州市武进高新区的车和家工厂。
尽管华东地区刚刚入冬不久,气温不算很低,但在远离城区的武进高新区附近,反倒显出了一丝冷意。
开发区的附近的路面修的非常宽阔,不过公共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路上的车辆也非常稀少。
这里便是车和家一期工厂的东大门,大门口并未有任何车和家的标识,但从地图位置以及建成厂房可以看出,这里正是车和家工厂所在地。
我们围绕车和家工厂观察了近一个小时,并没有什么亮点,该地区人烟稀少,偶尔有少量施工工人进出工厂,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搬运材料。
与他们攀谈中,小编了解到工厂内已有一条生产线,但还有不少设备没有到位。
厂区内的停车场上有数辆汽车停放,但多为员工用车,并没有车和家的量产车型出现。
停车场里也有充电桩,但也没有被使用。
而在和厂区保安的交谈的过程中,对方表示虽然厂内的生产线已经安排好了,但厂内员工并没有接受培训,至于生产线改造是否完成,是否有汽车正在量产,对方均无法透露。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与去年4月媒体实地造访得到的信息相比,至少截止12月,车和家工厂二期已经在施工了。
透过远处观望,基本可以看出二期是一片试车场。
此外,在武进高新区车和家还规划了一片土地,可能是供未来的三期工厂使用,但截至小编到访仍是一片荒地。
从实地考察得到的信息看来,车和家工厂的造车过程仍显缓慢,生产线改造、新车量产进度也都无法获知……
混乱的规划
作为对比,同样成立于2015年的数家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威马、小鹏等已经纷纷投产并交付新车。而一开始就宣称走自建工厂之路的车和家,其前行之路却显得有些崎岖。
2016年8月,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常州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占地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达到30万辆,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及相关配套设施。据称完全建成后,车和家工厂整体投资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
2016年8月,车和家一期工厂奠基
按照规划,一期工厂已于2017年年底完成建设,用时还不到一年,设计产能达20万辆。而二期工程于2017年第二季度正式动工,预计将在2018年年内建成投产。
但根据此前媒体的探访报道,截止2018年4月,其二期仍未有动工迹象,年内建成投产也随之成为泡影。
从总体的占地面积来看,车和家武进工厂确实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前常州地方媒体也对于该工厂项目进行过积极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车和家的造车计划依然难产呢?
显而易见,这和车和家此前在量产车型上的规划调整有关。按照车和家最先的规划,一期工厂生产线生产的SEV车型,是一款满足城市1-2人短途出行的微型车,而二期则是负责一款中大型SUV。
此前@李想的微博截图,表达了对SEV项目的信心
然而,到了2018年3月,李想宣布取消SEV生产计划,并宣称将对SEV生产线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二期中大型SUV的生产。有分析认为,SEV产品前景黯淡,是因为其续航仅约100km,且时速不超过45km/h,被外界戏称为“老年代步车”。
左图中的SEV已被车和家放弃,生产线全部转换为SUV生产
而且,国内的低速电动车在相关法规上也受限重重。2018年11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其中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即使是汽车租赁市场也不看好此类车型的前景。
于是,原计划在2019年上半年量产上市的SEV项目无疾而终。直到2018年10月,经历“壮士断腕”的车和家终于推出首款量产车型——理想智造ONE。然而,这款车型同样引发了业内的不小争议。
理想智造ONE
为了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理想制造ONE采用了增程式电动技术,但增程式电动车被国家有关政策列为混动车型,换言之,这款车型依然无法摆脱油耗的问题。
可时间的紧迫,已经不容李想和车和家再作反复。此后,车和家于2018年末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生产资质,试图铲除造车路上的最后一颗“地雷”。
迷茫的前景
总得来看,车和家在2018年的表现比较动荡,对于产品和工厂并没有一个深度的规划,基本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从上半年取消SEV项目开始,到改造生产线、发布新车型、收购生产资质,车和家在整个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也推迟了原先的生产进度。
无疑,造车是一个需要时间积淀的过程,一般传统车企的新工厂从开工到具备生产能力至少要两年时间。但车和家一期用时不到一年,二期又进展缓慢,规划混乱,同样引发了外界对其造车质量的担忧。
由于无法进入工厂内部,我们也无法证实车和家汽车的量产情况。此前在SEV项目上的食言,已经影响了外界对车和家的信心评估,而量产时间的不断跳票更为其前景蒙上一层阴影。目前,车和家已经将量产车的推出时间推迟至2019年第四季度。
但即便如此,看着光有外壳没有内在的车和家一期工厂,总让人觉得:最后新车死于难产,也不会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不过,既然被称作新势力,或许车和家们真的能走出和传统造车企业不太一样的路,即便这是一条弯路,只要最终也能实现新车的量产,那便也值了。
在外部环境对造车新势力不那么友好的当下,李想还能够重振外界对车和家的信心吗?我们对此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官方微信“300弄车评”,ID:Lane300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潘昱辰
- 最后更新: 2019-01-18 16:55:47
-
法系的2018:谁在傲慢,谁被偏见
2019-01-18 09:52 汽车工业 -
谁在做空吉利汽车?
2019-01-18 09:43 -
试驾 | 叫好不叫座的DS7如何振兴国内销量?
2019-01-18 02:42 汽车工业 -
目标5G车联网 华人运通与中移智行战略合作
2019-01-17 12:44 汽车工业 -
深度观察|汽车电动化,中国赢在了起跑线上
2019-01-17 09:38 新能源汽车 -
筑巢引凤 海南能否成为电动汽车市场“高地”?
2019-01-17 09:34 -
上汽大众被曝疯狂压库,经销商库存严重亏损经营
2019-01-17 09:30 -
传统汽车市场未能突破3千万成就,新能源销量进入百万时代
2019-01-17 09:27 -
丰田在美销量或将连续四年减少
2019-01-16 11:51 汽车工业 -
9.3亿美元,恒大收购NEVS继续造车梦
2019-01-16 11:34 汽车工业 -
印度豪言2030年实现电动出行:中企作用重大
2019-01-15 19:03 龙象之间 -
2018全国召回1251万辆汽车 美系车最多
2019-01-15 17:37 汽车工业 -
哈弗品牌销量破500万,长城下一步何去何从?
2019-01-15 16:44 汽车工业 -
丰田全球首发新款Supra 阔别17年回归
2019-01-15 13:52 -
哈啰出行1月下旬将试运营顺风车 会走滴滴旧路吗?
2019-01-15 11:36 汽车工业 -
蔚来ES8撞石头安全气囊全爆 被动安全引质疑
2019-01-15 09:41 -
捷豹路虎“跳崖”:销量断崖下滑 质量不精价格混乱
2019-01-15 09:36 -
得罪大客户,市值两天蒸发100亿
2019-01-15 09:12 反垄断 -
中汽协: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降2.8%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2019-01-15 08:53 汽车工业 -
宝马奔驰奥迪都说自己销量第一,这场豪车三强争冠赛没有输家
2019-01-14 16:21
相关推荐 -
9比0,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维持TikTok禁令 评论 166“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评论 187习近平同特朗普通电话: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 评论 90日本压上国运的氢能源,出路只能在中国? 评论 154涉及中国,“拜登帮了特朗普” 评论 81最新闻 Hot
-
“中美网民联手,完成了对美政府的欢乐嘲弄”
-
美媒警觉:中国此举越来越像美国了,不能坐视不管
-
“这个国务卿当不久”
-
46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安全内阁终于通过
-
日本压上国运的氢能源,出路只能在中国?
-
拜登骄傲宣布:大赦2500名毒贩
-
“他将与马斯克等坐在重要嘉宾区”
-
涉及中国,“拜登帮了特朗普”
-
“今年中国买家动作更快,100%转向巴西”
-
菲律宾求助美国公司:都怨中国…
-
特朗普请了中方没请他,“谁还会在南海站马科斯一边?”
-
“中国首超美国,走势截然相反”
-
“相比去年同期,学中文的美国用户激增216%”
-
“布林肯你是罪犯!你为什么不在海牙?”
-
针对中俄,拜登作出“最后一击”
-
“星舰”第七次试飞:助推器成功回收,飞船空中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