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福:奥密克戎毒力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可以将其当成疫苗来看
1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超过59000例。全国发热门诊、急诊高峰已过,但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仍处于高位。
与此同时,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信息,从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从输入风险来看,未来XBB及其亚分支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1月7日起,为期40天,超20亿人次参与的春运迁徙也已开启,这是近三年来,春运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流动。
这会不会引发新的感染高峰?未来国内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异株,新冠大流行将何时结束?围绕相关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第二波高峰会出现在偏远农村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春运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会不会出现新的感染高峰?
高福:以北京、河南、江苏、安徽为代表的省市,城市中感染高峰已过。在北京,最近去医院还有些拥挤,但就诊患者数量和此轮疫情早期相比,已出现下降。一些县城和农村地区也已渡过感染高峰。
现在国内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为BF.7和BA 5.2两个分支,如果已有很高感染率的地区,人群短期内重复感染的概率很小。
但对于还没有进入感染高峰的地区,比如说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春节期间民众返乡,可能会出现感染高峰。这一波感染不会比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波高峰更高。但新的感染高峰很可能出现在缺医少药,国内剩余不到10%没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地方,这些地区会出现医疗挤兑,因此,还是呼吁大家,将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有基础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
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排队看病。图/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像农村的这波感染高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高福:我觉得会持续到3月份。春节期间,因为现在呼吁比较多,可能大家还相对注意一些。春节一过,大家一放松防控意识,2月至3月,可能还会出现一个小的感染高峰。
中国新闻周刊:春节期间,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压峰?多地的重症高峰何时见到拐点?
高福:如果还没有打加强针,也还没有经历过感染的人群,要尽快把疫苗打起来。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还得坚持。春节返乡途中,要尽量佩戴N95。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将抗病毒药物准备好。
关于这一轮疫情的重症高峰,原来大家都认为,到春节前后能见到拐点。但现在因为有着综合的干预措施,很可能比感染过峰再延后20天~1个月,到2月初可能会见拐点。
不排除出现致病性更强毒株的可能
中国新闻周刊:从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都是XBB.1的进化分支。到目前为止,暂未发现XBB.1.5的本土病例。XBB是否在国内会引发新的感染高峰?
高福:在美国,XBB的一个分支XBB1.5已成为流行占比不断增大的毒株。XBB.1.5有着明显的免疫逃逸,几乎相当于一个全新病毒。如果三四月份,XBB在国内最终流行开来,从疫苗和免疫角度,可能大家会再感染一次。但现有疫苗对于感染XBB后,防重症、死亡,还能提供一定基础保护。
XBB进入国内后,如果现在流行的BA.5、BF.7能对XBB提供一些交叉保护,也可能XBB就起不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不同亚种的病毒也在竞争求生存。国外BQ.1目前是主流毒株,未来不确定国内的主要流行株将会是XBB还是BQ.1。
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基础免疫水平不同。国外先后经历了德尔塔、奥密克戎BA.1、BA.2、BA.5等多轮自然感染,不少民众还打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第四针新冠疫苗。相比之下,中国此前没有经历过大规模自然感染,这会导致一种毒株在国内的流行表现与在全球其他国家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到五六月,很可能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流行相同的毒株。
中国新闻周刊:该怎样科学看待新冠二次感染?
高福:人类接种疫苗,其实就是在逼着病毒变异。一方面,接种疫苗后,能避免很多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疫苗建立了免疫屏障,也会使得病毒逃逸,更容易出现新毒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XBB,和2020年初发现的原型毒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毒株。从免疫角度来看,奥密克戎的BA.1亚型和今天的XBB,也相差很多。
就新冠病毒而言,目前,至少可以划分出三类血清型,早期原型毒株和德尔塔算一类,它们间可提供交叉保护。奥密克戎早期的亚型算一类,XBB算一类。所谓二次感染,实质上,就是不同亚种间的交叉保护很弱。
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不断发生感染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未来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会是怎样的,比如说致病力、传播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高福:继续免疫逃逸是一个趋势。比如说,XBB.1.5和XBB相比,其受体结合域(RBD)只有一个关键氨基酸发生变化,就导致全球现有的疫苗几乎完全失效。
从理论上讲,就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来看,病毒毒力将越来越弱。从早期的原型毒株,到今天的XBB,病毒传播力在增强,但致病性明显在下降。去年10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将奥密克戎毒株的部分基因插入原型毒株中,进行重组。研究发现,用新重组的病毒感染小鼠,致死率为80%,用原型毒株感染小鼠,致死率为100%。这说明在动物实验中,新冠病毒致病性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就新冠病毒内部进化而言,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可能性很小。
但是,如果从动物中再溢出一个全新的冠状病毒,再传到人类,我们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出现,那就可能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而且,冠状病毒很容易重组,比如说,XBB就由BA.2两个分支重组而成,毒力较弱。但如果不同冠状病毒重组,有可能出现毒力更强、全新的病毒。
中国的免疫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新冠病毒或出现和在其他国家不一样的突变。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和世界的免疫程度同步。我们要密切监测病毒变异,进行测序,做到数据公开。另外,各级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的数据也要更好协同、整合起来。我希望建立全国的冠状病毒监测中心,再和全世界一盘棋,共同把病毒监测好,继续提高监测的覆盖率。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新冠病毒的致病性,怎样让公众有更科学的认知,此前民众热议无症状比例很少,发生肺炎的比例也并不低?
高福:首先,奥密克戎毒力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可以将其当成疫苗来看。奥密克戎终究还是新冠病毒,狼还是要吃羊的,脆弱、高危人群还要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因此,既不能有“恐冠症”,也不能有“轻冠症”。对当下中国内地来说,重症和死亡率数据,最具参考性的,是去年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的现实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除新冠病毒外,迄今为止,包括MERS、SARS在内,共有6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和其他几种冠状病毒的主要差异在哪?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和新冠病毒打了三年交道,还有哪些仍是未知的?
高福:之前的冠状病毒变异,没有新冠这么快。从免疫逃逸的角度,新冠病毒越来越趋向于流感病毒,但进化速率还没有超过流感。而且,新冠病毒变异过程中,突变的往往都是关键位点。
关于新冠病毒,还有太多无法回答的科学问题,比如说,它和SARS病毒有着相同的受体结合域,但为什么不会像SARS病毒那样在人群中消失,新冠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免疫逃逸这么厉害,这都要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抗病毒药物使用要讲究时空观
中国新闻周刊:应对新冠的重要武器之一就是疫苗,未来对于已经感染过的普通人群,还有没有必要打第四针?
高福:面对新冠病毒,出现突破性感染很常见,但打疫苗,确实也能起作用。因此,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自然感染后依然有必要接种加强针。
但感染后不应立即接种疫苗,因为自然感染后,体内有抗体,立即接种会将抗体中和掉。接种疫苗是为了激活抗体,间隔最好在3~6个月后,因为3~6个月后,体内抗体滴度会衰减到最低限度。
中国新闻周刊:从更长期来看,如果未来新冠成为地方性流行病,针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怎样的?
高福:根据目前的判断,因为抗体每半年衰减到最低点,此时约等于没打疫苗,而这一病毒又主要针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接种一次疫苗。
我再次呼吁,新冠疫苗应学习流感疫苗的批签发,只要是同一公司、同一技术路线,只是更换了毒株或者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就无需再做全流程的临床试验,最多只需做I期临床,然后尽快批准使用。
现在我们还无法判断,未来新冠病毒最终走向何方,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新冠疫苗也要每半年打一次。对年轻人来说,当病毒致病性不断减弱,就不需要一直接种。
中国新闻周刊:就新冠救治来说,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医疗挤兑?抗病毒药物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高福:分层、分类、分级,这应该是整个医改的方向。要利用这次机会改变观念,尽可能将轻症病人放在社区管理,通过这样的分级诊疗,挽救更多生命。
另外,我也要呼吁,中国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关于抗病毒药物、疫苗,我们也要共享世界成果、世界智慧。
以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在使用早期消灭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有时空观,对于不同人群、在不同发病时期,应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当感染新冠后期,出现白肺,肺部有大量渗出物、严重炎症,体内不再有病毒时,抗病毒药物就不再管用,这时应针对性使用托珠单抗等药物。
今年夏秋或宣布大流行结束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卫生组织拟于1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新冠疫情是否仍为全球紧急事件。此前,世卫组织表态称,有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从科学角度来看,何种条件下,我们能终结全球新冠大流行?
高福:终结新冠大流行,有两个词很关键,一个是包容(tolerance),一个是韧性(resilience)。从新冠疫情刚开始不久,我们就在讨论这两个词。前者指的是人类到底能忍受多少,后者指人类的灵活性有多少,即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当人类可以包容病毒的存在,有一定韧性,能正常生活,与其同存,就可以宣布大流行结束。当新冠只在有的地区流行,就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到夏天或者秋天,有可能世卫组织会宣布大流行结束。但这也不意味着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会低至流感,因为其感染基数太大。至于何时能和流感一样,不好预测。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提到,未来不排除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会不请自来。结合近三年中国抗疫经验,能否谈谈在下一次大流行到来前或刚到来时,我们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有更及时有效应对?
高福:我提倡“壹健康(One Health)”,人类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要共享数据、共享资源。病毒没有护照,病毒不申请签证,从公共卫生和人类共同健康角度来说,要全球一盘棋。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早期检测(early detection)和日常监测(routine surveillance)都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的投入。疾控系统应更多依靠专业力量,减少行政干预。要加强疾控系统对相关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比如对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监测,要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全国流感样监测网络、全国急性呼吸感染监测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的建设等。
(记者:杜玮 霍思伊)
- 原标题:专访高福:针对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应尽快批准使用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西藏林芝公路雪崩已致8人遇难,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
2023-01-19 07:09 安全生产 -
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会谈
2023-01-18 22:59 中美关系 -
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做好农村防疫工作
2023-01-18 22:52 抗疫进行时 -
这雕塑“有损中国女性形象”?白云机场回应
2023-01-18 22:17 以艺术之名 -
市委常委会今天举行扩大会议,听取党委(党组)书记述责述廉并进行评议
2023-01-18 21:37 上海观察 -
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怎么抓?这些党委(党组)书记现场述职,陈吉宁逐一点评
2023-01-18 21:33 上海观察 -
上海市老干部迎春团拜活动上,陈吉宁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
2023-01-18 21:30 上海观察 -
韩正视频连线慰问我国极地和大洋考察队员
2023-01-18 21:00 节日谈 -
今年中国航天将实施近70次发射任务,包括2次载人
2023-01-18 20:37 -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2023-01-18 20:25 观察者头条 -
习近平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2023-01-18 20:15 -
深圳市监局已启动现场核查
2023-01-18 19:29 食品安全 -
习近平视频连线医院,同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亲切交流
2023-01-18 19:27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视频连线社会福利院:一定要让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2023-01-18 19:2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
2023-01-18 18:37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工信部:阿兹夫定片日产量达74.4万瓶,可满足重症患者用药需求
2023-01-18 18:26 抗疫进行时 -
国家级出行平台“强国交通”即将上线
2023-01-18 18:06 -
明日起,香港三岁及以下幼童入境内地无须核酸检测
2023-01-18 16:40 香港 -
多所高校恢复校友自由出入权限
2023-01-18 16:15 -
“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这才是真实的‘放大监控画面’”
2023-01-18 15:45
相关推荐 -
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 评论 234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湾“断交” 评论 285卢拉感染甲流,暂缓访华 评论 212卢拉访华前,数百名巴西农企代表已“涌入北京” 评论 208中央财办副主任:有把握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评论 59最新闻 Hot
-
台当局仅剩13个所谓的“邦交国”,都在哪里?
-
为减少对“竞争对手”依赖,美国将向加拿大关键矿业提供资金
-
日本拟2027年前改装8艘宙斯盾舰,以搭载“战斧”
-
“警匪对峙我不管,这个快递今天就得送到”
-
塞尔维亚卫生部长:北约在巴尔干实施非人道实验
-
俄军攻势减缓,乌军总司令:巴赫穆特战局趋稳
-
“世界必须倾听中国声音”
-
“全球银行业动荡,中国成为避风港”
-
台当局“驻洪都拉斯代表”今晨返台,“神情沉重”
-
玻利维亚总统:拒绝美国插手,将寻求“锂主权”
-
“相比之下,美国崩溃的概率更大…”
-
“拜登相信,他们都打不过特朗普”
-
他也称将访华:欢迎中国方案
-
拜登会见特鲁多口误“感谢中国”,随后找补:你们知道我在想中国
-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市场担忧,朔尔茨发声
-
马克龙:我俩将一同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