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靖: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高层交流,目的是什么?
【文/黄靖】
近来,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中美的高层交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环境特使克里先后访华,百岁老人基辛格也声称带着拜登高层的“口信”来到北京。他们和包括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中方高级官员会晤,进行了“有建设意义的坦诚交流”。这对“竞争”正酣的中美双方而言,美国高层访华寻求交流是利好现象。
拜登政府高层访华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呢?美国国务院对此的解释是:第一,促进交流和沟通;第二,维护美国的价值和利益,第三,寻求两国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国际(transnational)的合作。
中美两个大国必须也应该保持高层的沟通。毕竟两个超级大国合则有望双赢,斗则两输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而美国的官员要“维护美国的价值和利益”,也无可厚非。因此,舆论的关注点自然聚焦于中美在哪些“国际事务”上有共同的利益,又将能够以怎样的方式合作?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3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应约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图自外交部网站
首先要看到的是,今年上半年,拜登政府对内与共和党达成了“账务上限”协议,因而无惧共和党的羁绊;对外通过G7和北约峰会等活动,整合了与盟友的对华立场。在这样的形势下,拜登政府想要抓住总统大选来临前的这个“窗口”期,通过上层交流来“把控”中美关系,在国际和国内政治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和主动权,并企图在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上“锁定”(lock in)有利于美方的中美“合作与谅解”。
因此,布林肯访华的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美国引领“重塑”(reshape)中美关系的形象,但跟随其后的耶伦和克里的访问则有更具体的政策靶标。显而易见,维护全球秩序的金融稳定以及管控(各自的)货币和债务政策带来的风险,是中美之间可以、也应该合作的领域之一。毋庸讳言,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对中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各类金融风险和隐患滋生的情况下,防范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符合中国的利益。
美联储自去年三月以来便连续剧烈地加息,以图压制有“脱缰”之势的通胀,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震荡,加之美国债台高筑以及美元武器化导致的“去美元化”的负面效应,使得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叠加。有效管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不仅对经济至关重要,而且关乎其美国的政治稳定。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美国财长耶伦就飞往苏黎世同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刘鹤副总理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私下”交谈,寻求双方对防范金融危机的“理解和默契”。但由于美国政治的内部因素,耶伦迟至布林肯访华之后才得以正式访华。从有关报道及耶伦的讲话来看,她的访问富有成效的。中国7月份逆势增持205亿美元国债,这显然是中美在金融领域相向而行的一个积极信号。
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
环境保护是中美之间另一共同利益所在。因此,克里访华也取得了相对积极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克里反复强调,环境保护不是中美双边问题,而是一个“普世”问题。如此高调,其实是唱给美国的盟友听的,尤其是那些将环保问题视为重中之重的欧洲的主要国家。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美国高级官员连续访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维护美国对其盟友和战略伙伴的“领导权”。美国高官们访华时都反复强调,美国不与中国搞对抗,不和中国打冷战,不谋求同中国脱钩;而是要在环保、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等方面寻求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这些高调与其说是寻求与中国的妥协,不如说是在安抚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尤其是欧洲主要国家都明确反对美国与中国搞对抗,不愿意(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中的实用主义,导致其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布林肯访华刚一结束,拜登就在旧金山的竞选演说中对中国最高领导人口出恶言。而且,布林肯访华后不久,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等9名议员旋即于6月27日抵达台湾。拜登政府对这次“访问”保持低调,因为这个行动有悖于布林肯刚刚在北京作出的“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
因此,尽管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接踵而至地访问中国,也和包括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内的各级高层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交流”,但这些交流的成果能否落实到行动,还有待观察。而且,我们必须看到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访华也同时服务于国内政治的需要。
毫无疑问,在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中国将再次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攻防议题。尤其是对于执政的拜登而言,在中国问题上更易成为对方的攻击靶标。在总统大选开打前,执政的拜登一面希望通过密集的“高层沟通”为中美关系设置“护栏”,以此安抚反对与中国“脱钩”的华尔街大资本和国内的“现实主义”力量;一面又持续攻击和打压中国,以此回应来自共和党和右翼鹰派势力的压力。
但拜登是否真的能在即将来临的总统大选中左右逢源、阻止共和党占据“政治正确”的制高点呢?对此也待观察。毕竟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管控国内局势的能力就不强;而中期大选后的“跛脚”更加剧了拜登政府的弱势。显然,一个不能有效掌控国内政治的政府,也难以有效把控中美双边关系。
正因如此,我们对拜登政府高官的访华不能抱过高的期望。这些交流与沟通不可能使中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而且,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到来,中美“竞争”必将成为大选中的一个关键议题。能否在总统大选的“狂热”(frenzy) 中保持有效管控中美关系,确确实实地考验着中美两国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
- 原标题:黄靖: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的高层交流:目的与忧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朝鲜允许滞留海外的本国公民回国
2023-08-27 07:49 朝鲜现状 -
津巴布韦现任总统姆南加古瓦赢得总统选举
2023-08-27 07:33 -
日本公明党党首推迟访华
2023-08-26 22:39 中日关系 -
“大家都哭了,渔民要如何活下去”
2023-08-26 21:51 日本 -
“只有法国大使被要求离开”
2023-08-26 18:38 非洲之窗 -
印度火车着火致10死20伤:乘客私带煤气瓶做饭引发爆炸
2023-08-26 18:38 印度惊奇 -
又有5名在缅电诈嫌犯被押解回国
2023-08-26 17:56 打击网络诈骗 -
“超2000件文物失窃,掩盖数年”,大英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
2023-08-26 17:40 不列颠 -
泰国食药监局:将严查日本进口海产品
2023-08-26 17:34 福岛核泄漏 -
“日本不让他国直接取样独立检测”
2023-08-26 16:05 -
“我就任美国总统当天,出兵墨西哥解决毒品问题”
2023-08-26 14:20 美国政治 -
他说“俄罗斯人的命也是命”,然后被围攻了
2023-08-26 14:14 俄罗斯之声 -
美日韩串联搞事,中国要提防什么?
2023-08-26 14:10 中美关系 -
日大臣:原以为中方只限福岛等地产品,没想到…
2023-08-26 14:02 福岛核泄漏 -
日本超市也停买,日企心态崩了:怎么自己人也这样?!
2023-08-26 12:52 中日关系 -
拜登调侃特朗普入狱照:是个靓仔
2023-08-26 10:55 美国政治 -
卢卡申科回应:不怪我
2023-08-26 09:59 俄罗斯之声 -
拜登会因大选压力逼乌克兰和谈吗?欧洲有点慌…
2023-08-26 09:26 乌克兰之殇 -
“中国间谍”引诱英国官员?我使馆回应
2023-08-26 08:36 中国外交 -
中方在联合国回击日方说辞
2023-08-26 08:30 福岛核泄漏
相关推荐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 评论 2美国“拦不住”,阿联酋高校加入中俄牵头的月球项目 评论 135停火协议最后一天,王毅:决不能让战火重燃 评论 133以色列已释放150人,“但又抓了133人” 评论 165朔尔茨誓言“尽快”解决预算危机,但没提供任何细节 评论 61最新闻 Hot
-
“这是以色列社区,我决定不开炮……而是用机枪射击!”
-
昔日“支持加强哈马斯”言论遭质疑,他这样辩解
-
波音737 MAX空难5年后,FAA终于宣布...
-
哈马斯向马斯克发出邀约:来加沙看看
-
俄高官又披露:美国发来非正式信函,说…
-
围绕供应链,中国开门办博览会,拜登却…
-
史无前例,“尹锡悦开猛药处方”
-
利用气候峰会东道主身份大卖油气?阿联酋回应
-
“商业和分歧可并存,英国正寻求中国汽车厂商投资”
-
阿联酋AI公司与中企合作,美官员炒作“安全威胁”
-
日本紧跟美国…
-
美国也否认
-
多方证实临时停火协议延长两天
-
枪击巴勒斯坦裔学生的嫌犯被捕,受害者家属:原以为美国更安全
-
见面后,马斯克这样表态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有毒化学品,用于袭击亲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