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从四点判断俄乌局势,俄罗斯未必输,但美国不会赢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文】
提起5月9日,都会想起俄罗斯的二战卫国战争胜利日。但大家都忘记了这一个日期还是另一场历史伟大战役“美吉多战役”的胜利日。
美吉多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第一场战役。公元前1457年5月9日,图特摩斯三世领导下的古埃及王国战胜了330多个城邦组成的反埃及“迦南联盟”,此后屡战屡胜,最终缔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跨洲际帝国埃及帝国。
当下西方舆论充斥着对俄乌冲突升级、乌克兰反攻的各类猜想与评论,以及西方政客轮番飞抵基辅支援乌克兰的声势,甚至还召开由美国主持40国防长会,摆出俄罗斯一国对抗美国领导的“40国联军”的压迫感。加之中国不少网友本身对俄军军力“数天解决战斗”的超高期待落空,对俄罗斯国运的担忧感上升,一些研究者还撰文建议中国公开支持俄罗斯。
其实,事态远未到俄军兵败如山倒的地步。列举美吉多战役胜利日的巧合,就是想重提3477年前的那场战役,埃及1:330最后都能赢;这场俄罗斯看似1:40的战争,也未必会输。
当下的俄乌冲突,美国与北约发动的舆论战来势汹汹,一副想置俄罗斯以死地的架式,但战争靠的不是阵势或声势,也不是参与行为体最多的那方就一定能赢。预测战争的成败,也不能只是靠舆情。至少有四点确凿的证据支撑“俄罗斯情况尚可”的总体判断:
第一,西方支援乌克兰的实际到账物资与资金,远不足以撑起乌克兰的反攻与最终胜利。5月6日美国国务卿在讲话中承认,2月24日以来美国对乌安全援助总额达38亿美元。当天总统拜登讲话也坦白,“已几乎用尽了美政府可用于向乌提供安全援助的资金”。拜登曾想为乌克兰向国会申请330亿美元的援助但未果,于是他呼吁“国际伙伴们须继续展示团结和决心,为乌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美国自己没钱,让盟友多出一些。
那其他“伙伴们”到底给了乌克兰多少呢?我大体算了一笔,实际到账应该不会超过50亿美元。要知道泽连斯基公开叫喊,乌克兰一个月用于公务员工资、维系战时政府基本运作的费用就要70亿美元。
由此看,无论此前英国首相约翰逊,还是近期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拜登夫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访基辅,多是把乌克兰当成自己的政治秀场,以及一场场口惠而实不至的外交活动。难怪泽连斯基反复呼吁西方政客,“要来千万别空手来啊!”可以想象,除非美西方10倍、20倍级的增加援助,否则根本无法支撑泽连斯基宣称的“7月反攻俄罗斯”的计划。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二,美西方对俄制裁冲击不大,且还有可能让俄罗斯赚了一笔。俄罗斯近万亿海外资产被冻结,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冲击。但《经济学人》杂志5月初公开刊文说,制裁只是让俄罗斯“受了皮外伤”。冲突以来,能源、粮食价格都暴涨20%以上。
国际贸易商家出于恐慌心态而产生的囤积行为,猛增对俄能源与粮食进口,3月底被曝出连美国都一周内对俄原油进口猛增43%。价量双增,俄罗斯贸易商其实赚了不少钱的。俄罗斯财政部透露,5月将额外收到油气收入4140亿卢布的资金。
4月初推行的“卢布结算令”更是高招。美西方两个月内推出对俄8000多项制裁(是40多年美西方对伊朗制裁总数的约3倍),一度令卢布从79:1大崩至154:1美元。“卢布结算令”则使卢布力挽狂澜,甚至回涨至超出冲突前的66:1美元(5月8日汇率),创3年来新高。
国际货币市场上“求卢布、去美元”之势已起。美国将“货币武器化”,180多国央行行长心里想的肯定是同一件事:今天你拿美元打俄罗斯,明天就有可能打我。于是自然产生的后果是,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已降至58%上下的历史新低,“去美元化”已然在加速。
第三,美欧内部裂痕已起,对俄制裁与战略压制不会长久。匈牙利已多次重申反对并将否决对俄能源制裁,目前已有超过10个国家接受了“卢布结算令”,暗暗选择与俄罗斯进行妥协。
现实比人强,欧盟对俄能源依赖度超过40%,有一些国家(如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对个别能源种类(如石油、煤、天然气等)对俄的依赖度甚至超过80%。没有俄罗斯,他们的日常生活真的受到巨大冲击。
4月,欧元区通胀率7.5%,创历史新高。不少欧元区国家与生活相关的支出(电费、粮价)有的都涨了15%以上。反战声高涨,民粹主义浪潮一波超过一波。欧盟政治人物更新换代,默克尔退休后,马克龙变成了资格“最老”的人物。
4月底法国大选中“险胜”的马克龙,近日主动要求与普京通话2小时,结果是俄罗斯的回呛:北约必须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力支持。德国总理舒尔茨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5月他连续表态希望俄乌冲突早点结束。
欧盟很想找能源替代,但普遍评估,即使欧洲铁了心地能源“去俄罗斯化”而转购非洲、中东、美国能源,也得要到2027年。俄罗斯离欧洲近,运输成本低,能源价格更便宜,欧洲爱莫难舍啊。可以预料,随着冲突不断拉锯化,欧盟会越来越难受,尤其是三、四个月后入秋转冷,天然气取暖需求量上升,欧盟更会服软。从这个角度看,欧洲会选择与俄罗斯妥协的时点不会超过2022年秋季,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马斯克操心起日本人口:若无改变,日本最终将不复存在
2022-05-09 14:52 -
巴基斯坦向中方移交遇难人员遗体
2022-05-09 14:32 巴铁 -
“他们想看笑话,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2022-05-09 12:25 法国见闻 -
乌克兰驻德大使给苏军敬献花篮,抗议者高喊:纳粹,滚出去!
2022-05-09 12:15 -
保加利亚副总理:不给豁免,我们就否决俄石油禁令
2022-05-09 11:23 欧洲乱局 -
直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红场阅兵
2022-05-09 11:17 观察者头条 -
近30%乘客逃票,纽约想出这么一招…
2022-05-09 11:14 -
文在寅:任内韩朝关系未能更上一层楼不能怪韩国,有些壁垒难以逾越
2022-05-09 11:08 三八线之南 -
欧盟欲抢先俄阅兵祭出最新制裁,又被匈牙利搅黄
2022-05-09 10:51 乌克兰之殇 -
CIA声称:中国目睹俄乌感到不安,但解决台湾问题决心没变
2022-05-09 10:39 乌克兰之殇 -
特鲁多在基辅使馆升国旗,尴尬了…
2022-05-09 10:22 乌克兰之殇 -
已故日本议员遗稿曝光:冲绳独立最现实的选择是“一国两制”
2022-05-09 10:20 日本 -
英国新制裁:对俄罗斯贵金属铂、钯提高35%关税
2022-05-09 09:26 不列颠 -
拜登:G7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加深普京的痛苦
2022-05-09 08:51 乌克兰之殇 -
加总理“秘密”访乌并宣布重开使馆,被乌方提前曝光
2022-05-09 07:09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确诊13089例、死亡23例
2022-05-09 07:03 美国一梦 -
特鲁多会见泽连斯基:将继续提供卫星图像、小型武器弹药
2022-05-09 06:53 乌克兰之殇 -
日本三菱承认数据造假40年,涉事产品或流入核电站
2022-05-09 06:51 日本产经 -
王毅: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刻”,世界应更多倾听亚洲声音
2022-05-08 22:59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访乌克兰
2022-05-08 22:22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参众两院两党对立严重,美国政府“关门”成定局? 评论 82“进校园”争议背后,预制菜被“妖魔化”了吗? 评论 524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评论 105国家统计局: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 评论 97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评论 307最新闻 Hot
-
韩媒担心:这样下去中国游客也不来了…
-
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
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
克宫:和其他西方武器一样,美国坦克也会燃烧
-
拜登老是摔,怎么办?策略竟是换鞋穿,少走路…
-
绍伊古:9月歼敌1万7 将在25年实现行动目标
-
宁德时代迎面撞上美国政治风险
-
“展现中国技术自给自足雄心,华为又给苹果压力了”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
“正讨论建立对华热线”
-
以牙还牙?俄罗斯宣布通缉
-
“到2027年,法国将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
-
“中国伟大又谦逊,感谢中国网友关心”
-
古巴驻美使馆遭恐袭?白宫回应
-
愈演愈烈!加拿大摊上事了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