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杰·普拉沙德:大英博物馆将盗窃文物称作“创意行为”,傲慢到极致
最后更新: 2023-09-21 12:23:33近日,英国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被曝出超过2000件藏品丢失、被盗或损坏,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被迫宣布辞职。与此同时,由中国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而英国媒体BBC则一如既往地带上“有色眼镜”,宣称短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该如何评价大英博物馆在英国对外殖民时期通过争议手段获取文物的行为?这种文化掠夺对受害国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日益崛起,各国应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就相关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印度学者维杰·普拉沙德先生。
【文/维杰·普拉沙德,采访/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结合大英博物馆不断传出被盗的新闻,一部名为《逃离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英国媒体BBC却宣称短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您怎么评价这件事?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对大英博物馆提出过哪些诉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维贾伊:首先,我去过大英博物馆好几次,这是一家知名博物馆,收藏了大约800万到1000万件不同的文物。其中好几件文物不乏争议,有些甚至是持续了上百年的争议。
比如说,大英博物馆最知名的收藏品并不是2.3万件中国文物,这是一个较新的故事。更古老的争议其实是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它们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希腊人70多年来一直要求归还。至于说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罗塞塔石碑、贝宁青铜器、光之山(Koh-I-Noor)钻石等等,从政府到民间,要求归还这些文物的诉求已经存在了数十年。
其中,光之山钻石出自伊朗,但却是英国人洗劫了莫卧儿帝国后,从印度抢走的。大英博物馆也有数以万计充满争议的印度文物,包括历史悠久的佛教雕像,它们都是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被非法掠夺的。英国殖民者非法闯进金字塔,洗劫里面的文物,埃及政府也要求他们归还。
因此,我想说,大英博物馆可能收藏了2.3万件中国文物,但和其中的800万件文物相比,它们只是极少数。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中国文物,比大英博物馆多得多。当然,如果有人(媒体)想要把这件事跟所谓中国的“民族主义”联系起来,其实他们忘记了,各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的呼声已经持续了上百年。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贝宁青铜像
比如说,贝宁青铜器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位于今天尼日利亚的地方。它们是怎么落到英国人手中的?这是个好问题。1897年,英军士兵洗劫了贝宁王国,将文物带回英国。这是一种文化破坏行为。大英博物馆宣称有些中国文物是他们“买来的”,贝宁青铜器可不存在买卖,它的来历很清楚,是英军抢走的。当你去大英博物馆的亚述文明展区,其中一件展品是亚述神庙的大门,它们怎么会出现在英国的博物馆?答案还是洗劫。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我有点同情大英博物馆。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偏要找我们的麻烦?在巴黎、柏林、阿姆斯特丹还有美国的许多博物馆,都保存着那些国家对外殖民统治或者是在美洲侵占原住民土地时期获得的历史文物。殖民时期的西方考古学家,会像“吸尘器”一样洗劫他们发现的古迹或者墓葬。
我认为,不要仅仅盯着大英博物馆,而是要指控所有的这些博物馆。很遗憾,这也不仅仅是有关中国的文物被掠夺,这是广大被殖民国家都经历过的事情。在有些地方,比如说贝宁,这就是赤裸裸的劫掠、洗劫与盗窃行径。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故事了,尤其是闯入和破坏别国的墓葬,从中盗窃文物。我不是一个信教的人,不会太关心身后事。但有的民族、有的人很在乎这些事情,包括对祖先的祭祀等等。因此,抢劫别人的墓葬,把里面的东西运回自己国家的博物馆展出,还自认为对人类学的历史纪录做出了贡献,这背后体现了一种极致的傲慢。
观察者网:您如何看待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那些有过殖民历史的西方国家文化机构的自我洗白行为?一方面,有些英国学者承认,英国政府、博物馆代表会系统性地参与对殖民地的文物掠夺活动;另一方面,殖民地国家有一种声音,认为由西方博物馆收藏这些文物“是件好事”?
维贾伊:让我回到大英博物馆的例子。帕特农神庙是希腊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迹。19世纪英国介入希腊战争时,一名英国官员埃尔金勋爵主动申请去奥斯曼帝国,通过强迫性手段测量并运走了神庙里一半的大理石雕像。英国人为了致敬他,把这些艺术品命名为埃尔金大理石。
大英博物馆内陈列的帕特农神庙雕像 图自希华时讯
多年来,希腊政府都请求英国方面归还这一半的石雕,重现完整的雕塑形式。大英博物馆是怎么答复的呢?我总是爱跟别人讲这个故事。他们认为,从希腊运走一半的帕特农石雕并不是文化破坏行为,而是一种“有创意的行为”(a creative act),他们觉得这是对埃尔金勋爵的赞美。后者将大理石运回英国,在英国的博物馆展出是个“有创意的行为”。
很显然,这是一种(在西方)有代表性的态度,下面则引出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木已成舟,如今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超过800万件文物,它们就在那里。然后呢?我认为,每个国家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是件好事,这是一件很好的教育工具。例如,上海的博物馆能够帮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欧洲、美国的历史,那绝对是件好事。我不主张大家只了解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开设的博物馆是有价值的。原则上,我完全同意大英博物馆能够在教育人们了解世界文化瑰宝的方面发挥作用。
被切割的中国明代琉璃砖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然而,大英博物馆有必要收藏所有的帝国珍宝吗?那里已经有超过800万件文物,还需要收藏75具石棺,或者高雅的大理石雕像吗?大英博物馆是否真的需要那些分量相对较低的希腊雕像来帮助游客了解希腊文化?有必要将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英国吗?是否必须靠最精美的钻石才能讲述莫卧儿帝国的故事?为什么不能依靠其它文物呢?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那么多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画作、雕像,还有中国的各种文物,这些展品应该周游世界,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伟大过去,比如说,中国民众也会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展出的中国文物感到自豪。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最珍贵的文物,比如贝宁青铜像、帕特农石雕或一些中国的瓷器一定要放在大英博物馆?
接下来是第三个问题,上世纪50年代,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他们的公共机构建设非常薄弱。比如,印度在建国后花费举国之力才建立真正的现代博物馆体制。殖民时期,印度并没有完善的博物馆设施。英国人在我出生的地方加尔各答曾经建有一座帝国博物馆,后来被更名为印度博物馆。国家独立后,我的祖父就在那里工作。但英国人走后,这座博物馆面临管理不善的困境,没有恒温控制系统,储藏设施非常简陋,就是一些库房。
自1947年以来,印度已经发展出了独特的博物馆文化,非常注重空气质量、展馆的照明系统也得到了改善。我非常喜欢逛博物馆,也看到了印度博物馆水平的提高,这令我印象深刻。因此,所谓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保存其它国家的文物,这种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中国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认为一个能造出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铁的国家,保护一个茶壶文物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禁用华为、中兴?德国运营商不干了
2023-09-21 11:52 德意志 -
“法国又推出一个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武器”
2023-09-21 11:39 -
加印交恶,外媒“拉印制华”的心凉了...
2023-09-21 11:02 -
日本8月对华食品出口暴跌41.2%,创近12年最大降幅
2023-09-21 10:07 日本 -
中国签署《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2023-09-21 09:56 -
俄维和车辆纳卡地区遇袭,全员遇难
2023-09-21 09:45 俄罗斯之声 -
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2023-09-21 08:50 乌克兰之殇 -
亚美尼亚指责俄“做得不够”,佩斯科夫:这是阿塞拜疆内政
2023-09-21 08:25 -
泽连斯基与卢拉举行会谈
2023-09-21 08:05 乌克兰之殇 -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外发生枪击事件
2023-09-21 07:34 -
美联储按兵不动,预计年内再加息一次
2023-09-21 07:09 观网财经-海外 -
洪都拉斯外长雷纳:同中国建交是正义的选择
2023-09-21 07:09 -
-
“巴基斯坦是过去式,加拿大是印度的新头号敌人”
2023-09-20 21:42 -
“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2023-09-20 21:06 观察者头条 -
此前中方逮捕的一名日本公民被刑拘?毛宁回应
2023-09-20 20:56 -
克宫回应拜登涉普京言论
2023-09-20 20:50 俄罗斯之声 -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还很遥远”
2023-09-20 20:41 欧洲乱局 -
“违抗”民意修好关系,日韩领导人获“肯尼迪勇气奖”
2023-09-20 20:09 -
人权理事会特别报告员呼吁高度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
2023-09-20 20:0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在中国发展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大众需要迎头赶上
-
基辛格逝世,官网悼文11处提到中国
-
“在国内卖2000,在美国卖6万,价格依然能打”
-
连续三年!“韩国第一名被中国夺走”
-
“遭美国延发签证,伊朗外长错过联合国巴以重要会议”
-
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
韩国仅得29票,他们怒了
-
“为什么澳大利亚军舰要去东海?中方采取的行动非常专业”
-
“俄乌打仗,这个北约国家怒赚300亿美元”
-
“我们不能让下一代美国学生不了解中国,不学汉语”
-
这国要改国旗:中间图案像向日葵,代表“善变和奴性”
-
他俩跑卡塔尔会面,谈停火和人质释放
-
泽连斯基被美媒评为“年度梦想家”
-
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
美国“拦不住”,阿联酋高校加入中俄牵头的月球项目
-
谋杀未遂?乌称情报总局局长夫人遭投毒,正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