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飞龙|你的印太,我的亚太:中美地缘政治斗争的无解漩涡?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田飞龙】
2022年仍是全球秩序大变乱的一年。新冠疫情未止,乌克兰战争正酣,美国拜登总统于5月下旬密集访问东亚国家,23日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首批纳入13个国家。美国同时宣布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台湾问题上高调宣布“武力介入”。
美国的“印太战略”从构想到实施,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尽管这一框架仍然缺乏实质性内容,且内部谈判涉及的权利义务争端可能激烈化,但美国毕竟提供了一个关于印太大区域的新地缘战略愿景,给其印太盟友留下想象和商谈的无限空间。日本、韩国均有跃跃欲试、蠢蠢欲动之势,似乎在美国霸主领导下“分食”印太领导权的美好时代到来了。拜登亚洲之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更深刻和更具风险性的地缘政治冲突漩涡与前景。
这无疑是美国以“体系性冷战”方式遏制中国和隔离中国的战略敌意和战略进攻行为。用中国古代的谋略学概念,这是美国的“合纵”之术。
与之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外长王毅在同日举行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78届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提出“亚太”概念不应被稀释,亚太合作不应被干扰,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
这似乎是2021年12月中美“民主大辩论”的续篇:你的印太,我的亚太;你的自由霸权新联盟,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你的21世纪新冷战,我的各国和平发展。
这些争端的激烈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中美关系“新冷战化”的根本演变趋势。中美贸易战2018年爆发以来,修补中美关系裂痕、建立中美战略护栏的声音和努力一直存在,但不占主流。从特朗普到拜登,我们没有看到中美关系缓和的持续性善意与相向行动。
中美互信变得更加脆弱,任何级别的外交会晤或谅解都经不住美方的“出尔反尔”和强烈反华共识的即刻破坏。美国反华并非建立在牢固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而是出于对美国霸权威胁与衰落的内在焦虑和恐慌,但意识形态可以作为“理想性”的价值动员符号,对美国国内分歧性政治力量加以整合,并对已然松散化的盟友体系实施“重新纪律化”。
以中俄为主要对手的美国新地缘政治战略谋划已久,中间出现过是否“联俄制华”的政策摇摆,但由于内部政治与利益分歧,以及美国对自身全球性霸权的迷恋和滥用的帝国习惯,美国统治精英最终决定同时出击,两线作战。
乌克兰战争是北约极限东扩的地缘政治悲剧,但俄罗斯试图重建地缘政治安全秩序与平衡体系的“特别军事行动”未能有效阻止北约东扩,甚至加速了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瑞典等)加入北约的进程,造成自身更加艰危的地缘政治处境。这是美国霸权的“西线”,以北约体制和大西洋自由主义为基础,主要地缘政治目标是俄罗斯。
美国霸权是全球性的,还存在“东线”,以中国为主要地缘政治目标。美国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印太战略”架构,以形成一种“亚洲版北约”同盟体系,对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形成遏制和围堵的强势秩序,从根本上阻止中国崛起及建构区域性政治领导权。
与“西线”的地缘政治体系相比,“东线”的地缘政治状况更加复杂,也并非美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建构完成。正因如此,美国试图建构印太体系的过程就必然是冲突频多,险象环生的,甚至存在“烂尾楼”的失败风险:
其一,基本地缘概念上的过度包容和过度分歧性,即“印太”并非一个成熟的地缘政治概念,而是美国政客与战略家纸面谋划的概念,其具体包容性、分歧性和冲突张力未经充分有效的评估和细致分析,在具体执行上势必大打折扣;
其二,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规范差异性,即印太地区不同于美国北约体系,不具有同质化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上的“西方”文明及种族优越感,仅仅是表面的民主文化共同性和地缘利益协调性,故印太盟友,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眼联盟”的白人种族盟友之外,真正的亚洲盟友缺乏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上的深刻同质性,其结盟行为的机会主义特征凸显;
其三,印太地区的殖民史过程、民族主义与泛亚主义传统对印太体系构成某种持续性的思想抵抗和政治抵抗,即印太国家多数遭受过西方殖民侵略和压迫,有着长期的反殖民运动历史及其遗产,也有着民族主义和泛亚主义的思想基因,这些政治思想因素和政治行动逻辑是强大和连续性的,不会因为美国霸权体系的某种许诺或诱导就被轻易遗忘和失去抵抗意识;
其四,美国历史上对印太国家的帝国式渗透与支配并不成功,无论是朝鲜战争的失败,还是扶植南越政权的失败,或者是阿富汗战争20年的大溃败,都表明美国并未证明其对亚洲国家之历史、文明和地缘秩序有着一套成熟的协调支配的政治技艺。美国很强大,很容易颠覆他国政权,很容易制造地区动乱,但却似乎并不擅长带来繁荣稳定的合作秩序,印太架构的操弄也仍然需要面对曾经的挫败阴影和病因要素;
2021年8月15日清晨,美军CH-47“支奴干”双旋翼直升机飞抵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上空,撤离美方工作人员。
其五,中国的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与地缘政治形象的改良建构,即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前所未有的对手,不是第二个苏联或俄罗斯,也不是曾经的德国或日本,而是以和平发展为核心价值进行国家建构、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文明理性大国。
在联合国多边主义框架和中国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基础上,中国的地缘政治形象存在一个逐步改良和逐步获得认同的过程,并在地缘经济、文化、政治、社会联系上积累了强大的历史纽带和共同现实利益,这些也构成对抗美国印太新冷战体系的关键基础和强大能量。当然,美国也一定意识到了上述差异性和战略实施的严重困难,但抵不过其帝国建构的道德热情和帝国衰落的生存恐惧,意欲奋力一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美国新增感染171038例,死亡999例
2022-05-26 07:32 美国一梦 -
美国就乳制品问题向加拿大提出正式贸易投诉
2022-05-26 07:04 -
俄外交部:事实表明波兰有向乌克兰扩张的计划
2022-05-25 23:07 乌克兰之殇 -
澳财长称中国若想改善两国关系应尽早取消加征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2-05-25 22:53 中国外交 -
“卖裸照为乌军募捐的女孩真棒!我就算了…”
2022-05-25 22:16 -
美财政部禁止俄用美元还债,外媒:把俄推向违约边缘
2022-05-25 22:05 -
美再发生校园枪击案,汪文斌敦促美尽快向世界提交一份美国人权报告
2022-05-25 21:46 美国一梦 -
“别处没有,这是美国独有问题!”
2022-05-25 21:27 美国枪击案 -
日本调查“谁是东盟现在和今后最重要伙伴”,结果中国均列第一
2022-05-25 21:25 日本 -
习近平:人权问题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国”
2022-05-25 20:46 中国外交 -
泽连斯基称俄军回到冲突前位置才能恢复谈判,俄方:不具建设性
2022-05-25 20:23 俄罗斯之声 -
拜登亚洲行,干货在哪里?
2022-05-25 19:59 -
一图看清:拜登来亚洲拉了个什么群?
2022-05-25 19:21 美国政治 -
气到后槽牙都快咬碎…
2022-05-25 18:28 -
因新冠推迟后,布林肯明将公布拜登政府“中国政策”
2022-05-25 18:12 -
澳大利亚新任外长抢着去斐济
2022-05-25 18:00 -
美国步枪协会周五开大会:不准带枪
2022-05-25 17:17 美国枪击案 -
“这两份声明,印度不允许出现对俄罗斯的谴责内容”
2022-05-25 17:06 -
汪文斌:我们不禁要问印太经济框架其他参与方利益何在?
2022-05-25 16:46 中国外交 -
美国6340万份电子病历研究:五分之一新冠患者出现“长新冠”
2022-05-25 16:44 医学
相关推荐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