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利·费什:所谓的“透明”才是谣言之母
关键字: 新闻谣言透明【翻译/观察者网张成】人人担忧“假新闻”或是“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已经有些时候了,大家都想知道这个令人不快的现象为什么会日益突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很简单,但我希望它不是个幼稚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假新闻是热衷甚至渴望透明和绝对言论自由的结果。我知道这个观点违反直觉。我想要从一件趣闻开始证明我的观点。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学院法学教授斯坦利·费什在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所谓的“透明”才是谣言之母》
2016年11月,俄亥俄州立大学斯克里普斯传播学院的院长斯科特·蒂茨沃思告知全校校长顾问团队召开了首次会议,他们受命为校方草拟校园内的言论自由政策。蒂茨沃思向全校报告称,顾问团队首先明确透明是其“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一致同意会议内容不对外公开。
正如你所能想象的那样,人们很容易取笑其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但是一旦我们理解了语境里“自由”的两种含义,冲突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可以理解,校长顾问团队不想受到来自公众仔细审查会议内容所带来的压力;不然团队成员无时无刻都要琢磨如何回应充满想象力的听众们提出的批评和反响。简而言之,如果“言论自由”的意思是“完全没有过滤,没有守门人和边界”的话,他们就不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是会处于阴影之中。
捍卫“绝对自由”观点的是一群技术乌托邦者。他们信奉“信息需要自由”,相信作家们笔下先进技术的希望之乡近在咫尺——有着出版社、报纸、电报、铁路、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这是一片充分释放民主潜能的土地,通过社区交流尊重每个人的声音,没有人的意见会被边缘化,也没有人会藏匿信息或控制别人说什么、不说什么。
蒂茨沃思和他的同事们认为这个对“自由”既抽象又野心勃勃的认识反而会成为实现言论自由的阻碍:不能在每个人面前都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恰是能够在探索艰难复杂的命题时自由表达而不会有任何的焦虑或保留的前提条件。
也许这么说有些早,但我们暂且说,透明并不总是好事情(我省略了对透明是否可能实现这个前置问题的讨论)。假如确实如此,那么鼓励人们“百家争鸣”也不一定是好事。自己沉默或是让人闭嘴在有些环境下可能是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例如在准备新闻报道或是维持婚姻关系时。我这么说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许多鼓吹言论自由的人相信,言论越是自由,人权状况就会越好;我也意识到有人认为扩大言论自由关乎体制,包括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
乍一看鼓吹无限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观点似乎非常合理,无懈可击。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样的反对意见?关于这个问题,最近几年来有少数批评人士给出了答案,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2009年,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他有“开放的守护神”之名)在《新共和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反对透明》的文章,就像我刚才那样发问“人们怎么会反对透明?”莱斯格引用三位作者在合著的著作《全盘相告:透明度的危险与承诺》一书中的观点自问自答,他们认为信息本身什么都不会做,信息产生的效果取决于信息利用者的动机。原始信息和数据自己不能判断被正确使用还是滥用。误解和操纵总可能会发生,人们也没有办法保证“新的信息会适应于未来的公众目标”。
换句话说,信息、数据和毫无边界的言论自由可能会变得泛政治化——这有可能被人融入政治话语,限制而非扩大自由理性选择的余地。如果这真的发生(这也经常会发生),那么透明和没有边界的言论自由就成为了创造经济、政治和教育种种不公平的条件,这些不公恰恰是鼓吹公开的人承诺摒弃的。人们越是鼓吹和相信这种教条,人们越是默认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没有受到利益和动机的操纵,那么利益和动机就越容易在透明的外衣下操纵。
- 原标题:斯坦利·费什:所谓的“透明”才是谣言之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最后更新: 2018-10-11 09:25:15
-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将上线付费频道
2018-07-31 19:49 商业 -
广电总局:坚决遏制偶像养成类、选秀类节目过度娱乐化
2018-07-10 18:03 -
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人民网狠批浮夸自大文风
2018-07-02 15:55 -
强吻记者成了体育文化?友好互动还是性骚扰
2018-06-28 08:51 2018世界杯 -
唐德灿星和解 《中国新歌声》将改回《中国好声音》
2018-06-26 15:35 -
微博处置“六神磊磊”等1532个账号
2018-05-15 17:48 网络战线 -
打脸!两家“假新闻”获多项普利策
2018-04-17 10:52 传媒帝国 -
今日头条等4款应用将被限期下架
2018-04-09 14:41 观察者头条 -
《洛杉矶时报》或将出售,买家是美华人首富
2018-02-07 13:43 海外华人 -
假月食直播1600万人看,假餐厅刷到榜单榜首,有总编坐不住了
2018-02-05 17:03 传媒帝国 -
脸书负责中国政府事务高管离职,入华再遇挫?
2018-01-24 17:45 网络战线 -
彭博创新榜:韩国连续5年蝉联首位 中国排……
2018-01-24 17:13 传媒帝国 -
网络水军产业链:70元1万粉,更有各种套餐优惠
2018-01-12 12:01 网络监督 -
这段视频火了:美国女教师刚问完领导,被拷走
2018-01-10 18:39 美国一梦 -
企业家遗孀被判承担2亿债务 婚姻法再陷争议
2018-01-08 17:41 传媒帝国 -
人民网评论:向低俗信息传播亮红牌
2017-12-30 10:17 网络战线 -
被罚6个频道停更24小时 今日头条:积极整改
2017-12-29 18:55 依法治国 -
2017年度照片,这是BBC镜头下的十九大
2017-12-28 08:12 BBC那些事 -
弯道超车: CGTN融合内容生产和融媒体技术,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2017-12-28 07:53 传媒帝国 -
章晓英:从CGTN看融媒体的国际传播
2017-12-27 15:00
相关推荐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评论 14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评论 215为防中国芯片,美商务部长要求“加钱” 评论 214“来自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 评论 86谈判陷入僵局,以总理:将继续开展行动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这场选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阴谋”?
-
为了明年国会选举,尹锡悦开“猛药”
-
欧洲车企被警告:这场争夺,中美遥遥领先
-
白宫敦促国会:打钱!不然乌克兰...
-
“以色列定居者威胁我们,不离开就会被杀”
-
“美国利用‘不成文规则’,强迫企业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册”
-
以色列宣布将地面行动扩大到加沙地带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会回到石器时代”?气候大会上争议不断
-
“一艘美国军舰出于自卫开火”
-
以驻联合国代表抨击犹太裔索罗斯:可耻!
-
“美国防部称,我们的军火工业难以跟上中国步伐”
-
美国三位“中国通”发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
北约秘书长:要为来自乌克兰的坏消息做好准备
-
“芬兰希望得到中国帮助”
-
“英国直接不想还了”
-
“令人发指”!菲律宾总统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