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在法生活20年,这次罢工还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更新: 2019-12-16 09:32:05【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法国在全球素享浪漫、时尚和花都美誉。然而一旦身临其境,才意识到“罢工之国”才最为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最会享受人生的法兰西民族在距圣诞节仅有20天之际,发动了号称无限期百分之百大罢工,还是令已经生活在法国二十年的我感到不可思议。节前不闹事是悠久的传统,看来抗议者要把12月变成长假期或者执政者想利用圣诞假期减缓改革的阻力是可以说得通的解释。
本次罢工的导火索是退休制度改革。说起来法国的退休制度确实非常不合理,一个区区六千万人的国家,竟然有42种退休办法,既复杂也不公平。几乎一行一业都不同,甚至同一行业也不同。比如巴黎歌剧院芭蕾演员可以42岁退休,其他地方则不可。更重要的是,今天法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接近100%(99.6%),严重的寅吃卯粮难以持续。然而,每次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次恐怕也不会例外。法国也成了最难改革的国家。
上周四,部分巴黎市民抗议马克龙的退休制度改革,发动了罢工,通往埃菲尔铁塔之路一度被封掉
危机成因
一个能成为传统且频频影响整个法国的事件原因自然是多重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今天法国的这一套福利制度诞生于战后辉煌的三十年起飞时期。不仅经济增长迅速,工作时间长,出生率也高,年青人多而且人的寿命也不长,真正领退休金的时间短暂。简而言之就是交钱的多,花钱的少。但今天则完全相反:经济长期低迷,工作时间日益缩短——从1978年人均工作1943小时缩小为2018年的1609小时;伴随经济增长出现的低出生率——甚至出生人口已达不到种族代际更替标准,人的寿命更是大幅延长。今天的法国是欧洲领退休金时间最长的国家,男性平均22.7年。女性平均26.9年。简而言之就是花钱的多,交钱的少。
这种历史趋势无法逆转,从经济的角度讲可称无解。事实上,法国几十年来出台不少鼓励生育的政策,对“生育这一天赋人权”(西方观点)进行政府干预。但并无效果,后来更引进大量移民以应对劳动力不足,后果却是更大的财政包袱和本土民族成为少数的威胁。
从政治的角度讲,一是法国政党和政治人物来自于选票,要想赢得支持,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合法买票,即对选民利益收买:不管国家是否能够承受,先许诺一大堆福利。上台后,为了连任自然要积极兑现。在野党要想取而代之,也只能许诺更多。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后果是经济丧失活力、民众也变得懒惰。
虽然从理论上讲左派追求福利,右派追求减税。但左派上来后一方面增加福利,另一方面又不敢加税,右派上来后只敢减税而不敢减福利,导致政府钱越来越少,福利却越来越多。这已是西方的通病。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在走马上任之初曾宣告,要在8年内消灭赤字,随后经济也一直高速增长,但由于大规模减税,同时政府支出也不能减少,于是财政赤字不断上升,2019财政年度居然增长了26%,占GDP的比重达到4.6%(欧洲标准不能超过3%),国家债务更是飙升,号称“168后面11个零”。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财年美国国家债务总额新增1.2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22.72万亿美元,相当于本财年GDP的106.5%。原因即在此。
法国退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图棕色)呈上升趋势(@数据:世界银行)
二是面对问题,没有政治人物敢于破釜沉舟地去解决。原因很简单,在现行政治制度下,这是政治自杀。1995年希拉克上任之初雄心勃勃,准备改革退休制度,结果在持续三周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下偃旗息鼓。他后来之所以能够连任,是遇到了历史性机遇:极右政党破天荒第一次进入第二轮,迫使不同政党的选民把票投给他。
西方当代改革成功的国家有两个。其中一个是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她上任后铁了心要改革,结果其支持率断涯下跌,在下届大选中必败无疑。只是她也遇到了历史性好运:阿根廷突然出兵占领了英国控制的马岛——这是二战后英国第一次被入侵。英国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一举获胜——当时她曾对法国总统密特朗说将不惜动用核武器攻击阿根廷,从而民意大幅逆转。而此后不久经济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也令保守党赢得空前选举的胜利。
只是这种历史性好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况没有哪个政治人物敢于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
三是西方政治发展到今天,日益丑陋,权力争夺无所不用其极。一个人一旦决定竞选,其一生中所有隐私和劣迹都被大曝于天下。人非圣人,谁能无过无错。另外谣言抹黑抹红也是甚嚣尘上,甚至还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政治阴谋。比如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声望当时排第一的他在宣布竞选法国总统的前几天,在纽约一所法国酒店发生离奇强奸案。后来在他辞去总裁职务和放弃竞选之后就又被无罪释放。卡恩后来认为是一场针对他的政治阴谋,但又无证据自清。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优秀的政治人物往往不愿意参选。所以这也就是特朗普能够获胜的原因之一:他毛病太多了,债多了不愁,他的支持者也不在意。同样的问题放到别人身上早就淘汰了,而他却毫发无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熊本熊落选奥运火炬手:不是“人”
2019-12-16 08:09 东京奥运会 -
史上最长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市场机制未达成共识
2019-12-16 07:28 -
拒绝服务还嘲笑警察,星巴克道歉、员工停职
2019-12-15 23:19 美国一梦 -
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巨头:过半股份已售给中企
2019-12-15 21:53 观察者头条 -
俄媒称16岁中国女学生在俄死亡 我使馆已联系警局
2019-12-15 20:44 海外华人 -
海通证券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从强脱钩到再融合
2019-12-15 18:51 中美关系 -
美财长: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历史性的”
2019-12-15 16:36 中美关系 -
纽约时报CNN的小心机,终于有美国人注意到了
2019-12-15 16:08 美国一梦 -
刚刚,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发生6.9级左右地震
2019-12-15 14:51 地震 -
首次!美国小姐、环球小姐、美利坚小姐、世界小姐都是黑人
2019-12-15 13:25 -
美国单亲家庭儿童比例接近1/4,全球最高
2019-12-15 13:06 婚姻故事 -
纽约警察暴力执法强抢婴儿,母亲获赔62万美元
2019-12-15 11:10 美国一梦 -
这次,她为“瑞式英语”道歉了
2019-12-15 09:43 -
特朗普盟友:弹劾法案会在参院迅速“死亡”,明年1月中旬结束
2019-12-15 09:33 美国政治 -
朝鲜军方谈近期国防试验成果:将用于开发“另一战略武器”
2019-12-15 08:11 半岛火箭 -
苏丹前总统巴希尔以涉嫌贪腐被判2年监禁
2019-12-14 23:19 非洲之窗 -
中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开工:超14万平方米
2019-12-14 20:10 中国外交 -
时隔一周,朝鲜再次进行“重大试验”
2019-12-14 15:05 朝鲜现状 -
1天123条,“推特之王”又破纪录
2019-12-14 14:52 美国一梦 -
美防长谈“重中之重”:中国第一,俄罗斯第二
2019-12-14 14:30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评论 270“中国伟大又谦逊,感谢中国网友关心” 评论 192中欧同意建立出口管制领域对话机制 评论 131“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评论 160“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评论 150最新闻 Hot
-
宁德时代迎面撞上美国政治风险
-
“展现中国技术自给自足雄心,华为又给苹果压力了”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
“正讨论建立对华热线”
-
以牙还牙?俄罗斯宣布通缉
-
“到2027年,法国将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
-
“中国伟大又谦逊,感谢中国网友关心”
-
古巴驻美使馆遭恐袭?白宫回应
-
愈演愈烈!加拿大摊上事了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
事大了!俄方将向加方发出外交照会
-
乌克兰称俄黑海舰队司令遇袭身亡,俄暂无回应
-
“西方傲慢又虚伪,而世界似乎只按意识形态行事”
-
“他渡过孤独一周,召唤盟友却无人应答”
-
泽连斯基是否竞选连任?乌第一夫人回应
-
“涉及普京,他最新表态或将激怒克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