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中国是产能过剩,还是需要战略性投资?
最后更新: 2021-01-12 11:28:03导读“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在1月11日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当前的形势作出重要判断。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之后,未来30年,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绝佳发展机遇,国际环境也在发生剧烈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下,我国经济结构继续升级优化的堵点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新理念来破局?观传媒“大师计划”第一期,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史正富的观点,或许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文/ 史正富】
如何实现“中国愿景2035”?
中央文件里今年提到“中国愿景2035”,过去经济学家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比较多的是从生产、供给这头来谈的。现在中国提出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换到我们经济学的话语里头来说,就是要以社会的需求及未来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引领。
首先要讨论我们未来有什么需求。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其实是不研究需求的,他把它当做一个收入的函数,收入增高了,你的需求就会变化。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讨论“谁的需求”——个体的能力不同获得的收入不同,钱多的跟钱少的,各搞各的需求。然而社会是以钱来投票,有钱人的需求在社会的供给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即使像这些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到了高水平了,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民众基本需求没有保证的情况。
比如说医疗,美国这些年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医疗改革的方案反反复复,在奥巴马时代搞出了一个折中的社保方案,可是特朗普一上台又把这给否决了。在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当中,医疗这个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东西,是得不到满足的。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把需求放在前置的条件下,我们的增长体系必须把满足全社会人的那些基本的需求放在前提上来,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在有市场的条件下,需求一定是分层的——对不同阶层的不同社会需求,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安排。
中国现在处在这个时代里头,要解决这些问题,要跳出现在的经济学思路,这个会影响到我们对经济体制的理解。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它肯定还是要生产体系、供给体系有能力去不断地满足那些不断增长着的人民群众的需求。
如果没有产业的发达,大家在哪儿就业?不就业就没有收入,他消费什么呢?如果他的工资很低,都锁在贫困线上,你大量的产能都出来了,资产都积累了,最后他还是没有消费。所以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同时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
网络直播引领消费新模式,图自新华网。
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是现在都讲的,我们的生产体系的或者叫产业体系的升级,从过去的以大规模制造业为主体的状态,要变成一个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端,越来越多元,能够产业结构有很大的韧性、灵活性,满足不同层次的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需要。
中央曾经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那是讲科技,要做好这些新兴产业靠什么?首先是基础科学要有支撑,其次工程学和应用这一层面要有大的推动,整个产业链上要补齐短板。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所谓的科技短板,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在我们的整个产业链当中,就有若干个产业是在国际上被人家掣肘的,所以才有打压华为,它表明我们在最前沿的高端产业上有一些问题要尽快解决,进而摆脱打压。这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肯定是我们经济体系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
相关的还有一个——支撑中国经济底盘的是过去几十年到今天已经形成的庞大的产业体系,它支撑着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它面临什么?就是升级的任务,要从原来的模仿型的制造,走向自主创新基础上的技术进步,把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精造。
精造是一个说法,就是精密制造的意思。讲究的是德国、日本式的制造体系,能够生产出来对未来的社会群体有吸引力的产品,那就要求精密、环保、安全、好用,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切身体会。生产资料领域、机器设备领域更是这样,尤其工作模具、精密仪器,像实验室使用的大量的化学检测仪器,还都是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这些东西在国内都有,当年也满足过中国人民生活的日常需要,满足过科学研究和制造业的产业配套链的需要。但是今天国产的这一部分面临着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质量的任务。而这个就涉及到了你要在材料、工艺、装备,还有制造文化上进行提升。所以现有产业的升级,其实它的难度一点也不低于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挑战,这两个实际上是应该并行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会为现有产业的升级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比如说仪器设备的进步,新装备的出现,新材料的出现,这些也能帮助现有产业的升级。问题是在哪里?在于现有产业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不管是年龄还是知识结构,都面临着一个挑战。
因此我个人的感觉,抓高科技产业的振兴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战略,但是现有产业的持续升级,更是一个挑战,根本上是牵扯到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
还有一个是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如何能把原来的农民工转变成德国、日本意义上的所谓professional skilled,有技艺的,有专业的生产线工人,这也是一个挑战,这需要大规模的一线工人的培训和成长。这是讲产业上的供给生产体系的能力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都互相抱抱!大规模传染起来!”
2021-01-06 17:20 特朗普 -
美国“内战”已经打响
2020-12-19 08:29 美国大选观察 -
形势越复杂,斗争越艰巨,越需要战略思维
2020-12-18 07:18 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大变局 -
中国的圣诞派对如此热闹,欧美国家要嫉妒了
2020-12-10 07:48 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大变局 -
澳总理“委屈”?我这么回答澳大利亚朋友
2020-12-09 07:59 -
3年前这澳剧,应景!
2020-12-01 23:09 -
中美关系“活化石”基辛格被撤职,我的心情很复杂
2020-11-28 10:29 美国大选观察 -
冷战后最高!英国军费飙升1400亿
2020-11-20 11:59 不列颠 -
德国人抗议防疫法案:威胁自由!
2020-11-19 11:03 德意志 -
民进党前“立委”急了
2020-11-18 15:03 -
没错,正是印度
2020-11-18 10:48 -
一问到特朗普,冷笑三声
2020-11-17 16:56 -
谭德塞点名欧美:医疗体系濒临崩溃
2020-11-17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拜登给特朗普添堵:不交权,会死更多人
2020-11-17 09:36 美国政治 -
“败选”后首次记者会,先拿他撒气
2020-11-14 13:48 美国政治 -
特朗普出席拜登就职典礼吗?白宫新闻秘书这么回
2020-11-14 11:24 美国大选2020 -
“我们将平稳过渡……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
2020-11-11 10:38 美国大选2020 -
听到这个问题,他溜了...
2020-11-10 18:20 美国一梦 -
白宫新闻秘书说到这,福克斯果断把直播掐了
2020-11-10 09:33 美国大选2020 -
为什么抗美援朝题材一度消失在国内大荧幕上?
2020-11-10 07:57
相关推荐 -
马来西亚:来了,中国投资! 评论 33眼红了:对于美国这么个超级大国来说,不可接受… 评论 153“不择手段地剥削受害者”,洛杉矶被“趁火打劫” 评论 196涉华问题,立陶宛外长扭扭捏捏... 评论 220“特朗普也要求乌克兰征兵年龄降到18岁” 评论 282最新闻 Hot
-
马来西亚:来了,中国投资!
-
水呢?美国网民扒出了个大瓜?
-
万斯:我来翻译一下特朗普说的“大难临头”是什么意思
-
眼红了:对于美国这么个超级大国来说,不可接受…
-
“中印被迫转向”?
-
“32处历史建筑没了,震惊又心碎…”
-
“美国是珍贵的盟友”,尹锡悦呼吁韩国政府支援洛杉矶山火
-
“不择手段地剥削受害者”,洛杉矶被“趁火打劫”
-
墨总统回应特朗普:我们将永远昂首挺胸
-
外媒关注我新型登陆驳船:改变登陆地点预测性
-
“特朗普也要求乌克兰征兵年龄降到18岁”
-
临走前考核“抗中KPI”,拜登点名表扬马科斯
-
法议员抱怨:他老欺负咱,中俄乐坏了
-
“新技术!中国稀土生产实现前所未有的速度”
-
加拿大“最保守省”省长见了特朗普
-
“洛杉矶山火可能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