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是什么让防疫政策的制定变得“很复杂”?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
中国政府近日根本性地改变了抗疫防疫政策,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放弃了大多数的强制措施。变化来得急,幅度也大,引发了不少问题。虽然经过近三年艰辛的抗疫运动后,部分民众欢迎“放开”,特别是商界和企业。但与此同时,有些因“放开”引发后果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及困惑,这就涉及最近抗疫防疫政策的复杂情况。
这次病毒在内地传播的很快,在一两个星期内,不少大城市大部份的居民已被感染,农村地区也逐渐出现情况。社会所看到的,和一些专家所说的也有出入,“多是无症状、病情轻”,“与流行性感冒无大差别”——现在不缺“阳”过的人告诉你他们的经验,网上流传的说法也很多。另一个没有想到的后果,是很多国家面对中国的“放开”,纷纷对来自中国的旅客作出各种限制——他们的心情也很矛盾,毕竟来自中国的游客,是一些国家重要的生意来源。
泰国机场举行仪式欢迎中国游客(图片来源:新华网)
评价一个政府处理流行疫情的做法,无论是内地、香港,亦或是外国政府,我们都不应过分苛严,因为处理大规模流行病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公共政策过程。首先,人们对新出现的病毒是缺乏知识的,新冠病毒(Covid-19)在人类的病理学经验中从未见过,出现时医学界自然对它的特性并不了解,认识它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我们和它已有三年的接触,直到现在医学界仍未完全掌握病毒的特性。更因为不断有变种出现,完全明白病毒的特性几乎是不可能的。缺乏这一条件,给政府抗疫防疫措施的制定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
如何制定抗疫防疫的公共政策必须基于多种不同层次的因素,其中包括:
1)科学及病理学的有限知识;
2)病毒可能作出的伤害的评估,由于对于病毒认知的有限,这种评估的准确性也是有限的;
3)评估各种措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会造成的社会成本;
4)执行上的技术及财政问题;
5)评估民众的接受程度。
对以上的几个因素作出衡量后做出的决定,基本是个政治决定,而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决定,这可能不符合一部分人的认知。例如感染这新冠状病毒后,症状往往会在两、三天,甚至七、八天后才出现。因此为防止传染,要求已发病或高危的人隔离七天,或十四天,甚至二十一天,这纯是对漏网率大小的一个取舍。打个比方,如果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隔离七天就可找出90%的感染者;如隔离十四天,就可以管控98%的感染者,决策者就要在这两个科学数据中选择,并作出取舍——采取这些措施,可能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经济的损害有多大,及群众接受程度的判断,最后作出的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
北京昌平区对高风险区进行封控(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这一过程中,决策者会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使得政策的决定更为困难,更容易出现偏差。其中包括:
诚意和不诚意的专业意见分歧
专家基于专业知识,对病毒有不同的意见,对病理及其影响有不同的看法及判断。这些诚意的分歧,是科学界正常的、健康的现象。但这些不同的专业意见,对非专业的决策者,会造成一定的“选择困难”,应该听哪一种意见,标准可能只是对某一个、一些专家的信赖。
这方面的分歧,自然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行业内的个人矛盾,私人恩怨,专业内的派系斗争,这些非专业、非诚意的分歧,自然也会影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决策者的决定自然也受影响。
中西医之争
不同于医学专家内部的分歧,新冠疫情在国内也再次引发了长期存在的中西医之间的矛盾。中医药在处理流行病有长远的历史及经验,但中医与西医在国内长期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医疗系统中对中医中药的排斥,在这次事件中再次被激发。在这紧急情况中,期望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并不实际。但这次事件也应该成为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参考,疗法求证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从事实经过来看,达成共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针对治疗方案的分歧当然也影响了处理政策的决定。
经济利益的左右
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也可能出现偏差。医疗产业是一个庞大、全球性的商业圈子。流行病对于医疗产业,特别是一些开发疫苗及其他有关药物的企业是一个特殊的机会,他们在这次事件中有庞大的利益考虑。这些利益集团当然也会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获得对他们产品有利的政策,而针对专家、学者及政府展开游说,同时在社会上制造舆论支持。这本来就是公共政策制定中一个不能避免的干扰,但在出现疫情的紧急情况下,这种不健康的影响具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研发疫苗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通常要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通过政府层层严格的审批进入市场。但在出现疫情的紧急情况下,各国政府当局多被迫放松这些要求,简化审批程序,让一些发展中的、尚未通过完善验证的药物、仪器、工具向社会销售。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很多相关产业的人都发了大财。
使情况更加麻烦的是面对全球市场和国际关系的政治及商业考虑——谁在这次疫情中开发出被广泛使用的药物,就差不多可以垄断全世界的市场。而有能力开发这些药物的就只有两三个大国,这不止涉及经济利益,也涉及国家安全。因为在关键时期售卖,或拒绝出售这些关键药品,都可以变成一个政治工具。所以政府对这些药物的输入,除了对药品的质量及效用要作出决定外,也有对国家利益及安全的考虑,这也使药品的出入口审批变得更复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上海市长龚正: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重中之重
2023-01-13 07:13 -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
2023-01-13 06:47 航空航天 -
扬州通报有关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建议对二人免职
2023-01-12 22:22 廉政风暴 -
“莫诺拉韦”明天上市销售,配药需通过医疗机构
2023-01-12 20:58 抗疫进行时 -
周平红委员: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夜班多,建议提升薪酬水平
2023-01-12 18:16 上海两会 -
两会声音|商飞副总经理:C919必将提速扩产,现在已有1200余架订单
2023-01-12 18:10 上海两会 -
江西萍乡回应网传“1888万彩礼”:将发通报
2023-01-12 17:40 婚姻故事 -
商飞副总经理:现在已有1200余架C919订单
2023-01-12 17:21 上海两会 -
胡鑫宇家乡镇长回应“冒雨拉网式搜寻”:已搜寻三天,暂无进展
2023-01-12 16:48 疑案追踪 -
六大纪律全部违反的宋希斌,被公诉
2023-01-12 15:42 廉政风暴 -
对2023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有何预估?商务部回应
2023-01-12 15:33 观网财经-消费 -
我国成功中标沙特最大地质填图项目
2023-01-12 14:51 -
柳公权所撰墓志,初步厘清秦军军阵排列规律…陕西考古“上新”
2023-01-12 14:47 考古 -
山东海域一油船爆炸:15人获救,尚有2人失联
2023-01-12 14:26 安全生产 -
复星医药CEO:阿兹夫定已覆盖全国主要医疗机构,挂网价格为270元/瓶
2023-01-12 14:15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市消保委:视频平台限制投屏加收费用不厚道
2023-01-12 13:46 -
海蒂:作为“上海的女儿”,我的台前幕后都在这里演绎“理想人生”
2023-01-12 13:03 老外讲故事 -
纯干货!速读2023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023-01-12 13:02 上海两会 -
定下5.5%的目标后,上海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正在绘就
2023-01-12 12:55 上海两会 -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速度更要效率——翔实数字透视上海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3-01-12 12:52 上海两会
相关推荐 -
国产空气悬架打开“黑盒”之后,局面正被彻底改写 评论 14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评论 248英国首相:我们再不改革就等死吧 评论 194IAEA再为日本政府“背书”,被质疑“出尔反尔” 评论 183美反华议员“破防”:天啊,你咋就是不愿指责中国?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