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西方经济学界的“哥白尼革命”对中国大有裨益
关键字: 中国经济西方经济学安格斯•麦迪森索洛【编者按:本文为罗思义于5月4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上的发言,这次着重讲了罗伯特·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错误,是怎么一步步被纠正的,以及戴尔·乔根森等人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导致联合国、经合组织与美国正式改变其经济增长成因测算方法。这些事都发生在近二十年内,罗思义称之为经济学界的哥白尼革命。
而这场革命最后的结论,罗思义认为,对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也大有裨益:即劳动分工、资本投入、劳动力,以及TFP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中资本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占到了60%以上,而TFP仅占了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由中国民生研究院和人大重阳研究院共同举办,罗思义赐稿观察者网发布,有部分删节。】
大家好,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此特别祝各位青年朋友节日快乐!借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谈谈我的个人经历与我的专业,希望大家会有兴趣。
有两个重要问题一直贯穿我的职业生涯:第一是我长期关注的中国经济——我已密切关注中国经济三十多年,撰写中国经济的文章24年;其次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
拙著《一盘大棋? ——中国新命运解析》(以下简称“一盘大棋”)对两者均有详细论述。拙文《我为什么对中国经济如此痴迷?》则讲述了我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因此,今天我将主要谈谈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我将尽量少用技术性术语,拙著《一盘大棋》之附录一《从技术细节层面浅谈增长核算方法发展历程》主要供业内专业人士参考。
中国经济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相互关联的原因很简单。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概念的正确性,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概念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论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如何贯穿我本人的生活,以及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正在热议的“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界“哥白尼革命”
中国谚语“实事求是”在国外也很有名。其蜚声国际,是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如果理论与事实相悖,那么理论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但这也会决定学科发展进步与否。如果理论与事实相符,学科发展通常不会取得大的进步,因为学术研究只不过证实了现有理论。但当理论与事实相悖时,学科发展反而会取得最大的进步。
当理论发展与事实相矛盾时,科学与教条主义的应对态度往往截然不同:教条主义往往试图否认事实,以坚持错误的理论;科学则往往会要求理论必须为符合事实而作出改变。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项进步完美地说明了这一点,但这也同样适用于经济学。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哥白尼只能无助地利用肉眼进行天文观测,导致他得出“地球绕太阳公转”这样影响深远的结论——这与人类以前的结论并无不同。当伽利略(Galileo)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围绕木星转动的月球时,“所有天体绕地球公转”的理论不攻自破。
达尔文(Darwin)通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的详细观察发现,该岛屿上的物种在逐渐发生变化。他发现,物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发生演变和进化——“进化论”由此诞生。
在过去二十年里,经济学研究领域也发生了类似的正式革命——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学界的‘哥白尼革命’”。哈佛大学教授戴尔•乔根森(Dale W. Jorgenson)所著的《为何联合国、经合组织与美国正式改变其经济增长成因测算方法?》对此有详细论述。我将会一直关注这一过程的最新进展,因为它与我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安格斯·麦迪森 (Angus Maddison)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统计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经合组织( OECD)的成立促进了数据领域的进步。经合组织前首席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运用这些数据,首次对发达经济体进行了系统性比较研究。随后,他在其所著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Dynamic Forces in Capitalist Development)中,对此进行了总结。
这些研究导致理论与事实出现典型的矛盾。西方经济理论比如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宣称“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一小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全要素生产率(TFP)”。
问题是,经合组织与麦迪森的分析显示,事实完全相反——绝大部分的增长是源于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特别是资本。TFP变化对增长的贡献小于其他增长要素,相反对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不仅包括技术,而且还包括国际贸易、生产规模等要素。相关的数据可在麦迪森的实证经典著作《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中找到。
麦迪森本人并没有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作出理论解释。相反,他将研究方向放在截然不同的问题——长期增长研究,结果他的经典著作《世界经济千年统计》(Statistics on World Population, GDP and Per Capita GDP, 1-2008 AD)由此诞生。现在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学教材,都在引用这些数据。
麦迪森的研究成果对我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通过研究他们的著作,我得出结论,经合组织和麦迪森的分析无可辩驳。即使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理论说法与之不同,那么这也仅仅显示,这些理论是错误的。
通过观察麦迪森与其他人的研究方法,我下定决心,将来我的所有分析都要依据事实。我相信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西方和中国。我也因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这帮助在1992初期撰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篇经济文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何成功,而俄罗斯怎么会落败? 》。
可以说,当时这篇文章与总结了其结论的另一篇短文在俄罗斯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因为所作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正确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错误的”的分析,遭到了逾90%的西方经济学家的反对。
后来,我和俄罗斯副总统、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进行了公开辩论,并与俄罗斯外交部长和其他高级高员会谈。议会主席向俄罗斯议会所有成员,分发了我的文章。
很显然,当时我没能说服俄罗斯政府不推行休克疗法,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这是我至今非常遗憾的事。但对我个人而言,这篇文章取得了巨大成功。
尽管当时90%的西方经济学家反对我的结论,但后来发生的事实证实了我的分析。有部分一直关注此事的跨国企业事后找到了我,并与我签约,邀请我成为他们的企业顾问。
因为企业需要准确的分析,我的预测得到证实令他们觉得为我的分析与建议付费,物有所值!
当然,最重要的是,随后二十年发生的事实,印证了我的分析。
自1991 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总量缩减近40% ;男性预期寿命减少6 年,降至1998 年的58 岁;而且2013 年的俄罗斯人口比1991 年时少了460万。
在1991 年(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年)至2013 年间,俄罗斯每年的GDP 增幅只有1.0%,而同期中国的GDP增幅高达10.2%。曾为苏联第二大共和国的乌克兰,情况更糟糕。
乌克兰2013年的GDP总量仍比其1991年水平低23%,也就是说,在过去22年间,乌克兰的GDP净增长为负数。
我的分析是基于我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并结合麦迪森所论述的事实,得出了正确的分析。相反,当时的俄罗斯政府拒绝实事求是,武断坚持索洛的“TFP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的理论,推行休克疗法,结果导致俄罗斯遭受和平史上最大的经济衰退。
艾尔文·杨(Alwyn Young)、姜明武(Vu Minh Khoung)、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西方经济学界第二重要的发展事件,是20世纪90年代围绕“亚洲四小龙”(又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基本经济问题引发的讨论。
当时“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西方的关注。因此,他们运用索洛创建的增长核算法框架,对“亚洲四小龙”经济进行了分析。
但众所周知,索洛的原增长核算法框架犯有一个基本的错误,它未将资本质量变化(资本存量周期、折旧周期等)与劳动力质量变化(教育、技能、年龄等)考虑在内。这与计算实际工资增长率时,未将通胀因素考虑在内所犯的错误,没什么两样。
对“亚洲四小龙”的分析,包含了劳动力与资本质量变化的最有名著作,当属艾尔文·杨(Alwyn Young)所著的《数字的暴力:正视东亚增长经验的统计现实》(The Tyranny of Numbers: Confronting the Statistical Rea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Growth Experience)。
他的结论明显与麦迪森早前对发达经济体所作的研究一致。它显示,“亚洲四小龙”经济飞速发展,并非获益于TFP的快速提高。“亚洲四小龙”的TFP增速与其他更缓慢增长的经济体一样。因此,东亚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逐渐赶上最发达的经济体,是获益于资本与劳动力的巨大投入。
艾尔文·杨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作的研究显示:“找到发达或者欠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表现并不难,虽然其人均产出增速相当缓慢,但已大致或接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除了新加坡这个例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生产率增长率不算特别低,但按照战后标准也不算特别高。”
艾尔文·杨的著名论文,是对亚洲四小龙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作的增长研究。因此,新加坡经济学家姜明武(Vu Minh Khoung)历时20年,运用现代统计技术证实这些分析,就特别重要。
他所著的《经济增长动力:对亚洲经济政策的比较分析》(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Growth: Policy Insights from Comparative Analyses in Asia),是近年来此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唯一的遗憾是他的书尚没有中文版。
姜明武的统计结论显而易见证实了杨的分析:“亚洲增长模式的秘决不是依赖于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高速增长,而是让其维持一个合理的增速,尽管这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密集的要素投入。”
西方对亚洲四小龙的分析是教条主义而非科学的一个典型例子。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完全错误的文章——《亚洲奇迹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他强烈重申了索洛的“经济增长必须以TFP 增长为基础”理论。正如数据明显显示,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并非基于TFP 增长。
因此,克鲁格曼认为,亚洲经济崛起的重要性与潜力被夸大了。他认为,从到2010年的前景来看,称亚洲崛起的说法如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的夸大其词一样荒谬(注:1960年联合国秋季会议上,赫鲁晓夫用鞋子“怦怦”地敲着联合国的主席台,宣称:“我们将会埋葬你们。”)。
克鲁格曼称,应该给预言亚洲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浇盆冷水,因为亚洲未来的增长前景会远比任何人想象的更有限。他还特别批评了中国与新加坡,称两国的增长受益于汗水而非灵感,是亚洲错误增长模式的典型例子。
随后二十年发生的事实驳斥了克鲁格曼的论断。以克鲁格曼特别点名批评的两个国家为例,中国的增长率远快于任何国家,与此同时,新加坡的人均GDP超过了美国:按照当前汇率计算,新加坡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0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加坡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44%。
新加坡的表现证明,“亚洲增长模式”可以达到比美国更高的发展水平。
艾尔文·杨遵循实事求是方法所作的分析被证明是正确的,克鲁格曼的错误理论则在事实面前被打脸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LuoSiYi/2016_05_04_358972.shtml
- 责任编辑:苏堤
-
“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109“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05“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0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53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1小米事故复现,还是要敬畏驾驶评论 602 赞 502强烈呼吁对于智驾系统要进行分级评论 199 赞 743俄罗斯885M型核潜艇下水,普京亲临现场演讲!中国潜艇望尘莫及,何时能够超越?评论 166 赞 184一地拟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你怎么看?评论 131 赞 76没必要把小米su7的事故跟智驾强关联评论 100 赞 307陈平:如何打垮美元霸权?评论 87 赞 408蜀国最明智的战略选择,就是休养生息富国强兵,而非连年北伐空耗国力!评论 83 赞 29谁把日本料理捧上神坛?评论 83 赞 810日本H,在短短十年从遥遥领先变成遥遥落后?评论 71 赞 27最新闻 Hot
热门评论 5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0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前面说实事求是会导致固步自封?难道作者不知道:实事求是的前一句是“解放思想”?所以,作者这个担心在中国不成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明了,中国的实事求是绝不会拖后腿。
至于“全要素生产率”,老罗以前就解释过,其含义根本不像其名字那样高大上,其实就是不能用资本、劳动力等来涵盖的经济增长因素,是目前经济学不完善的表现。说起来,类似于宇宙学中的“暗物质”,如果能搞清楚暗物质究竟是什么,那就不会用这个名字了。
沙皇上台之后,何新就靠边站了,他所鼓吹的国家资本主义压根就没有真正的实行过,撑死了也就跟官僚资本靠点边。现在的首相则是主流经济学出身,当年的新自由主义失败之后,现在的主政主要是凯恩斯政策占据主导,目前的所谓经济放缓,实际就是滞胀的前期表现。
另外,国家是不是一定要依靠资本来运作,这个很明显是否定的。这一点看看前30年的大建设就知道了,那么多的水利工程,需要多少资本呢。最简单的,红旗渠这样的,修建的时候真正需要的是资本吗?
也就那个只会画圈圈的不学无术的老头才整天喊什么资本不足之类的话,说道根子上,当年某些人感觉累了,想享受了,毕竟打下江山了,怎么能不坐呢。
如果你没尝试过一件事,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
如果创业是少数人的事,那么这个少数人是否数量足够?就是说:100人里有10个人会创业,但现实却只有5个人去创业,因为剩下5个人从来没尝试过。。
所以,万众创业无疑会让创业成功人数无限接近极限。这是好事!
那些创业失败的,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自然会老老实实去给人打工,这不是问题。
话说回来,有多少人能把工作做好,做精?我看依然是少数人。
沙皇上台之后,何新就靠边站了,他所鼓吹的国家资本主义压根就没有真正的实行过,撑死了也就跟官僚资本靠点边。现在的首相则是主流经济学出身,当年的新自由主义失败之后,现在的主政主要是凯恩斯政策占据主导,目前的所谓经济放缓,实际就是滞胀的前期表现。
另外,国家是不是一定要依靠资本来运作,这个很明显是否定的。这一点看看前30年的大建设就知道了,那么多的水利工程,需要多少资本呢。最简单的,红旗渠这样的,修建的时候真正需要的是资本吗?
也就那个只会画圈圈的不学无术的老头才整天喊什么资本不足之类的话,说道根子上,当年某些人感觉累了,想享受了,毕竟打下江山了,怎么能不坐呢。
你的看法倒是不像家庭主妇,但却像桃花源中人,思想仍停留在改开前的完全计划经济时代。
刚刚还说只要合法就行,管他什么组织。个体户也要组织的,知道吗,骚年?最简单的,摆个摊还有城管呢。
阶级斗争的弦绷的很紧嘛,先跳出来谈计划经济了。话说你除了这个还知道啥?
深圳发展出来的“工模”模式,其实就是大众创业的典型。
深圳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非常多的参与者,它们会先把自己的业务模块化和流程化,然后再自发地去横向和其他环节的厂商对接,而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有一个厂商去主导。
其实明清时期,江南本来就有小企业大规模群集、分工的良好历史。
观网文:“深圳蜕变:从山寨工厂到硬件之都”,有深度报道。
要说明的是,深圳的“工模”模式并非完全没有一个主导者,其源自于当年联发科为培养“山寨”手机生态,在产业链的“Turn Key(交钥匙)”式的解决方案。
这个“工模”模式,意味着这条生态链必须保持足够的市场敏感度以及灵活度。深圳的制造企业都不大,但它们每一个都可以操控整条产业链,只要有差异化的设计和产品出现,很快地就可以组织起一条生产线。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已经告别了巨型工厂、大宗标准品的那种落后的制造方式。故深圳成为世界“创客之都”,是有其内在元素的。
这个模式和近来互联网产业强调的“大平台+小前端”模式相似,在此,“大平台”提供信息、支付、信用、云计算、物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服务,以支持数百万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小前端)的面对消费者且相互提供服务。如阿里巴巴在电商系统营造的生态系,就类似这种形态。
此结构中,大平台对各小前端服务成本极低,但信息合成的综效极高,而消费者和用户快速改变的需求,也让小前端的灵活组织形态,胜过原本大的企业组织。
就个人来讲,其工作自然是只要合法就可以,但是国家层面,不存在合法与否,因为法律本来就是国家的强力部门制定出来的。其次,国家治理的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之下都是要谋求社会的发展。
个体户包括传统的作坊手工业无法承担工业化的社会生产任务,实际上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必然会面临衰落,这一点不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无可避免的。个体户以及手工业者会逐步沦落为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来谋生。这一点即便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只要看一下自己的周围,收益最好的小作坊也比不上一个普通工厂的产量,经营再好的路边摊或者小卖部也比不上一个大型的连锁超市(标准的工业化组织模式)的销售量。
你的看法,基本跟普通的家庭主妇没什么区别。
关于马克思,他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而不都是大工业。
你的看法倒是不像家庭主妇,但却像桃花源中人,思想仍停留在改开前的完全计划经济时代。
就个人来讲,其工作自然是只要合法就可以,但是国家层面,不存在合法与否,因为法律本来就是国家的强力部门制定出来的。其次,国家治理的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之下都是要谋求社会的发展。
个体户包括传统的作坊手工业无法承担工业化的社会生产任务,实际上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必然会面临衰落,这一点不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无可避免的。个体户以及手工业者会逐步沦落为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来谋生。这一点即便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只要看一下自己的周围,收益最好的小作坊也比不上一个普通工厂的产量,经营再好的路边摊或者小卖部也比不上一个大型的连锁超市(标准的工业化组织模式)的销售量。
你的看法,基本跟普通的家庭主妇没什么区别。
你的看法倒是不像家庭主妇,但却像桃花源中人,思想仍停留在改开前的完全计划经济时代。
其次,社会的组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并不是说组织起来就是要吃福利,那不是组织。而社会需求有哪些?尤其是除了资本逐利性组织之外的那些需求,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医疗和教育,是不是真正的满足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那些欠缺的是不是一定要由资本来解决?就工业发展而言,大众需求的内容,比如某些生产线或者作为消费中端的某些产品,是不是一定要由资本的逐利性来满足?每年那么多的毕业生,自己不去组织,反而将社会组织功能拱手让给资本。我们不讲深层次的理论,领谁工资替谁说话,政府能不挨骂吗?
目前受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尤其是一切向美国看齐,政府将自己局限在所谓的公共领域,基本上什么也不做。发展经济依靠资本,治理社会依靠道德口号,这跟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集团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