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位学者谈: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关键字: 通识教育大学教育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角色,能起到什么作用,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涉及到“我们的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命题上。
2017年3月12日,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教师教育工作坊”第一次活动。主题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来自上海各大高校20多位通识教育专家,就通识教育中的经验与困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目前大学的课程内容与现实认知有所脱节
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大学急剧扩张的时代,这个扩张主要体现在招生人数的膨胀和对科研的过度重视,但忽略了教学,而教学恰恰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历史发展到今天,无论现实、社会、国家都需要重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我们所谓的通识教育内涵究竟包括什么,我觉得至少包涵人文知识板块、社会科学知识板块、自然科学知识板块等,它们之间的比例如何设置?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如何构成?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吗?另外,我们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和我们实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整个知识谱系与框架有一定差距,换言之,有的课程内容与我们对现实的真实认知有所脱节。
我们的教育不是让每一个人成为学问家、理论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健全的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要有美德。
关于联合课程。其实这个概念还是受毛尖教授那门“爱情小说课”的影响,这个课程很有吸引力,学生趋之若鹜,效果也非常好。一个学校教学再好,但也并不是其所有课程都能代表最高水准,实际上哪座大学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就上海而言,我们除了发挥每座学校自身的特长外,还可以建立校级之间的课程体系,设置一些国际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代表上海乃至中国的水准,这类课可以由各个学校的教授组成一个团队,联合授课,因此富有时代性、关怀性、知识性的选题非常重要,比如从“重识中国与世界”这个角度切入,分别从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两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解读历史的中国、当下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这类课程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也会走向社会。
通识教育的供给侧出了什么问题
丁耘 复旦大学教授
现在最大问题是好课太少,好课变成稀缺资源。毛尖老师上“爱情”课,教室坐得满满的,有很多学生不是正式选课的,甚至还有老师旁听,也有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开车来听,由此可见对这种好课需求量很大,但当前我们通识教育供给侧出了一些问题,好课不够“水课”凑,学生也知道什么是“水课”,却没有好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这也是问题所在。
现在的学生们觉得西方书更好读,反而古书读不进去,现在孩子学习条件很好,但是读这些古书觉得比较陌生,这又是一个问题,在贯通中西、古今、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怎么调配,显然需要通盘的考虑。
好的教育要回归本科生
雷启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这些年为什么特别重视通识教育。有三个原因显而易见:
一,从教学教务管理角度来看,确实很深切地感受到大学里教的那些应用型的东西,教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
二,教授不教书。现在不少大学,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搞了很多,但都在搞课题发文章,不教书的,特别是大牌教授不教书,让很多青年老师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好学生没有得到优质师资的培养,问题很大。
三,现在很多好的导师和研究所招不到好学生。不少好的教授,因为脱离本科教学,招不到好学生,回过头来才想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好的教育要从本科生开始。
独白与各说各话
吴新文 复旦大学副教授
目前很多大学都在搞通识教育,开出了一些新课,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绝大多数通识教育模式,还停留在平面的、单向度的和机械的通识教育阶段。
平面的,指通识教育方案主要局限于导论类和原典类课程,它们以知识类,理论类课程为主,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得到了很多知识和信息,但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和贯通,对培养学生的见识和境界,帮助不大。
单向度的,指通识教育仍然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一些大学实行大班教学和小班讨论,但是相当多的讨论课流于形式。上课老师、助教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于是大班教学成为上课教师的“独白”,小班讨论成为学生的“各说各话”,难以产生交集。
机械的,指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是机械的,对学生每个模块修读学分的要求也是机械的。各个模块条块分割,机械相加,不能给学生提供通识教肓所应达到的大视野;每个模块限制学生修读学分,搞一刀切,又只能让学生浮于表面,难于深入学习。
教学是个良心活
孙晓忠 上海大学教授
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人的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对一个专业学生探索和创造具有重大意义,但主张对人的“共通性”培养,培养什么样的普遍价值,西方和东方应当不一样。
随着互联网和微信时代到来,对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90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与此前不同了,课堂教学方式也同样面临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学生,搞教学民粹主义,而是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讲台传授真正的高级文化。
教学是个良心活,要调动教师的人心。
- 原标题: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搅混水?美参联会主席称“伊朗能数月内造出核武” 评论 88欧洲领导人正争相访华,“我们不能失去中国” 评论 246这场听证会引美TikTok网民众怒:让美国人显得好蠢 评论 420沙伊同意复交后,又一大突破将至? 评论 247女子点链接泄露位置被前男友杀害,APP经营者也被判刑 评论 283最新闻 Hot
-
这场听证会引美TikTok网民众怒:让美国人显得好蠢
-
欧洲领导人正争相访华,“我们不能失去中国”
-
“今早,解放军军舰回呛台舰喊话”
-
耶伦声称:中俄想替换掉美元,但有难度
-
瑞信瑞银被曝遭美司法部调查:涉嫌帮俄寡头逃避制裁
-
穆迪警告:银行危机仍有外溢风险,美政府可能无法遏制动荡
-
香港5车连环相撞,至少75人受伤
-
一周内第四次,耶伦再改口
-
沙伊同意复交后,又一大突破将至?
-
海底捞回应“孕妇可以插队”,合理吗?
-
去泰国男模餐厅会被“噶腰子”?当地华人:有“噶脑子”的…
-
与华为有“秘密协议”规避制裁?德国电信强烈驳斥
-
扎哈罗娃警告德国
-
女子点链接泄露位置被前男友杀害,APP经营者也被判刑
-
印度“对等报复”英国
-
会晤拜登前,特鲁多声称对华政策要“三管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