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如何在“两面夹击”下实现产业升级?
相比美国,我们份额还在继续提升,差距还在拉大,这就是制造业“世界工厂”实力支撑出来的一个局面。但是我特别强调的是要往前看,我们还有的市场份额空间,是有可能被两面夹击而萎缩的,是未来要警惕的巨大风险,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这个局面可能会出现滑坡。[全文]
-
有效投融资项目在中国俯拾皆是,政府一定要用好
有的人主张说,今年要发行的特别国债应该用于救急和提振消费,但我认为,特别国债还是要关注于“有效投资”、资本形成、长远发展的后劲这种战略层面上的可持续问题。当下一定要注意摆好顺序。[全文]
-
14亿人口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临近,距离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更近一步。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14亿人的中国,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已无悬念,同时在社会政策托底层面,最具代表性的事项是“十三五”开局时农村还存在的7000万贫困人口,也将在在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下宣告脱贫。[全文]
-
如何评价“新供给经济学”?两学者针锋相对
近日,北大教授晏智杰批评贾康有关“新供给经济学”的著作:“新供给经济学”学说存在严重缺陷,若以此作为政策基础,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协会顾问贾康深夜发微博回应。[全文]
-
新财长定调财税改革:适当提取财政收入
财政部门的领导者,首先必须具备统观全局的高水平战略思维,而楼继伟在离开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岗位五年多之后,重回财政部并出任财长之际,正是在这个“首次演讲”中,以清晰的思路展现了他的战略思维:面对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民生福祉、“中国梦”可否成真的历史性考验,中国应在实现现代化“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路径上,作出何种理性抉择?[全文]
-
陈志武教授算错了
财政收入增长是否必然会动居民收入的“奶酪”,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答案为否。分配政策存在动态优化空间,政府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和之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低中收入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比如,在初次分配环节通过调整间接税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增加居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或者在再分配环节通过增加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等),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并不必然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相反,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财税制度设计,实现二者的共同均衡增长。[全文]
-
贾康:中国商品含税高不意味总体税负重
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通常使用指标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1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3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总体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全文]
-
贾康: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特征
关于2012年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测,很可能要到8%或者是7.5%。因为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央所要求的只要经济增速达到7%,就可以完成规划的目标了。这是相对比较满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从中国经济运行现在表现的基本特征来看,没有所谓硬着陆的特征。[全文]
-
贾康:地方债务应逐步透明化
中国目前地方隐性借债严重不规范,不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透明度低,无法加入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公共监督,这是最大的问题和风险之所在。有些区域存在过大规模借债,与其还本付息能力严重错位。如果等到问题充分暴露,累积矛盾被触发,“救火”的社会代价将会非常大。这不是一种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应体现在公共财政、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目标下的健康合理的制度状态。所以,制度建设其实是最核心的问题。[全文]
-
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立并行。其中,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这一始于1994年的税制安排,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税收征管能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全文]
-
贾康:推动分税制改革成形不宜久拖
如果从地方政府债务或者公共部门负债率这样一个特定角度去考察,现在的审计结果已经可以使我们有依据来形成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走到现在,公共部门以债务率水平为关键指标的债务总量,总体上讲是在安全区。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明确地说,中国现在相关的财税制度方面,省以下地方政府的分税制迟迟未能成形,这个事情不宜再久拖。[全文]
-
贾康:以房产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房地产税的改革方向应当肯定,它对于中国税制中直接税比重过低、地方税体系不成型、国民经济中房地产调控需要体现治本水准、收入分配需有效抑制差距扩大四个突出问题,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正面效应。[全文]
-
贾康:地方债务风险仍在安全区
加上中国名义指标表现的公共部门债务(约相当于GDP的20%),和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约相当于GDP的6%),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应在50%—55%,仍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并且可望在此次“暗账翻明”之后,更有效地多方配合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使公共部门总债务率于今后得到一定收敛。[全文]
-
复杂经济形势下仍需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
-
复杂经济形势下仍需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我国的财政政策非常明确,那就是在货币政策合规稳健情况下财政政策必须积极,体现出扩张特征。[全文]
-
目前经济风险与政策选择
有一些要点值得重视,比如财政政策在总量上配合货币政策,看起来是积极,实际上已经在淡出,但对外不这样说。[全文]